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寒冷地区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复杂,成本高。在丰宁水电站施工中,对简化冬季施工工艺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可为其它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寒冷地区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复杂,成本高,在丰定水电站施工中,对简化冬季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可为其它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中的主要工作是简单介绍空气预热器在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低温腐蚀,浅谈如何防止和减轻空预器发生低温腐蚀,目的是通过对空气预热器发生低温腐蚀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论述,结合最新的资料,总结出空气预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低温腐蚀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钢结构在低温设计时应注意的某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钢结构在低温条件下易发生脆性破坏的问题,指出了在低温条件下钢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大型水利工程中因为总体工期要求,经常有混凝土低温期施工的问题,特别是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在如何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不影响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是冬季施工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本文想结合万家寨水利枢纽厂房工程这方面的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尼尔基水利枢纽主坝导流明渠段碾压式沥青砼防渗墙于2004年9月25日开始施工,20d后铺筑,施工环境温度已平均低于5℃,最低气温已达-3℃,此时段铺筑施工改写了我国《碾压式沥青砼防渗墙施工规范》中有关对施工环境气温的要求,填补了我国碾压式沥青砼防渗墙低温施工的空白。延长了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碾压式沥青砼防渗墙施工时间。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值模拟,通过参数设置和特征点的布置,对水闸温度应力分布以及在通水冷却情况下的水闸温度应力情况进行研究,探究效果较好的温度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底板表面在保温措施下通过通水的方法进行冷却处理可以保持较低温度;在模型浇筑时,尽可能保持低温,可以提升底板的防裂能力;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保温效果,通水冷却可以控制降温效果;通水冷却可使闸墩应力变化幅度减小,抗裂安全能力得到提升,但无法达到标准值;低温环境下浇筑闸墩,可以在保温和通水冷却方法外采取制冷混凝土等方法控制温度,从而达到更好的防裂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环境温度为-4℃时沥青混凝土铺筑试验的试验成果,并对试验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或确定各种有关的低温环境施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冰储冷空调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对几种不同的冰储冷空调的技术性能作了比较,列举了国内5个工程应用实例,充分说明冰储冷空调比传统的常规空调有明显的优点,最后对冰储冷空调的发展作了展望 。  相似文献   

10.
碾压混凝土施工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但是,在高温、高寒、十分干燥的环境下进行碾压混凝土施工,在国内尚不多见,工程实例和经验极少。龙首工程施工中通过各环节的温度控制,采取保温、防冻和调整混凝土初凝时间等措施,在高低温期进行了施工,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今后在类似环境下施工碾压混凝土取得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静止励磁系统中晶闸管损坏原因分析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止励磁系统中晶闸管损坏是其常见故障之一,但造成晶闸管损坏的原因很多。为了找到晶闸管损坏的真正原因,除了要具备晶闸管的知识,更需要一些晶闸管的使用经验,还要借助于被损坏晶闸管的损坏情况来做出准确判断,并得到尽快修复,以避免相同故障的重复发生,防止事故扩大而使维修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花岗岩脆性和延性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性和损伤演化机制,通过花岗岩单轴试验和颗粒流程序进行了不同围压试验,获得了花岗岩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曲线并再现了内部损伤演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脆延破坏分界围压约为100 MPa;花岗岩脆性破坏时最大声发射强度的滞后效应受围压影响显著,围压越大滞后效应越不明显,延性破坏时最大声发射强度与峰值应力同时出现,滞后效应消失。花岗岩脆性破坏声发射曲线为单峰型,延性破坏声发射为平缓曲线。脆性破坏花岗岩内部严重损伤区少且分布集中,损伤区裂隙发展方向单一,延性破坏内部损伤区多且遍布整个试样,损伤区裂隙主要沿2个相互正交方向发展;花岗岩破裂角随围压增大逐渐减小,由低围压下的破裂面转变为高围压下的破碎带,低围压脆性破坏花岗岩被破裂面切割成数块,高围压下延性破坏呈粉碎性状态。  相似文献   

13.
杨房沟水电站地下厂房具有"跨度大、边墙高、规模大"的特点,开挖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围岩变形破坏问题.笔者通过现场调查分析,总结了地下厂房下游边墙的三类边坡破坏模式:应力型破坏、结构面型破坏、结构面~应力组合型破坏,其中,结构面控制型为主要变形破坏模式.依据不同变形破坏模式,在系统支护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加强支护措施,经支护...  相似文献   

14.
超标洪水下堤防失事风险评价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堤防工程可能的失效模式,修正了水文失事风险率和边坡滑动失稳风险率计算模型.分析了漫顶失事、渗透破坏失事以及边坡滑动失稳的条件概率计算方法,建立了堤防综合失事风险率计算模型;同时,提出了超标洪水下堤防失事风险率的计算方法,结合南京市外秦淮河堤防工程实例,得到超标洪水下外秦淮河堤防综合失事风险率为0.57%.  相似文献   

15.
具有多个失效模式的高拱坝失效概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得出了高拱坝具有失稳溃坝、剪滑垮坝、超量开裂及毁坝等4种主要失效模式.以计算高拱坝剪滑溃坝发生概率为例,说明利用二阶矩法计算高拱坝各主要失效模式发生概率的步骤,进而求解各失效模式的相关程度及具有多个失效模式高拱坝的失效概率.  相似文献   

16.
土石坝溃坝机理与溃坝数学模型研究对于预测溃坝洪水致灾过程和致灾后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在土石坝溃决机理与溃坝过程数学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笔者研究团队近年来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以笔者研究团队为代表的国内专家学者,在高土石坝溃坝离心模型试验技术,高心墙坝、面板坝及堰塞坝溃决机理和溃坝过程模拟理论研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土石坝溃坝过程模拟计算机软件的通用性以及溃坝致灾过程的可视化技术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建议今后应加大精细模拟高心墙坝、高面板坝溃坝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力度,注重可视化技术在溃坝过程模拟中的应用,加快研制通用性友好,能精细模拟土石坝溃坝及其致灾过程的可视化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17.
渗透变形是砂砾石土地基及堤防结构破坏的常见形式之一。影响渗透变形的因素很多,其中颗粒级配及应力状态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为研究土体应力状态大小对砂砾石土渗透变形临界水力梯度的影响,通过研制大直径渗透变形仪加载系统,完成了侧限条件下砂砾石土在0.1、0.3、0.6、0.9MPa铅直应力作用下的渗透变形试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结合考虑土体附加应力状态对临界水力梯度影响的理论研究,得到了渗透变形临界水力梯度随着应力状态的提高而加大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渗透变形试验过程中现象观察及渗透系数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建议了结合渗透变形试验中渗透系数变化过程线确定临界水力梯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机理认识的不足,采用平板玻璃作为相似材料,开展不同边坡坡角及岩层反倾角组合条件下的多组离心模型试验;结合图像量测技术,综合分析坡体在离心加载条件下变形倾倒特征,提出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典型倾倒破坏模式和倾倒破裂面位置的确定方法。研究表明:坡体倾倒变形主要发生在破裂面以上,坡趾岩层起到抗倾倒作用,变形过程分为位移量稳定增长和位移量加速增长两个阶段;坡体倾倒破坏模式经历坡趾岩层断裂、近坡顶张拉裂缝产生、岩层折断渐进式延伸及裂缝贯通瞬间倾倒4个阶段;边坡坡角及岩层反倾角影响坡体破坏时的临界坡高与破裂面位置,可通过计算位移矢量方向确定破裂面位置。上述研究成果,为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破坏理论发展、工程地质灾害评价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堤坝失事模式和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堤坝失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堤防工程的等级、防洪标准、失事可能性及失事后果将堤坝失事风险等级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5个等级。利用突变级数法中归一公式的内在作用机制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避免了对各因素进行主观赋权,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将该方法应用于广东省北江大堤石角墟—蚬壳岗堤段的风险评价中,结果表明该堤段属于一般风险堤段。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微观破坏机制,利用岩石力学试验机进行花岗岩岩样的室内试验,采用颗粒流分析程序编程建立可靠的数值模型,通过分析试件压缩破坏过程的裂纹演化规律、裂纹数特征和能量耗散规律,讨论其微观破坏机制。结果表明,花岗岩岩样内部拉裂纹分布与宏观破坏面较为吻合,在裂隙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峰值强度前,剪裂纹较拉裂纹发育显著,峰值强度后,拉裂纹数剧烈增加,造成岩样承载力的降低;岩样最终失效形式为沿对角形成宏观剪切面破坏,并有少量张拉襞裂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