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已进行了 30多年 ,在天然气勘探方面 ,仅仅找到一些中、小型天然气田 (藏 )。在综合分析盆地类型、天然气成因和富气凹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 ,认为渤海海域是一个相对以油为主的油气区 ,天然气以油型气和陆源有机气为主 ,天然气藏可能以中、小型为主。由于目前天然气资源量探明度低 ,因此渤海海域仍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已进行了30多年,在天然气勘探方面,仅仅找到一些中、小型天然气田(藏),在综合分析盆地类型,天然气成因和富气凹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认为渤海海域是一个相对以油为主的油气区,天然气以油型气和陆源有机气为主,天然气藏可能以中、小型为主,由于目前天然气资源量探明度低,因此渤海海域仍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央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马家沟组五段10亚段中组合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目前有关天然气成因与来源的研究还很薄弱。根据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古油藏发育特征等分析结果,并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厘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奥陶系中组合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天然气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成的煤型气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成的油型气的混合气,并以上古生界煤型气为主。现今气藏天然气组分中甲烷主要来自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上组合以及中组合少部分天然气的乙烷较多来自下古生界油型气,中组合大部分天然气乙烷及重烃仍来自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第四大气区,按照碳氢同位素指标,该区天然气可划分为油型气、煤型气和生物气3种类型,整个盆地形成了柴西油型气、柴北缘煤型气和柴东生物气3套含气系统。通过对盆地天然气基本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资源潜力及勘探程度,提出了“立足生物气,突破热解气”的下步勘探思路,指出下步应以柴东水溶气及浅层气、柴西北区热解气作为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油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规模已超过天然气总产量的1/3,其中页岩气是我国近期非常规发展潜力最大的矿种,也是今后5~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致密气及煤层气也将得到稳步发展;致密油勘探开发初具规模,页岩油和油页岩油资源潜力大,是重要的后备接替资源。但我国对页岩油和油页岩(烃源岩)的重要地位和勘探开发潜力认识不够,使源岩勘探一直处于勘探初期认识阶段。建议加大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嫩江组、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等重点盆地(层系)的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试验攻关力度,尽早实现中国版的"页岩革命"目标,使其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6.
潍北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潍北盆地煤、油、天然气共生。根据天然气组分与碳同位素特征并结合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热演化阶段等资料,将天然气分为细菌气、细菌-成熟油型气、低熟煤型-油型气、成熟油型-煤型气、煤型气等6种成因类型。不同类型天然气在平面上的分布总体上呈东西向带状展布的格局是明显的,由北而南依次为高成熟煤型气、成熟油型-煤型气、低熟煤型-油型气和细菌气。各种类型天然气分布规律的揭示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桥口深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深层天然气勘探在桥口东翼取得重大突破,该地区油气呈上油下气倒置的特征,Es2-Es3^1地层为油,天然气一般富集于3600m Es3^3以下的地层。通过天然气成分、碳同位素、Ar^40/Ar^36等地化指标分析认为,其气源主要为油型气,也有部分煤型气输入。桥24井油气注入史分析认为,该地区油气有2期注入,第一期以油为主,第二期以气为主,第二期油气注入形成了桥口深层天然气藏。桥口东民办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前梨园洼陷一侧比葛岗集洼陷一侧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复杂,下古生界气源存在争议。为更好地把握盆地古生界天然气的整体地球化学特征和变化规律,在系统收集、整理和解析前人资料基础上,对全盆地700余个天然气样品的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对天然气成源、成烃和成藏等关键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天然气的成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主体为受成熟度控制的煤型气,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成熟度升高,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地层存在上、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混合。下古生界天然气以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型气为主,其中上组合具有上古生界煤型气—下古生界油型气两源复合成藏特征,中—下组合天然气是相对独立的油型气藏,以地质条件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基础受不同程度的次生改造作用,造成了其碳同位素组成的显著异常。研究证明了盆地下古生界存在包括碳酸盐岩在内的海相烃源的规模贡献,在盆地的不同位置,上、下古生界天然气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为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面积13万km2,晚古生代以来陆相沉积地层发育齐全,并有多套烃源岩,区域上表现为“三坳五隆”的构造格局。根据盆地坳(凹)陷类型和各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气的类型以及各层系不同类型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等基本地质特征,将盆地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天然气有利聚集区3个、气聚集带9个。这些区、带是:①北天山山前坳陷侏罗系煤型气和煤层气聚集区,包括齐古背斜型气聚集带、腹部斜坡区煤型气聚集带和东部煤层气聚集带;②玛湖凹陷二叠系油型气和煤型气聚集区,包括单料带油型气聚集带、中拐鼻隆煤型气聚集带和坳中隆油型裂解气聚集带;③盆─陆凹陷二叠系油型气聚集区,“包括达巴松凸起油型气聚集带、陆南凸起油型气聚集带和马桥凸起油型裂解气聚集带。这些划分对该区天然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甜点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及多层立体开发等技术的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对象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海-陆过渡相复合型煤系非常规气共探合采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后的“新非常规革命”。石炭系-二叠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尚处在勘探开发初级阶段。基于“十三五”勘探进展和攻关认识,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两源、三高、三气”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征。石炭系-二叠系发育多种岩性/岩性组合类型,其中富煤岩性组合和富有机质页岩岩性组合(“两源”)是勘探潜力比较大的主体类型,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储集空间以有机孔和微裂缝为主,具有高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和高含气量的“三高”特点;气体赋存状态深、浅层分异明显,浅层煤层以吸附气为主,深层煤层存在游离气,形成了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三气”共存的多种组合类型。聚焦煤系储层致密、甜点识别难度大、应力大等挑战,初步形成了“长水平段、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钻完井工艺,有效支撑了深层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突破。“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煤系烃源岩及岩性组合综合研究,建立地质-工程甜点综合评价理论与技术,形成立体勘探开发与工程配套技术,助力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连续高产工业气流的发现,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大牛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研究相对薄弱,直接制约了下一步勘探部署,为此系统开展了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中甲烷占绝对优势,含有一定量的重烃,非烃气CO2和N2含量相对较高,既有典型的成熟阶段生成的湿气,也有高过成熟阶段生成的干气。大牛地上古生界天然气为典型煤型气,而下古生界天然气既有煤型气,也有油型气。古生界天然气中CO2主要为有机成因,少数为无机成因,无机成因CO2赋存于下古生界储层,可能主要由下古生界烃源岩中碳酸盐岩热解产生。综合运用烃源岩岩石脱附气碳同位素—天然气碳同位素—干酪根碳同位素、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稀有气体Ar同位素定年及混源模拟实验等综合地球化学手段,明确了大牛地上、下古生界煤型气均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而下古生界油型气中混有0~45%的煤型气,主要来源于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简称鄂南)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鄂南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研究相对薄弱,直接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部署。为此通过系统开展富县古生界天然气组分、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查明了鄂南富县古生界天然气中甲烷占绝对优势,含有一定量的重烃,非烃气CO2、N2含量相对较高,显示其为过成熟阶段生成的干气。鄂南富县古生界天然气以典型油型气为主,煤型气为辅,甲烷和乙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存在倒转现象可能为油型气与煤型气的混合造成,上古生界天然气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普遍比下古生界天然气偏重,可能混有相对较多的煤型气。综合运用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岩石脱附气碳同位素—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稀有气体Ar同位素定年等综合地球化学手段,推断出鄂南富县古生界天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生界油气勘探成果及勘探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9月22日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在井深5 391 m的奥陶系获得高产油气流,开辟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的新篇章,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拉开了全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第二次大跨越的序幕。此后的30多年,先后在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共发现了近30个大油气田,使中国油气储量和产量不断攀升,创立了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成藏理论,形成了具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在分析总结近30多年来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2030年以前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的方向,包括4个战略扩展区、9个战略突破区和5个战略准备区,分述如下,战略扩展区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战略突破区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阿瓦提断陷、孔雀河斜坡,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乌伦古坳陷,柴达木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西北部下古生界,四川盆地北部,中扬子江汉盆地及周缘、湘西—湘中地区,下扬子古生界,滇黔桂地区古生界,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系;战略准备区是河西走廊地区石炭—二叠系,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青藏地区、羌塘地区等,江西、鄱阳湖—三青江地区石炭—二叠系,海域的南黄海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中国天然气的分布特征对在各盆地进一步进行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四川、鄂尔多斯、塔里 木、柴达木及东部这五大陆上和莺-琼、东海两大海域天然气富集区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近十年天 然气勘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指出中国天然气勘探还具潜力的勘探领域。在未来中国应立足于稳定东、中部,发展 西部的战略,大力发展天然气勘探事业。  相似文献   

15.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China are abundant. The undiscovered recoverable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China are estimated to be 19.27×1012 m3. Natural gas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and west China and offshore areas of China. The Tarim Basin, Sichuan Basin, Ordos Basin, East China Sea Basin, Tsaidam Basin, Yinggehai Basin, and Qiongdongnan Basin are the main gas-beating basins. The natural gas resources are not distributed evenly and are under-explored in China. The deeper horizons in east China, foreland basins and craton paleo-uplifts in the middle and west China, and the offshore basins are the main exploration area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田的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4,他引:23  
由于天然气与石油在成藏条件上的差异,天然气成藏运聚动平衡原理是研究天然气成藏特征的基本思路,可以聚集量与时间两大要素,总结中国气田复杂的成藏历程为:超晚期(新近纪-第四纪)生烃成藏型;晚期(古近纪-新近纪)生烃成藏型;早期(中生代为主)生烃聚集、晚期(新近纪-第四纪)定型成藏型;早期(中生代为主)生烃成藏型。综观中国气田的成藏历程,虽然在不同类型盆地中有较大差异,但是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演化历史对于中国天然气的成藏及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作用可归结为促成与破坏,并以促成作用为主。目前中国天然气勘探的3个主要领域:中西部前陆盆地、三大克拉通复合盆地(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以及近海的裂谷、陆缘盆地,表明了以晚期、超晚期成藏、定型为主的盆地和坳陷是中国天然气最主要富集地区。  相似文献   

17.
生成条件和保存条件是决定一个盆地或探区天然气富集程度的主控因素.利用目前对我国重点含气盆地气源条件和保存条件的研究成果,定义并计算了基于其气源条件(生气量、生气强度和生气期)和保存条件(盖层质量、构造活动性)的各盆地的“含气远景得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主要含气盆地天然气的勘探前景进行了对比和评价.我国各含气盆地中,含气远景得分在400分以上的盆地有四川盆地、莺琼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表明这些盆地应该是我国天然气勘探潜力最大、勘探前景最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对比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勘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纳米油气是指用纳米技术研究和开采聚集在纳米级孔喉储集系统中的油气,纳米油气主要分布在烃源岩层及与其大面积紧密接触的近源致密储集层系中,涵盖了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油、致密砂岩气、致密灰岩油等,储集层孔喉直径一般为纳米级;油气水在纳米孔喉中渗流能力差,相态分异难,主要依靠超压驱动,油气被滞留吸附,在源储共生致密层系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中国含油气盆地发育源储共生型致密层系、碳酸盐岩缝洞层系、火山岩缝洞层系、变质岩裂缝层系等多种类型油气聚集层系,其中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聚集位于盆地中心或斜坡部位,源内或近源层状大面积聚集,是资源分布的主体和未来发展重点领域。以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为典型实例,提出连续型油气"两线一区"(即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聚集顶底界线、油气连续聚集边界线、"甜点"分布核心区)评价方法。图10表9参32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致密砂岩气主要类型、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致密砂岩气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点之一。中国致密砂岩气分布范围广,目前已在鄂尔多斯和四川等盆地实现了规模开发;致密砂岩气藏主要有低缓斜坡型、背斜构造型和深部凹陷型3种类型,其基本地质特征表现为以煤系源岩为主,生烃强度高,具有持续充注的气源条件;致密砂岩与烃源岩紧密相邻,大面积接触,以近距离垂向运移成藏为主;源储有效配置形成致密砂岩气大气区,局部富集。中国致密砂岩气的有利勘探面积约为32×104km2,可采资源量达(8~11)×1012m3,目前中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已较成熟,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在中国未来天然气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Up to now, there are 29 oil- and gas-bearing basins with recoverable oil and gas reserves in China. However, most of the reserves were mainly discovered in parts of the 29 basins,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es of reserves and resour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il and gas discoveries and the resources potential in these major basins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 so-called major oil- and gas-bearing basins here are the basins with cumulative recoverable oil (excluding condensate oil) reserves of more than 50 million tons or cumulative recoverable gas (excluding dissolved gas) reserves of more than 50 billion cubic 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