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和工艺矿物学特性是确定选冶工艺、提高金回收率的根本因素。采用工艺矿物学自动定量分析系统(BPMA),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详细研究了胶东某蚀变岩型低品位(Au @1.1g/t)金矿石中微细粒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云母和钾长石。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金银矿等金-银互化物,其平均成色为596.2‰;金矿物嵌布粒度细微,均在10μm以下;金的载体矿物种类较多,绝大多数金矿物与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嵌连;金矿物的嵌布状态主要为硫化物包裹金和裂隙金,含少量粒间金,其占有率分别为40.18%、39.75%和7.48%;通过浮选富集黄铁矿等硫化物并对粗精矿进行再磨,有利于提高金的回收率。BPMA-SEM-EDS自动、定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准确表征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和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焦家金矿选矿矿泥性质复杂,粒度极细,品位极低,对选矿造成严重干扰。为了提高金的回收,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MLA分析、能谱分析等手段,重点研究分析了矿泥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以及金的赋存状态、载金矿物嵌布特征等工艺矿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矿泥金品位为1.0 g/t,银品位为4.6 g/t,含铁2.25%,含碳0.67%,含硫为0.62%。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微量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有伊利石、石英、钠长石等矿物。金的赋存状态有四种,分别为单体金、包裹体金、连生体金和裂隙金。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提高该类型矿石选矿指标、探求优化现场生产、完善选冶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某金矿部分矿区属于蚀变型金矿,含金蚀变带系由花岗岩热液蚀变而发生的绢云母、硅化、黄铁矿化组成。矿体大部分赋存在黄铁绢云岩内,部分赋存在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内。利用光学显微镜、矿物分析系统(BPMA)、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对矿物进行工艺矿物学特性分析,分析发现矿石中以硫化矿为主,氧化带深度很浅。金品位5.23 g/t,主要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硫化矿和磁铁矿等氧化矿物,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长石等。金的嵌布粒度较细,全部分布在37 μm以下,嵌布粒度较细。根据金矿物的赋存状态来看,以单体形式存在和与黄铁矿共生的含金矿物含量83.18%,这部分金矿物易于回收;与绢云母、石英和磁铁矿共生的含金矿物含量为16.82%,这部分是导致浮选过程中金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某石英脉型金矿,原矿金品位为7.62g/t,通过重选+浮选的联合选矿工艺选别后,其尾矿中金品位为0.75g/t,总回收率在90.50%左右。为进一步研究尾矿中金的可回收价值,开展工艺矿物学研究,以查明影响金在选别过程中流失的矿物学因素。通过工艺矿物学自动分析仪(BPMA),扫描电镜(SEM-EDS),XRD等对尾矿开展工艺矿物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尾矿中的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偶见银金矿;金矿物主要以与脉石裸露连生的形式存在;其次包裹于脉石矿物中;还有少量为单体;另有少量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分布于磁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中;金矿物的粒度极其微细,基本都分布于10μm以下,且有近一半分布于5μm以下。损失的金矿物主要以与脉石连生的形式存在,且粒度十分微细,通过再磨-浮选进一步回收的难度较大,裸露金含量超过60%,可采用堆浸对金回收,以提高金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5.
为制定合理的铜钼矿选矿工艺流程和选矿指标,采用光学显微镜、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秘鲁某矽卡岩型难选铜钼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主要有用元素为Cu和Mo,品位分别为0.58%和0.019%。矿石矿物组成复杂,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辉钼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云母、蛇纹石、透闪石、绿泥石等。铜钼矿物嵌布粒度细小,且常沿黄铁矿或磁铁矿或脉石矿物的边缘、孔洞及裂隙分布,少量微细粒黄铜矿呈稀疏浸染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嵌布关系复杂,影响铜钼矿的选矿回收。  相似文献   

6.
甘肃某地金矿石为典型的高硫高砷微细粒型难处理金矿石,为探明其工艺矿物学特性,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矿物自动分析系统(ML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等分析手段对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组成、矿物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等方面对矿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含有Si、Fe、As、S、Au、Ag等元素,其中Au品位为3.75 g/t、Ag品位为110 g/t,具有综合回收价值;S含量为12.53%,As含量为8.40%。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毒砂、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金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且粒度微细,经统计的颗粒全部为显微金。外形形态主要以角粒状为主,其次为长角粒状;自然金多包裹于硫化物中(以黄铁矿为主,少量为毒砂),少量分布于黄铁矿裂隙中;矿石中银主要以独立矿物自然银、自然金存在,并嵌布于黝铜矿裂隙中。结合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该矿石的分选难点在于自然金粒度微细、原矿中含有大量毒砂、自然金主要以包裹金形式存在、黄铁矿和毒砂嵌布密切、含有易泥化矿石。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推荐采用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工艺进行分选。本文从矿物学的角度对甘肃某地高硫高砷金矿...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分析、显微镜分析和MLA矿物自动定量检测技术,对新疆某金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的主要有价元素为金、硫,可综合回收银.金主要以含银自然金和自然金形式存在,嵌布粒度极微细,均小于0.04mm.银主要以合金形式赋存于金粒中.黄铁矿的嵌布粒度较粗,多数大于0.04mm.可解离的自然金、包含于黄铁矿(含黄铜矿)中的金及包含于脉石矿物中的金分别约占59%,39%,2%,金的理论回收率约98%.  相似文献   

8.
对某金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重点研究了主要金属矿物及主要脉石矿物的产出形式及粒度特征.研究表明,该矿物为微细粒金矿,主要金矿物与脉石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复杂.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成果对选金工艺流程提出了建议,推荐采用浮选工艺.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某金矿山原矿金品位为2.83 g/t,其中金银矿物嵌布粒度细且与脉石矿物连生紧密,不利于单体解离.为了进一步实现金矿的高效富集,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确定了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工艺流程,并进行了详细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1)矿石中含有少量银金矿和碲银矿,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其中黄铁矿中金含量为62.2...  相似文献   

10.
从低品位金矿石中回收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栏子金矿矿石为绢云母化蚀变岩型及贫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金嵌布粒度极细,分布极不均匀,与硫化物关系不密切,大部分与非金属脉石矿物共生,属于难浮选矿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就地堆浸是处理该矿石最合理的工艺,金回收率达60%。  相似文献   

11.
陕西秦岭地区某含碳微细粒金矿石中有用矿物为自然金及辉银矿,金品位为5.20×10-6。为给该矿石选矿工艺流程制定提供依据,通过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对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金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粒度微细,0.005~0.01 mm粒级占83.03%;碳质(有机碳和石墨碳)含量高、粒度细,且与石英等脉石矿物紧密共生;碳质及黏土矿物含量高、自然金粒度微细、部分微粒金被碳质硅质板岩碎屑(石英、碳质、褐铁矿等组成)包裹,均不利于金的选矿回收。研究结果对矿石分选工艺流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该类难处理金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彦  李艳军 《金属矿山》2019,48(2):188-191
某低品位难选锰矿石中有用矿物为菱锰矿,锰品位为14.50%。为给该矿石选矿工艺流程制定提供依据,通过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含锰矿物为菱锰矿、水锰矿、硬锰矿,其中菱锰矿含量为19.17%;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白云石和绢云母等,其中石英含量达32.05%。矿石主要呈薄层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分布;矿石中矿物的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结构、他形晶结构、填隙结构等。菱锰矿主要以自形半自形粒状及粒状集合体产出,与石英、白云母、绿泥石等相互嵌布。石英主要以自形半自形粒状产出,粒度细小,与菱锰矿、白云石、绿泥石、白云母相互嵌布。白云石多以细小粒状及粒状集合体产出,与石英、白云母相互嵌布。菱锰矿的嵌布粒度呈两极分化,且在细粒级中分布率较高。研究结果对矿石分选工艺流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该类难处理锰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五峰鲕状赤铁矿的工艺矿物学性质,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MLA、光学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及赤铁矿的嵌布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该矿石为高磷鲕状赤铁矿石,矿石中的有用元素为铁,主要以赤铁矿、褐铁矿的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鲕绿泥石、方解石、胶磷矿。矿石主要以鲕粒结构为主,铁矿物的嵌布粒度极细,与脉石矿物的嵌布关系复杂,很难实现与脉石矿物的解离。  相似文献   

14.
对原矿进行矿物组成分析和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菱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MgO,占46.80%,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白云石,属于高硅高钙型一级品菱镁矿。由于该矿石为隐晶质菱镁矿,杂质含量高且嵌布粒度极细,本试验采取"磨矿-反浮选-再磨-两次正浮选"工艺,使脉石矿物充分单体解离,达到了良好的分选效果,最终精矿MgO品位为98.82%,回收率为72.20%。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五龙沟金矿原矿石金品位为2.32g/t,品位较低,选矿厂生产中,金的浮选回收率仅为75%左右。为了明确该原矿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有效提升选矿厂浮选回收率等选矿技术指标,进一步实现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对选矿厂堆场原矿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从而查明了该矿石各元素含量、矿物组成、矿石中金及其载体矿物的嵌布粒度和赋存状态。结果表明,该矿石中有害元素砷和碳含量相对较高;原矿中贵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其次为赤、褐铁矿、臭葱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大量的石英和绢云母,其次为碳酸盐矿物、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石中主要的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臭葱石,其中黄铁矿嵌布粒度以中粗粒为主,黄铁矿-0.64+0.04mm粒级占86.95%,毒砂嵌布粒度以中、细粒为主,-0.160+0.01mm粒级占90.09%。矿石中金的粒度极细,可见金的粒度绝大多数在10μm以下,小于0.02mm的金粒占86%以上。该原矿矿石属于微细粒-超微细粒含砷、碳的极难选冶金矿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明阿根廷某金矿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矿物组成、载金矿物的粒度和解离度以及金的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采用化学分析、镜下鉴定、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MLA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Au)含量为35.916 g/t,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自然金、石英、白云母、硅孔雀石、褐铁矿、赤铁矿、孔雀石、氯铜矿,金的赋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于自然金中,占金分配率的79.38%;另一种是以机械混入的形式赋存于石英、白云母、硅孔雀石、褐铁矿、赤铁矿、孔雀石、氯铜矿中(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均无法识别)。金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自然金中,且自然金粒度主要在0.08~0.64 mm,建议采用“重选—浸出”混合工艺对该矿石中的金进行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了解某硫化铜矿矿石性质,制定合理的选别工艺流程,利用化学多元素分析、化学物相分析、光学显微镜及MLA(矿物特征自动定量分析仪)等综合手段,对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主要有用元素的赋存状态以及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主要目的元素为Cu,品位为1.08%,伴生稀贵金属元素金、银品位分别为0.33 g/t和12.07 g/t。黄铜矿为主要含铜矿物,其嵌布粒度不均匀,以中细粒嵌布为主,且与脉石矿物及其他金属矿物共生关系复杂,需在选矿中细磨以实现单体解离。伴生金元素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且嵌布粒度较细,共生关系复杂,采用常规选矿方法回收难度大;伴生银元素分布较分散,在独立矿物硫银铋矿中的分配率较低,独立回收难度较大。根据以上结果,建议采用“铜硫混浮-铜硫分离”的选矿工艺流程,并对铜硫混合粗精矿再磨后进行铜硫分离,银可在铜、硫精矿中计价回收,金则需采取化学选矿的方法进行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