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建议易地建设建设 震后,原来的工厂、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和居民区基本上夷为平地,如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建设将会面临以下问题: (1)地震灾区处在地震断裂带上,原地建设存在今后再次地震的隐患。 (2)地震遗迹由于重建需要将被清除,导致它失去了进行地震研究和教育后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法献 《建筑》2009,(2):44-4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M8.0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左右。震后,抗震救灾,安置工作已告一段落,下一步工作重点进入震后重建阶段,《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笔者认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家园需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建筑创作》2010,(9):170-170
<正>时间:2010年10月16~17日地点: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承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技艺》杂志社、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赞助:TOB中国、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协办:筑龙网5·12汶川大地震至今已两年多,在此期间整个建筑行业积极投身灾区重建工作,目前总体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情况良好,但也存在城房重建进度较为缓慢、未能按既定目标完成任务等问题。时间可以抚平伤痛,但不可预知的灾难在我们的周围随时可能发生,汶川重建尚未结束,玉树重建已开始,舟曲泥石流又接踵而来,灾后重建已经成为一种建设常态。大灾之后,大规模快速的城市建设带来的问题将随着新城的落成而逐步凸显。新城应当是自然  相似文献   

4.
《建筑》2013,(10):26
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完成的《4·20芦山强烈地震房屋应急评估情况的分析报告》日前出炉。报告指出,此次4·20芦山强烈地震中,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公共建筑经受住了地震考验,重灾区城镇居民自建房和部分公共建筑受破坏较大,重灾区农村居民自建房  相似文献   

5.
8月5日,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总指挥都第24次会议,讨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做好抢救人员,安置受灾群众工作的同时,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决定,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四川、甘肃、陕西省政府组成重建规划组,共同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有关抗震设防标准、房屋建筑结构、确保工程质量、地质灾害评估等重点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唐山震后重建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震后重建的序幕已经拉开,规划界、建筑界也和社会各界一样迅速行动起来:相关专业人员已经奔赴灾区开始了灾害评估、勘测等工作;一些村镇的规划总图已经出现在规划师的图板上;一些建筑师有组织地或自发地着手一些临时住房、临时学校的设计和施工工作。与此同时,各种围绕着灾后重建思路和方法的讨论也活跃起来,各种声音也嘈杂起来,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汶川地震后受损建筑遗产的重建过程,阐述建筑遗产重建组织策略与政策机制,总结地震后建筑遗产的重建的经验;同时结合建筑遗产防灾减灾与重建的研究现状,探讨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大致方向,为我国建筑遗产防灾及震后重建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2913下午,成都市建委、成都市城科会组织召开了灾后重建专家座谈会。会议邀请了成都地区规划、建筑、设计、水务、地震、市政、公共管理、环境保护、社会和心理等不同部门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参加。会上,市建委主任黄平向大家介绍了建设系统在地震发生后建设系统抗震救灾工作情况,并希望各位专家积极发挥技术专长和智力优势,共同为我市灾后重建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姜贤 《土工基础》2012,26(6):65-6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震诱发了山体滑坡、崩塌、落石、危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主要沿主发震断裂带和河流、沟谷呈带状分布,且规模大、数量多、密度高、类型复杂。对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特征。在降雨和其它条件的影响下,在近3~5年内各种地质灾害仍处于一个高发期,10年后才可能进入低发期,期间活跃期与平静期会交替出现。提出了震后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并针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给出了治理方法,为震后公路重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汶川地震城镇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结构规划、城镇重建类型、综合交通重建、市政工程重建、风景名胜区重建、重建投资估算等内容,记录、回顾与总结了各部分的编制过程与技术思考。  相似文献   

12.
汶川特大地震的反思与重建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规划角度对汶川特大地震和灾区重建进行反思和思考,针对如何正视灾后重建过程中地质灾害的严峻性和长期性,加强灾后重建过程中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发展模式,提出了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规划的基本思路,认为重建规划治标更要治本,要优化与调整城镇空间布局,寻求区域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震后重建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后,灾区重建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如何吸取我国震后建设的经验教训,实现可持续重建成为首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和唐山地震恢复重建经验,系统地介绍了可持续重建理论。力求给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及两年前汶川"5.12" 8.0级巨震的初步分析,研究了灾后重建的源于城市与建筑安全设计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点.一次比一次巨大且复杂的灾难令人刻骨铭心.但它更昭示人类.下一次灾难降临城市该如何应对.无数灾例说明,越是现代化程度高的城市越有必要发问是否进行了安全设计,只有从系统化与灾难周期全过程的视角去把握灾难对策(技术与文化、自然与人为、社会与经济、心理与生理、职业与责任等)才真正有望形成一个与和谐社会趋于一致的城乡建设的安全环境与可保障空间.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损毁城镇的震害效应与重建选址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汶川大地震严重损毁城镇的震害效应主要有断层错动效应、场地及地基效应、地形震动放大效应及地质灾害效应等类型。损毁城镇重建选址问题涉及地震断裂、地质灾害及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等诸方面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考虑问题的基本原则应是:对于位于地震断裂带上且地质环境恶化、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城镇,必须异地迁建;对于虽然损毁较严重、但远离断裂带且不存在致命地质灾害隐患的城镇,应按照“科学规划,规范避让,合理调整抗震设防标准”的原则,原址重建。重建选址还应重视地质灾害的隐蔽性、诱发因素的多重性与长期持续性等问题,加强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评价及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16.
李碧雄  陈剑  邓建辉  莫思特  王清远 《工业建筑》2014,(Z1):160-166,210
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农村民房的震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基于震害现场调研,概述了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的几次地震中农房总体受损情况,从农房的建设选址不当造成的震害、灾区常见的几种农房结构类型的震害特征等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房震害的主要原因,即地表破坏、缺少必要的结构设计环节、施工质量低劣、抗震构造措施差和房屋抗震意识薄弱。在此基础上,从农村建设场地的科学规划、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农房结构方案和农房建设过程中的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重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油市部分建筑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四川省江油市部分建筑物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地震现场调查,对该地区不同结构形式建筑物的典型震害情况进行了介绍,对破坏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震作用是造成砖混结构破坏的直接原因。通过地震灾后现场调查和检测,分析了砖混房屋破坏的特征和原因,对地震灾后危房进行了安全鉴定,提出了砖混危房加固的建议和措施,对今后砖混房屋的改造和新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于汶川地震重灾区中某些人居条件极差的区域,提出其灾后重建工作应考虑采用生态移民的重建模式,并与其他重建模式相结合,引导灾区群众向成渝城镇密集地区有序转移,实现灾区居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川渝地区健康城镇化发展等多维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