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监测环境变化是目前最快捷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武汉市两个时期的 TM卫星影像为试验数据 ,通过使用分类融合的方法 ,监测武汉市的水面、城区和树林的动态变化 ,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了武汉市改善环境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时相TM影像的城市边缘区划分及其变化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城市扩张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活跃的部分。在城市边缘区,城市用地类型与其他的土地利用类型,比如耕地、林地、牧草地和水域等混合在一起,并且这些非城市用地类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快转换为城市用地。城市边缘区被定义为城市内边界和外边界之间的环状区域,内边界分离城市核心区与城市边缘区,外边界分离城市边缘区与农村腹地。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对城市边缘区进行界定,以及对其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分类,提取城市及其周边的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其空间结构模式用地理景观指标进行定量的描述,最后借助空间聚类获取边界阈值来划分城市边缘区并对其变化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时相TM影像的冬小麦面积变化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北京1992年、2000年、2004年、2009年的多时相Landsat TM5影像数据,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北京冬小麦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采用决策树、PCA、缨帽变换等手段对地物进行分类,利用多时相影像,NDVI组合阈值提取小麦种植区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1992年、2000年、2004年、2009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113671ha,84322ha,40410ha,61529ha。北京冬小麦种植面积呈现为明显的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从1992年到2009年共减少52143ha。其中,从1992年到2000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了29349ha,减少的面积中城区扩张占用和转变为裸地的最多,分别为39.7%和42.8%,另外有13.3%变为设施用地,3%成为水体(鱼塘和水田);从2000年到2004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共减少43921ha,减少的面积中转变为裸地和城区扩张占用的最多,分别为39.8%和33.1%;从2004年到2009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共增加了21119ha,其中裸地转变为小麦种植区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4.
多时相遥感影像监测南极冰川流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南极冰川的流速,对于研究南极冰雪物质平衡、南极环境变化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和极区航行有重大意义。本论述了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冰川变化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英格里特一克里斯泰森海岸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和配准及叠加处理,测量和计算出极记录冰川的平均流速,并对它们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一种稳健的多时相遥感图像相对辐射校正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变化检测是通过分析多时相遥感图像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变化检测 分析前,需要经过辐射校正消除光照等因素对地物光谱辐射的影响,使同一地物在不同时相 影像中具有相同的辐射量。根据地物在不同时相遥感图像中的光谱特性满足线性关系的 特点,提出一种自动实现多时遥感图像相对辐射校正的稳健方法,首先通过最小差分回归找 出非变化地物在多时相遥感图像中的辐射关系 |然后利用变化区域证实过程消除变化区域对 辐射校正处理的影响 |最后通过循环迭代实现图像间的辐射校正。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自动 地实现多时相遥感图像的相对辐射校正,而且能够保证图像的辐射分辨率不会因为辐射校正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时相遥感和GIS技术的湿地识别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以江苏省洪泽湖湿地为例,首先利用秋季成像的TM影像进行分类,采用了混和分类法。然后利用同年度春季成像的TM影像制作湖泊掩膜来纠正分类中湿地类型与高地类型的错分现象。研究发现,该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分类的误差,提高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悬浮泥沙多时相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夏法 《环境遥感》1989,4(2):128-135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时相影像直接分类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宇飞  李忠  高井祥 《遥感信息》2007,(4):51-53,I0002
实时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对当地部门区域规划、城市扩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于徐州市1987年和2000年TM影像数据,重点讨论了多时相影像直接分类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87-2000这13年间,城市主要向东部和南部扩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逐渐丰富,滑坡灾害的信息提取被进一步推进,当前滑坡灾害应急调查主要以目视解译和野外调查为主,费时费力,难以满足灾后救援的迫切需求。面向像元和面向对象的单时相滑坡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等存在着滑坡过识别、误识别的问题。因此,在此提出以滑坡前后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的变化检测滑坡识别方法,首先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确定滑坡预选区,再结合面向对象的几何规则完成滑坡的精细识别,这种基于变化检测和几何规则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排除道路、建筑、裸地等光谱特征与滑坡相似的非滑坡部分。以九寨沟滑坡为例,采用高分一号8 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2015年8月1日的影像(滑前)以及2017年8月16日的影像(滑后)作为数据源,进行滑坡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和面向对象的单时相方法相比,基于变化检测和几何规则相结合的多时相方法滑坡提取的精度较高,制图精度高达88.80%,用户精度高达81.19%,都大幅超过面向对象单时相法的精度,漏分误差及错分误差分别下降23.22%和11.72%,可为有效组织滑坡灾后救援与重建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变化检测的滑坡灾害自动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当前滑坡灾害信息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指出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以滑坡的地学原理为依据,提出了以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纹理分析的变化检测自动识别滑坡灾害信息的方法。最后,以地震前(2006-5-14)后(2008-6-3)的北川县城及附近区域的福卫2号多光谱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以结合比率变换和纹理分析的变化检测进行滑坡灾害信息识别试验。结果表明,结合纹理分析的变化检测方法能够突破影像光谱特征的局限,对于滑坡灾害信息识别具有显著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及时掌握耕地面积信息在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耕地监测的大区域和高精度的双重要求难以统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高-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逐步抽样的方法,采用种植业区划分区作为均质区进行研究,提高了大区域耕地面积解译的精度。以山东省为例,利用MODIS、CBERS\|2B的CCD和HR 3种分辨率的影像进行抽样,并计算不同影像之间的精度系数,逐层修正解译精度,最终得到山东省耕地的解译面积,其结果仅比同年统计数据高出8.5%,大大优于中低分辨率影像耕地面积的提取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显著提高了中低分辨率影像耕地面积的提取精度,同时又满足大区域耕地监测的需求,可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相关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变化检测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是资源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及时的变化信息为人类资源环境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遥感技术具有实时、快速、覆盖范围广、多光谱、周期性等特点,给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提供了理想的数据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的精度与效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也使得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变化检测中。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的精度,但在效率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的湖泊水域动态变化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湖泊动态变化作为人类面临的三大湖泊环境问题之一,成为湖泊研究的重点。遥感技术作为科学、快速、大面积的调查监测手段,在湖泊动态变化研究中应用广泛。从湖泊动态变化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数据源、湖泊信息提取方法和遥感动态监测方法等几方面介绍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湖泊动态变化研究的主要进展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各种数据源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讨论了当前湖泊遥感动态变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遥感变化检测旨在通过比较同一位置不同时期遥感影像以检测出存在显著或者潜在的遥感变化的区域. 目前, 大多数相关工作聚焦于正时序变化检测上, 对反时序变化检测表现较差. 为了避免时序对变化检测带来影响, 通常的做法是将正时序和反时序的数据都囊括构成数据集. 然而, 这会导致模型训练时间更长. 本文提出一种双通道孪生网络,...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退耕还林工程区林地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全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区域,应用分类后检测的方法,利用1997年和2003年的SPOT与TM融合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和专家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对结果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变化信息。研究表明:1997~2003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耕地大量减少,林地增多量大;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大,耕地动态度为-5.1%,林地动态度为0.9%,建筑地动态度最高;研究区域退耕还林地的来源主要是耕地,来源合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省受荒漠化的影响日趋严重,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荒漠化快速动态监测,跟踪荒漠化现状和变化趋势,是荒漠化防治必要手段。基于像元二分模型,采用2000~2012年MODIS的增强型植被指数产品(EVI)估算青海省植被覆盖度。以植被覆盖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对青海省荒漠化现状和动态变化进行快速监测。结果表明:遥感估算的荒漠化面积和全国荒漠化调查的结论基本一致。13年间,青海省荒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没有明显变化,全省荒漠化和潜在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在研究时段内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是受自然因素影响,面积年际波动明显。重度荒漠化面积整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青海省沙化和荒漠化状况有所改善,部分地区生态群落生产力、草地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表明近年来在青海实施的林业工程和荒漠化治理措施逐步显现出生态效益,发挥了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时段获取的特定图像进行自动变化检测是遥感图像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自适应中值滤波(AMF)去除遥感图像中的噪声,结合Tamura和Law掩模方法提取图像中的次级特征,并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植被、水域和城区三类,利用增强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EBPNN)对特征提取结果进行分类并实现不同时期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与现有的FFNN和CNN分类技术相比,利用EBPNN进行分类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图像中的变化且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8.
1979~2010年乌海市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979年以来多期陆地卫星Landsat MSS/TM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煤矿遥感影像各波段反射率远低于其他地物的典型光谱特征,提取了乌海市煤矿开采区时空分布数据集,并结合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对乌海市煤矿开采区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30 a来乌海市煤矿开采区扩张明显,煤矿开采区面积由1979年的2.69 km2增加到2010年的109.34 km2,净增加106.65 km2。煤矿开采过程中侵占了大量耕地、林地和草地,导致1998~2001年乌海市整体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全市年最大NDVI由1998年的0.2043下降到2001年的0.1231,2000年以后,乌海市煤矿开采区面积虽然仍呈增长趋势,但全市植被覆盖状况有所好转,尤其是2005~2010年植被覆盖状况明显好转,全市年最大NDVI由2005年的0.1417上升到2010年的0.2028。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平台遥感影像和地理辅助信息获取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三峡库区湖北省兴山县作为研究区域, 以两期TM 和SPOT 影像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的遥感信息源, 并在分类过程中结合该地区的地理辅助信息。通过对分类结果分析, 林地和耕地是兴山县两大用地类型, 运用数据运算规则, 获取土地利用/覆盖动态转换矩阵, 对兴山县10 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趋势及引起土地利用/覆盖模式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运用Sobel算子提取不同时期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的轮廓,对提取后的影像用后期遥感影像减去对应的前期遥感影像相对应的相素,在相减时采用一个三阶算子,这样可以很好的消除不同时期影像匹配时的误差。并对相减后的影像采用一个的滤波方法算子进行滤波,可以很好的滤掉噪声。得到的影像能很好的反映出不同时期土地的变化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