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3G的日益临近,如何改造目前的2G移动核心网,使其既能支持现有的2G网络,又能适应未来3G网络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移动核心网络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为了突破现有移动核心网设备的性能瓶颈,支持移动核心网向下一代移动网络(面向IMS)的演进,业界提出了基于IP的、兼容2G/3G、面向IMS的移动软交换核心网建设思路:即建设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将业务承载与信令控制分开,基于IP承载的面向3G、IMS的软交换核心网。这种核心网既支持现有2G网络,又支持未来的3G网络,还支持TDM/IP混合组网。本文以陕西移动为例就移动核心网如何转型以适应未来3G、IMS格局,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马洪源  周维  付艳  邵永平  黎丹 《电信科学》2023,39(1):153-161
物联网存在面向2G、4G、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 T)的传统专用核心网以及面向5G的toB物联网核心网。随着网络的进一步云化演进,为简化网络、增强能力、提升效益、方便运维,需要明确面向未来的物联网核心网目标架构。基于现网存在的问题,结合网络演进驱动力,对物联网网络演进目标架构、演进策略以及业务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此为运营商物联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量预测是网络规划、设计和建设的重要依据,对有效满足人民网络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基于PSO-LSTM优化预测模型,不仅提高了对网络流量预测的效果,还自动实现了对LSTM神经网络模型参数的优化,大大降低了LSTM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工作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SO-LSTM优化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对网络流量的准确预测,相比单纯基于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均方根误差降低31%。  相似文献   

4.
在认真研究现有2G/3G业务模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LTE核心网模型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测4G业务模型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立宇 《移动通信》2007,31(2):117-120
目前移动核心网规划、建设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将业务与信令控制分开,基于IP承载的面向3G、IMS的软交换核心网,实现既支持2G网络,又能适应未来3G网络的思路已为业界所公认。在移动核心网软交换化以适应未来3G、IMS格局进程中,语音IP化即IP承载网承载语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以陕西移动为例就移动核心网软交换化进程中语音IP化阶段的特点,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前核心网系统已无法满足未来移动通信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为此5G核心网引入了一系列新技术等来实现及支撑各种新业务场景。在这一背景下,对5G核心网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5G核心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而探讨了5G SA商用网络的核心网建设策略及方案。  相似文献   

7.
5G SA核心网的大规模部署面临着与现有4G EPC网络融合的问题。分析了4/5G融合组网和网元混合组POOL的各种方案,以及融合组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5G核心网现有架构的基础上结合运营商网络实际情况,给出了4/5G融合组网的演进策略及方案选择,为运营商后续的网络部署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旭  肖子玉  梁冰  李乐 《电信科学》2020,36(9):131-140
首先结合国内运营商的 5G 商用情况分析了非独立(non-standalone,NSA)组网的劣势,建议控制NSA投入,以独立(standalone,SA)组网为目标开展5G网络建设;然后基于5G核心网标准进展及R16标准的主要变化,分析5G SA核心网商用部署及后续2G/4G/5G融合演进规划部署建议,包含5G边缘计算节点的商用部署建议以及后续的规划建设建议。建议以终为始、尽早统筹开展2G/4G/5G融合组网规划建设,以有效保护投资、降低组网和维护复杂度,实现控制面全云化部署、用户面分布式下沉部署的目标架构;为5G SA核心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旨在构建万物互联信息时代的5G网络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一些新的安全挑战。在5G网络规模商用之前进行网络安全的统筹规划和设计显得十分必要。从5G SA核心网角度,基于网络功能设计、业务及组网、安全运维等维度对5G核心网网络安全进行梳理和探讨,为运营商5G核心网规划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运营商的网络产生巨大影响。运营商需要优化网络规划方法,实现网络对快速变化的终端和业务的有效承载。目前国内运营商对网络的规划方法仍采用传统的话务模型。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终端对核心网关键网元造成的影响,尝试构建面向终端的核心网规划模型,提升网络规划的合理性。并以微信为案例,研究心跳类OTT业务对运营商网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三网融合     
讨论了电话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三种网络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实现宽带多媒体综合服务网的最佳途径:将有线电视网由单向广播式改造为双向交互式网络,进一步从技术和国家政策上讨论这个途径的可行性以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Linux软件网络的结构属性及静态稳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 Linux 软件源码分析,分别构建基于函数调用的有向软件网络模型、软件系统的弱耦合网络模型、强耦合网络模型以及强连通子图模型,并对 4 种网络模型的结构属性及静态稳健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种网络都是“小世界”网络;Linux网络中6个功能模块的出度分布遵循指数分布,入度分布遵循幂律分布;选取不同的网络稳健性评价指标,其最佳的攻击策略存在差异;对于弱连通稳健性指标,高入度攻击策略对弱耦合软件网络的破坏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下一代IP网将是一个可控制、可管理的全业务网。文章从8个方面探讨了下一代IP网的技术特点,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杨芫  徐明伟  李贺武 《电信科学》2017,33(12):10-17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将是支持地面互联网、无线移动网络和空间网络相互连通、深度融合的一体化网络,采用统一的网络层设计是实现高效融合与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针对空间链路和空间网络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特点,提出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统一编址与路由的方案,基于IPv6和层次路由的方式实现网络层的高效融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用性、稳定性、可管控性。  相似文献   

15.
通信组网技术的快速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煦 《电信快报》2000,(1):8-10
简单回顾通信业务发展过程,着重阐述骨干网组网技术的主要倾向是使电话为重心的传统网进化至数据为重心的宽带分组网,并详细解释光纤和对绞铜线在宽带接入网高速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复杂的网络概念以及利用开源软件(OSS)数据构建的社会网络,对Berlios,GNU和SourceForge这3种不同开放源码软件的社会网络进行了初探。很多研究者已经在此类网络快照或合并视图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SourceForge,归结于其社区规模的庞大。SourceForge网络因具有在不同时间点的度分布、连通性、中心性和无标度等特性,被进行过大量的研究。然而,很少有人研究网络生长,即如何建立网络,尤其是指标是如何随时间演变的。  相似文献   

17.
朱建华 《电信科学》1995,11(3):48-53
本文介绍了美国AT&T的网路体制与组网模式,它们包括:AT&T的基本业务网,No.7信令网,智能网,基础网及业务网运行维护支撑系统,并概要介绍了网路的路由组织及路由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席康  阮方  冯重熙 《电信科学》2000,16(12):7-10
可编程网络的目的是打破封闭式的网络模型。通过特定的对外接口、控制机制和内部处理模块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可编程。本文对通信网可编程性的原理给出了较详细的阐述并简要介绍了其应用、挑战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混合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组织网和蜂窝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两者的混合网络将可能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文章介绍了混合网络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网络模型的特性,并对混合网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框架结构、通信模式选择、信道分配、路由、计费、负载均衡,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混合网络通过其灵活的网络组建能力,不仅提高了对传统业务的支持,同时也为引入新服务创造了条件.自组织网络和蜂窝网络的融合将为构造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姜峰 《中国有线电视》2014,(9):1053-1056
通过分析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现状,对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结构进行了剖析,对有线电视网络双向网改造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终提出了适用于广大农村现状的有线电视网络双向网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