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区域CO2排放的增长趋势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精确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1997-2007年的CO2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我国区域CO2排放量的β收敛情况。通过对11年数据分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7年间,我国区域CO2排放不存在绝对收敛,但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和保持能源消费结构之后,存在着条件收敛,收敛速度为1.04%。分时段来看:1997-2002年间,我国区域间CO2排放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区域CO2排放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收敛速度分别为2.49%和1.74%;2002-2007年间,我国区域CO2排放不存在空间相关性,也不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此外,经济增长速度和煤炭消费比重影响CO2排放量,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控制我国CO2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宁德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建立福建省宁德市县域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宁德市九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宁德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建立福建省宁德市县域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宁德市九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宁德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2000-2010年的人均GDP为测算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来描述新疆14个地区经济差异的时间特征,采用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率来描述其空间特征。分析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后,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巴音郭楞等4个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其他地区发展水平较低。这与自然环境、区位和交通条件、政策、产业结构、人口数量等方面的差异有关,建议培育区域增长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新疆各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倪超军 《资源与产业》2011,13(5):145-15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区域差距的逐渐扩大,区域协调发展就成为了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新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具有重要的作用。新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涉及人口、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战略性。本文对新疆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进行研究梳理、总结,以便更好地认清新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方向及若干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佟婷婷  武戈 《资源与产业》2010,12(5):142-145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地球上资源存量的锐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水质污染、大气污染、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协调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关系涉及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GDP连创新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出来,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本文选用江苏省2003—2007年全省13市的经济和环境数据建立面板模型,从市级层面出发构建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模型,找出江苏省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截至目前,国土资源部共审批通过五批次182处国家地质公园,其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应用最邻近点指数等计量地理学分析方法的结果表明: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形态属于凝聚型,但具有均匀化分布趋势;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的综合分布密度指数远高于其他地区,显示各区域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水平的不协调性。构造地质背景、资源禀赋条件、区域经济水平是造成空间分异的三大主因。本文从地方政府与职能部门角度出发,提出了协调与提升各区域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水平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定向钻孔抽采采空区卸压瓦斯是矿井工作面瓦斯治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在覆岩布置层位区域的准确确定是实现稳定高效抽采的关键。以焦煤古汉山矿1603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分析了覆岩采动裂隙分区演化特征及不同层位定向钻孔的稳定性,在对覆岩裂隙分布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上,确定了结构裂隙区(上山侧)为布置瓦斯抽采定向钻孔的最佳区域,进而给出了区域内的核心布置范围,并推导了结构裂隙区空间位置边界理论计算公式。通过现场工程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从各定向钻孔抽采数据判定的相应区域边界与理论计算公式相符,布置于结构裂隙区核心位置范围内的定向钻孔对采空区卸压瓦斯进行了有效抽采,其单孔瓦斯抽采纯量最高可达5.5 m3/min,验证了理论界定结构裂隙区空间位置边界及确定定向钻孔布置核心范围的实用性与合理性。研究成果对矿井预防瓦斯灾害事故、实现瓦斯高效抽采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侯震梅  周勇 《资源与产业》2016,18(3):115-120
文章利用2004-2013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选择恰当的空间计量模型,从生产要素禀赋和二元体制的角度,对新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由于二元体制及各地区生产要素资源禀赋的不同,新疆各地州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偏向性政策及过高的农村人口出生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产生不良的影响;新疆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滞后影响,即邻近地区的收入差距水平也会对本地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西部21个省市主要城市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东西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产规模和发展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均存在稳定的关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产规模和发展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影响在东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西部地区投融资平台发展程度低、地方政府资源分散导致单个平台力量较小。最后提出了西部地方政府发展完善投融资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全国和各省(市)2003-2016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分析试点省(市)与非试点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采用GIS法对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全国及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但仍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各省(市)的循环经济发展平均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1%,且各省(市)的差异在逐渐减小;2)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资源消耗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影响;3)试点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先慢后快的特点,非试点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自2006年以后一直低于试点省(市),且资源消耗水平差异最大;4) 循环经济高水平发展等级区域从西、北部逐渐向东、中部转移,低水平等级区域呈现“片区集中→分散”的空间分布演变过程,较低及中等水平等级区域多是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理论和实践工作的热点。论文基于2005—2018年上海市和安徽省的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原因。首先通过随机森林法筛选出除环境变量外的其他重要影响因素,再通过经典门槛回归模型找到环境规制水平的分界点,然后根据该分界点将样本划分为两阶段,最后基于Oaxaca-Blinder分解法讨论不同环境规制阶段下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1)环境信访数为35 217件是划分环境规制水平的分界点,且安徽省和上海市目前均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前半段,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起着主导作用;2)在单个变量的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中,人力资本和信息化水平分别在低水平子样本和全样本中成为经济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其特征回报差异值分别是-3.161 3和0.092 6;3)在总体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中,特征回报差异在全样本中的贡献比例增加了15.28%,说明在整体水平下,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歧视”程度更加显著。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国家和政府在完善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相关政策的同时,还应给予青少年创新环境与创新资源、适当调整各地财政支出以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这不仅有助于了解不同环境规制情况下省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也能从各个角度为实现地区经济发展平衡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已有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理论,在我国向西开放战略背景下,选取国内生产总值、贸易进出口净额、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区际贸易额和区际利用资金额5项变量,采用回归模型,对新疆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区际利用资金额和贸易进出口净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呈正向协整关系,区际贸易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呈负向协整关系,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很小,其中区内利用资金额对经济增长作用最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
由苏北、皖北、豫东、鲁南4大板块组成的淮海经济区,长期处于经济发展洼地。目前,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北部淮海经济区的建设将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文章通过引力模型,研究淮海经济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城市综合质量的变化范围为218.16~1 062.58。在淮海经济区内,徐州市对其他城市的引力值最高,但是,徐州市与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各城市的断裂点均值相对较大,而对安徽省各城市的断裂点均值相对较小,说明徐州市对安徽省各城市的辐射作用不强。综上得出以下结论:淮海经济区内各城市发展不均衡,徐州市在淮海经济区处于中心城市地位,但是徐州市对其他城市吸引能力有限;徐州市与其他各城市间的经济引力仍存在较大差异;区域内经济往来和交通网络还需进一步完善,不仅要充分发挥徐州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还需利用临沂、淮安等次中心城市的扩散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华坚  庞丽 《资源与产业》1999,22(4):12-22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科技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构建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熵权法和时序全局因子法进行测算。以长江经济带2007—201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因变量,以科技金融发展指数为协变量,运用单因素协方差法,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下游>上中游”区域差异;2)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省市发展差异,但消除科技金融发展影响后,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缩小。科技金融是形成长江经济带9省2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应重视科技产业与金融机构的结合,适当平衡科技金融资源,缩小省市之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16.
华坚  庞丽 《资源与产业》2020,22(4):12-22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科技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构建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熵权法和时序全局因子法进行测算。以长江经济带2007—201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因变量,以科技金融发展指数为协变量,运用单因素协方差法,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下游>上中游”区域差异;2)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省市发展差异,但消除科技金融发展影响后,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缩小。科技金融是形成长江经济带9省2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应重视科技产业与金融机构的结合,适当平衡科技金融资源,缩小省市之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