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某铜矿为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水矿山,经过调查与研究发现:该铜矿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突水淹井、地表岩溶塌陷、影响和破坏地下水资源等水文地质问题,其中突水淹井问题直接影响矿山安全生产,而地表岩溶塌陷则会影响和破坏地下水资源,进而产生较大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卢安夏铜矿地表氧化帽之下存在大量的地下采空区,地表也有大规模的塌陷区.为解决复杂环境下的露天矿山开采技术难题,实现卢安夏铜矿塌陷区氧化矿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通过数值模拟和类比分析,确定卢安夏露天开采隔离层的最小安全厚度为16~20 m;运用地质勘探、超前探测和穿孔作业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采空区精细探测,消除了露天矿山的安...  相似文献   

3.
针对冬瓜山铜矿床的矿体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 ,论述了冬瓜山深埋铜矿床开采的深井矿床开采工艺技术、深井采矿地压及控制技术、深井通风优化及控制技术和全尾矿充填技术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力图使冬瓜山深埋铜矿床实现安全高效的回采 ,同时解决矿山尾矿地表堆放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最终使矿山开采实现无尾排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琅琊山铜矿地下采矿对矿区地表复杂的建(构)筑物造成的影响,建立了地表地形和地下开采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矿山地下采矿造成的地表沉降变形进行模拟,得出地表最大沉降值为48.4 mm,且各个沉降区域分布扩展较为均匀,倾斜变形、曲率及水平变形最大值均小于允许指标。采取模拟监测的方法,通过布置主监测线和辅助监测线来获得监测数据,对沉降变形进行修正。主监测线最大沉降值为45.99 mm,辅助监测线监测结果与主监测线监测结果相近。研究结果表明,沉降最大区域附近属于均匀变形,开采对地表建(构)筑物安全影响较小,同时也为矿山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琅琊山铜矿地下采矿对矿区地表复杂的建(构)筑物造成的影响,建立了地表地形和地下开采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矿山地下采矿造成的地表沉降变形进行模拟,得出地表最大沉降值为48.4 mm,且各个沉降区域分布扩展较为均匀,倾斜变形、曲率及水平变形最大值均小于允许指标。采取模拟监测的方法,通过布置主监测线和辅助监测线来获得监测数据,对沉降变形进行修正。主监测线最大沉降值为45.99 mm,辅助监测线监测结果与主监测线监测结果相近。研究结果表明,沉降最大区域附近属于均匀变形,开采对地表建(构)筑物安全影响较小,同时也为矿山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矿方法的优选作为一种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地下采矿作业及相关工程建设,甚至是矿山的最终经济效益。针对某铜矿山即将由露天转向地下的开采现状,为保证其安全高效地可持续发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初选出的3种采矿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6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采用3标度法较科学合理地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指标权重矩阵。同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出采矿方法与各指标之间的模糊关系,并建立模糊关系矩阵。最后,将指标权重矩阵与模糊关系矩阵相结合,得到采矿方法关于各指标的综合隶属度。根据综合隶属度的大小,即可对采矿方法的优劣进行排序。排序结果表明,双上山房柱法为最适用于该铜矿山地下开采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7.
冬瓜山深埋铜矿床开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冬瓜山铜矿床的矿体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论述了冬瓜山深埋铜矿床开采的深井矿床开采工艺技术、深井采矿地压及控制技术、深井通风优化控制技术和全尾矿充填技术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力图使冬瓜山深埋铜矿床实现安全高效的回采,同时解决矿山尾矿地表堆放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最终使矿山开采实现无尾排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下矿山采场爆破效果评价中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借鉴未确知测度理论,将爆破效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未确知系统,提出地下矿山采场爆破效果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以某铅锌矿为例,构造了适于爆破效果预测指标的测度函数,选取大块率、每米崩矿量和炸药单耗作为爆破效果评价的3大指标参数,同时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判定,最后得出采场爆破效果等级的评价结果,并与模糊数学方法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用该模型对八方山铅锌矿试验采场爆破效果评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且评价结果直观、准确可靠,具有信息利用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理论的地下开采安全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秀志  崔松  黄敏  邱贤阳  孙磊  周健 《金属矿山》2010,39(8):152-155,182
矿山安全是矿山企业稳定、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应用Fisher判别分析理论并结合矿山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根据矿山人、机、环境、管理4个因素的实际特点,综合考虑到地下矿山的开采工艺和指标数据的可靠性,选取23项矿山安全评价因素作为评价影响因子,建立矿山地下开采安全评价的F isher判别分析模型(FDA)。对18组地下矿山的特征参数值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和检验,回判估计的误判率为0。利用该模型对另外4组实测数据作为预测样本进行测试,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回判估计的误判率低,判别性能良好,对地下矿山安全管理现状及水平评价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进而为矿山有关部门提供了科学安全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严雅静  顾水杰  于祥  周昀  赵康 《金属矿山》2020,48(11):20-26
金属矿山地下围岩的稳定程度是矿山开采设计、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围岩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且该类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和隐蔽性,无法进行定量表征,因此,给围岩稳定性评价带来了挑战。为对江西省某地下钽铌矿山围岩稳定性进行客观、准确评价,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的优点,构建了该矿山417 m中段围岩稳定性评价的综合模型。采用差异系数法对G_1法和熵值法计算出的主观、客观权值进行优化组合,确定评价对象的多指标综合未确知测度;结合矿山实际情况,考虑各影响因素,筛选出以岩石质量指标RQD、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地应力、隙壁状态和地下水状况6项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最后基于最小未确知测度距离判别准则,对该矿417 m中段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得出该中段围岩的稳定性等级为III级(基本稳定)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矿山后续开采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周坦  胡建华  匡也 《矿冶工程》2019,39(3):10-15
在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10个评价指标要素,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CM-AHP的赋权方法,构建了地下采场作业环境安全等级的云模型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M-AHP模糊赋权的地下采场作业环境安全评价,以云模型表征其指标要素权重,可有效保留评价指标权重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通过云模型评语集直观地刻画作业安全等级,为含有多指标模糊因素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以某金矿地下采场作业环境安全评价为案例,构建了云模型模糊评语集,结合评价云模型认为该矿地下采场作业环境安全等级为安全,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矿井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模糊性强的问题,提高矿井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笔者构建了包含定性与定量主控因素的突水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EWM)组合赋权并结合云模型,构建了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云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某金矿的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采样点评价结果模糊性低、可信度高,引用富水指数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与水文地质条件,验证了该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该模型可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为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风险评价信息化手段不足的问题,采用AHP与Delphi法,结合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案,充分识别我国煤矿安全风险因素,研究煤矿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科学分析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基于SOA技术架构和数据仓库,采用C#语言开发,实现煤矿风险分析系统,量化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科学、客观、系统地分析煤矿安全风险状况,针对性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减少煤矿的安全生产隐患,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充填管道失效风险评判指标间的复杂性,传统方法预测精度低及适用性差等缺陷,提出基于粗糙集(RS)和灰狼优化(GWO)算法融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充填管道失效风险评价模型。选取10项风险评价指标,通过属性约简提取影响充填管道失效的主要风险因素,运用GWO优化GRNN的参数,构建预测模型,以国内某具体矿山充填系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预测模型相比,RS-GWO-GRNN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泛化能力更强,为充填管道失效风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下矿山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它既要结合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特点,又要全面客观地反映职业危害因素的构成。将层次分析法与风险矩阵评估方法相结合,构建了地下矿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的模型,从各层次分项指标和总体角度表征矿山企业职业危害状况。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适用于地下矿山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
邱俊  苏正通  吴代赦  李建龙 《中国矿业》2021,30(11):155-162
针对当前煤工尘肺病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以及煤矿粉尘评价的不足,本文研究影响煤矿粉尘危害的各种因素,从产尘的直接因素切入,确定客观因素、井下工序、作业人员、防降尘措施和监控体系五大类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权重评比的模型,并确定指标与分值的映射关系,对风险等级进行五个级别的划分,最终构建一套综合内外在因素的定量评价体系,并基于计算机语言开发配套软件。结果显示:评价系统在三组煤矿的评分差异显著,处于不同的矿井粉尘危害等级,且等级划分与矿井实际粉尘现状相符,评价系统提供的决制支持客观合理。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具有参考和推广应用价值,有利于促进矿尘评价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增强人们对煤矿粉尘危险程度的认识,促进煤矿做好粉尘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充填管道失效风险的预测精度,建立了基于粗糙集(RS)和正余弦(SCA)算法优化投影寻踪回归(PPR)的充填管道失效风险预测模型。以某矿山为例,选取10项影响因素构建充填管道失效风险预测指标体系,通过RS属性约简原理提取5项核心因素,再利用PPR对充填管道失效风险进行预测,并采用SCA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RS可有效消除冗余信息,简化运算过程,SCA-PPR预测精度高、模型性能好,拓宽了矿山充填管道失效风险预测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吴和平  周旭 《金属矿山》2014,43(12):175-180
采空区灾害是矿山频繁高发的灾害之一。将未确知测度理论用于评价采空区的危险性,考虑到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数值的易取性和显著性,经综合分析,选取空区岩体结构、地质构造、围岩抗压强度、水文因素、采空区布置形状、矿体倾角、高跨比、采空区体积、埋深、最大暴露面积、暴露时间、采动扰动情况、相邻空区情况等13项因素作为空区危险性的判别指标。根据空区危险性等级和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结合采空区失稳机理和相关研究成果,建立评价指标的单指标测度函数,采用信息熵理论计算指标权重和综合测度,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对某金属矿12组空区危险性进行评判。结果表明,该法的判别结论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物元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完全相符,这充分说明该方法是可靠实用的,可以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 风险评价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的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调查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构建基于云物元理论的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12个铜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国家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智利、秘鲁、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赞比亚处于“较低”风险等级,这与企业现实中所选择的海外投资区域是一致的,说明构建的风险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