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软件脆弱性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而脆弱性的根源在于软件源代码。因为现有的传统静态检测工具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方法没有完整地表示代码特征,并且简单地使用词嵌入方法转换代码表示,所以检测结果准确率低,误报率高或漏报率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代码表示的源代码脆弱性检测方法来解决代码表示不完整的问题,并提升检测性能。首先将源代码编译为中间表示(IR),并提取程序依赖图;然后基于数据流和控制流分析进行程序切片来得到结构化的特征,同时使用doc2vec嵌入节点语句得到非结构化的特征;接着使用图神经网络(GNN)对混合特征进行学习;最后使用训练好的GNN进行预测和分类。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软件保证参考数据集(SARD)和真实世界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评估,检测结果的F1值分别达到了95.3%和89.6%。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较好的脆弱性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软件漏洞是导致网络安全事故的一项重要因素。针对现有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存在较高的误报率与漏报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门控图卷积网络的自动化漏洞检测方法。首先将源代码转换成包含语义、语法特征信息的代码图数据,然后使用残差门控图卷积神经网络对图结构数据进行表示学习,最后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代码漏洞,实现了C/C++函数代码自动漏洞检测。该方法采用VDISC数据集来验证有效性,检测结果的F1值(CWE-119漏洞类型)达到了76.60%,并与基线方法相比,F1值分别提高了9.46个百分点、7.24个百分点、5.67个百分点、8.42个百分点,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漏洞检测能力,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敏  王荣存  姜淑娟 《计算机应用》2022,42(6):1814-1821
软件安全的根源在于软件开发人员开发的源代码,但随着软件规模和复杂性不断提高,仅靠人工检测漏洞代价高昂且难以扩展,而现有的代码分析工具有较高的误报率与漏报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关系图卷积网络(RGCN)的自动化漏洞检测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漏洞检测的精度。首先将程序源代码转换为包含语法、语义特征信息的CPG;然后使用RGCN对图结构进行表示学习;最后训练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程序源代码中的漏洞。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真实的软件漏洞样本上开展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漏洞检测结果的召回率和F1值分别达到了80.27%和63.78%。与Flawfinder、VulDeepecker和基于图卷积网络(GCN)的同类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F1值分别提高了182%、12%和55%,可见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漏洞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显著性检测算法存在对复杂场景图像目标检测不完整、背景噪声多的问题,提出一种深度特征导向显著性检测算法。该算法是基于现有底层特征与深度卷积特征融合模型(ELD)的改进,网络模型包含基础特征提取、高层语义特征跨层级引导传递两个部分。首先,根据不同层级卷积特征的差异性,构建跨层级特征联合的高层语义特征引导模型;然后,用改进的网络模型生成初始显著图,利用高层语义特征引导的方式进行显著性聚类传播;最后,用完全联系条件随机场对聚类传播的结果进行优化,使其能够获取更多结构边缘信息和降低噪声并生成完整显著图。在ECSSD上和DUT-ORMON两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PR)优于ELD模型,其F-measure(F)值分别提升了7.5%和11%,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分别降低了16%和15%,说明了所提算法模型能够在目标识别、模式识别、图像索引等复杂图像场景应用领域得到更加鲁棒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纺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浆丝缺陷对比度较低,以及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对其检测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无纺布低对比度浆丝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无纺布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构建浆丝缺陷数据集;然后,利用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以及多尺度特征采样融合模块构造编码器以提取低对比度浆丝缺陷的语义信息,并在解码器中采用跳跃连接进行多尺度特征融合来优化上采样模块;最后,通过所构建的数据集训练网络模型,从而实现低对比度浆丝缺陷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定位并检测出无纺布上的低对比度浆丝缺陷,其平均交并比(MIoU)、类别平均像素准确率(MPA)分别可以达到77.32%和86.17%,单张样本平均检测时间为50 ms,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对网络评论文本进行情感极性分类时,未能充分挖掘语义信息和关联信息,而已有的深度学习方法虽能提取语义信息和上下文信息,但该过程往往是单向的,在获取评论文本的深层语义信息过程中存在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广义自回归预训练语言模型(XLNet)与循环卷积神经网络(RCNN)的文本情感分析方法。首先,利用XLNet对文本进行特征表示,并通过引入片段级递归机制和相对位置信息编码,充分利用了评论文本的语境信息,从而有效提升了文本特征的表达能力;然后,利用RCNN对文本特征进行双向训练,并在更深层次上提取文本的上下文语义信息,从而提升了在情感分析任务中的综合性能。所提方法分别在三个公开数据集weibo-100k、waimai-10k和ChnSentiCorp上进行了实验,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6.4%、91.8%和92.9%。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在情感分析任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无纺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浆丝缺陷对比度较低,以及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对其检测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无纺布低对比度浆丝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无纺布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构建浆丝缺陷数据集;然后,利用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以及多尺度特征采样融合模块构造编码器以提取低对比度浆丝缺陷的语义信息,并在解码器中采用跳跃连接进行多尺度特征融合来优化上采样模块;最后,通过所构建的数据集训练网络模型,从而实现低对比度浆丝缺陷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定位并检测出无纺布上的低对比度浆丝缺陷,其平均交并比(MIoU)、类别平均像素准确率(MPA)分别可以达到77.32%和86.17%,单张样本平均检测时间为50 ms,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铜合金成分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时滞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聚合的铜合金金相图分类识别方法。首先,在特征提取阶段,构建灰度共生矩阵(GLCM)和基于卷积注意力模块的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分别提取图像的全局与局部特征;其次,在特征聚合阶段,将提取到的特征规范化后进行简单的级联;最后,在分类识别阶段,使用支持向量机(SVM)精确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准确率达到了98.963%、宏F1达到了98.996%,优于基于单特征的机器学习方法。可见,不同的方法提取的特征经过聚合后可以更全面地描述铜合金金相图的纹理及边缘信息,所提方法可以通过金相图识别不同铜合金,提升了识别的准确率,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雷靖玮  伊鹏  陈祥  王亮  毛明 《计算机应用》2022,42(12):3831-3840
针对传统静态检测及动态检测方法无法应对基于大量混淆及未知技术的PDF文档攻击的缺陷,提出了一个基于系统调用和数据溯源技术的新型检测模型NtProvenancer。首先,使用系统调用捕获工具收集文档执行时产生的系统调用记录;其次,利用数据溯源技术构建基于系统调用的数据溯源图;而后,用图的路径筛选算法提取系统调用特征片段进行检测。实验数据集由528个良性PDF文档与320个恶意PDF文档组成。在Adobe Reader上展开测试,并使用词频-逆文档频率(TF-IDF)及PROVDETECTOR稀有度算法替换所提出的图的关键点算法来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NtProvenancer在精确率和F1分数等多项指标上均优于对比模型。在最佳参数设置下,所提模型的文档训练与检测阶段的平均用时分别为251.51 ms以及60.55 ms,同时误报率低于5.22%,F1分数达到0.989。可见NtProvenancer是一种高效实用的PDF文档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场景文本检测是场景理解和文字识别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尽管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显著提升了检测精度,但现有的方法由于对文字局部语义和文字实例间的全局语义的提取能力不足,导致缺乏文字多层语义的建模,从而检测精度不理想。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层级语义融合的场景文本检测算法。方法 该方法包括基于文本片段的局部语义理解模块和基于文本实例的全局语义理解模块,以分别引导网络关注文字局部和文字实例间的多层级语义信息。首先,基于文本片段的局部语义理解模块根据相对位置将文本划分为多个片段,在细粒度优化目标的监督下增强网络对局部语义的感知能力。然后,基于文本实例的全局语义理解模块利用文本片段粗分割结果过滤背景区域并提取可靠的文字区域特征,进而通过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地捕获任意形状文本的全局语义信息并得到最终分割结果。此外,为了降低边界区域的预测噪声对层级语义信息聚合的干扰,提出边界感知损失函数以降低边界区域特征的歧义性。结果 算法在3个常用的场景文字检测数据集上实验并与其他算法进行了比较,所提方法在性能上获得了显著提升,在Totoal-Text数据集上,F值为87.0%,相比其他模型提升了1.0%;在MSRA-TD500(MSRA text detection 500 database)数据集上,F值为88.2%,相比其他模型提升了1.0%;在ICDAR 2015(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数据集上,F值为87.0%。结论 提出的模型通过分别构建不同层级下的语义上下文和对歧义特征额外的惩罚解决了层级语义提取不充分的问题,获得了更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如何快速高效地预测软件中的程序缺陷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最近的研究引入了深度学习模型,使用神经网络提取代码特征构建分类器进行缺陷预测。针对现有的神经网络只在单层面、单粒度上提取代码特征,导致特征不够丰富,造成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软件缺陷预测框架。通过将程序解析为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AST)以及Token序列两种不同的程序表示方式,利用树卷积神经网络以及文本卷积神经网络分别提取代码的结构和语义特征进行特征融合,从而提取到更丰富的代码特征用于缺陷预测。同时改进了AST和Token序列提取方法,降低模型复杂度。选择使用公共存储库PROMISE中的公开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集,采用softmax分类器预测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在实验数据集上可以获得比已有方法更高的F1-score。  相似文献   

12.
段旭  吴敬征  罗天悦  杨牧天  武延军 《软件学报》2020,31(11):3404-3420
随着信息安全愈发严峻的趋势,软件漏洞已成为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如何准确地挖掘程序中存在的漏洞,是信息安全领域的关键问题.然而,现有的静态漏洞挖掘方法在挖掘漏洞特征不明显的漏洞时准确率明显下降.一方面,基于规则的方法通过在目标源程序中匹配专家预先定义的漏洞模式挖掘漏洞,其预定义的漏洞模式较为刻板单一,无法覆盖到细节特征,导致其存在准确率低、误报率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基于学习的方法无法充分地对程序源代码的特征信息进行建模,并且无法有效地捕捉关键特征信息,导致其在面对漏洞特征不明显的漏洞时,无法准确地进行挖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码属性图及注意力双向LSTM的源码级漏洞挖掘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程序源代码转换为包含语义特征信息的代码属性图,并对其进行切片以剔除与敏感操作无关的冗余信息;其次,使用编码算法将代码属性图编码为特征张量;然后,利用大规模特征数据集训练基于双向LSTM和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最后,使用训练完毕的神经网络实现对目标程序中的漏洞进行挖掘.实验结果显示,在SARD缓冲区错误数据集、SARD资源管理错误数据集及它们两个C语言程序构成的子集上,该方法的F1分数分别达到了82.8%,77.4%,82.5%和78.0%,与基于规则的静态挖掘工具Flawfinder和RATS以及基于学习的程序分析模型TBCNN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现有程序代码抄袭检测系统的特点及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文本分析、结构度量和属性计数技术的混合式程序抄袭检测方法。应用文档指纹技术和Winnowing算法计算程序的文本相似度;将程序代码表示成动态控制结构树(Dynamic Control Structure tree,DCS),运用Winnowing算法计算DCS树相似度,从而得到结构相似度;收集并统计程序中的每个变量信息,应用变量相似度算法分析变量信息节点获取变量相似度;分别赋予文本相似度、结构相似度和变量相似度一个权值,计算得到总体的代码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各种抄袭行为。针对不同的抄袭门槛值,使用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准确度和查全率高于JPLAG系统。特别对于结构简单的程序组,此方法和JPLAG系统检测结果的平均准确度分别为82.5%和69.5%,说明所提的方法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4.
多线程并发程序的广泛使用引发了更多的数据竞争问题,竞争检测对于提高软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将竞争静态检测和静态切片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基于类的Java数据竞争静态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函数调用层次获得函数调用链,对类域进行分析,找出可能数据竞争,通过静态切片缩小程序分析范围,并结合数据竞争的必要条件,去掉不可能数据竞争。实例表明,该算法可用于指导修复程序中的竞争缺陷。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文事件检测方法采用人工定义的特征表示候选触发词,耗时耗力。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征学习方法在中英文事件检测任务中得到了验证。现有的基于神经网络的中文事件检测方法初步探索了字信息对解决分词错误的作用。字是中文的最小结构单元和语义表示单元。词语的字符级信息能够提供词语的结构性信息和辅助词语级语义。该文研究了字/词混合神经网络特征对于解决中文事件数据集未登录词问题的作用。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学习词语的词语级表示和字符级表示,进而拼接得到词语的混合表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字/词混合表示的中文神经网络事件检测模型的F1值比当前最好的模型高2.5%。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Java虚拟机(JVM)进行测试,开发人员通常需要手工设计或利用测试生成工具生成复杂的测试程序,从而检测JVM中潜在的缺陷。然而,复杂的测试程序给开发人员定位及修复缺陷带来了极高的成本。测试程序约简技术旨在保障测试程序缺陷检测能力的同时,尽可能的删减测试程序中与缺陷检测无关的代码。现有研究工作基于Delta调试在C程序和XML输入上可以取得较好的约简效果,但是在JVM测试场景中,具有复杂语法和语义依赖关系的Java测试程序约减仍存在粒度较粗、约简效果较差的问题,导致约简后的程序理解成本依然很高。因此,针对具有复杂程序依赖关系的Java测试程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程序约束的细粒度测试程序约简方法JavaPruner。首先在语句块级别设计细粒度的代码度量方法,随后在Delta调试技术上引入语句块之间的依赖约束关系来对测试程序进行约简。以Java字节码测试程序为实验对象,通过从现有的针对JVM测试的测试程序生成工具中筛选出具有复杂依赖关系的50个测试程序作为基准数据集,并在这些数据集上验证JavaPruner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JavaPruner可以有效删减Java字节码测试程序中的冗余代码。与现有方法相比,在所有基准数据集上约减能力平均可提升37.7%。同时,JavaPruner可以在保障程序有效性及缺陷检测能力的同时将Java字节码测试程序最大约简至其原有大小的1.09% ,有效降低了测试程序的分析和理解成本。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文本中,汉字通常连续书写,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割标记,为现代人理解古文乃至文化传承带来许多障碍。自动分词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基础任务之一。主流的自动分词方法需要大量人工分词语料训练,费时费力,古文分词语料获取尤其困难,限制了主流自动分词方法的应用。该文将非参数贝叶斯模型与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深度学习语言建模方法相结合,进行古文分词研究。在《左传》数据集上,该文提出的无监督多阶段迭代训练分词方法获得的F1值为93.28%;仅使用500句分词语料进行弱监督训练时,F1值可达95.55%,高于前人使用6/7语料(约36 000句)进行有监督训练的结果;使用相同规模训练语料时,该文方法获得的F1值为97.40%,为当前最优结果。此外,该文方法还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模型代码已开源发布。  相似文献   

18.
事件可信度表示文本中事件的真实状况,描述了事件是否是一个事实,或是一种可能还是不可能的情形,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个重要的语义任务。目前,大多数关于事件可信度分析的方法都集中在句子级,很少涉及篇章级。该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合篇章中的句子级特征(包括句子的语义、语法以及线索词特征表示),使用对抗训练来识别篇章可信度。在中英文数据集上的结果显示,该文方法与最新的实验结果相比,微平均F1值分别提高了3.51%和6.02%,宏平均F1值分别提升了4.63%和9.97%。同时,该方法在训练速度上也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19.
Development of dependency analysis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static code analysis precision i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Reasons for precision loss when detecting defects in program source code using abstract interpretation methods are explained. Need for program object dependency extra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s justified by numerous real-world examples. Dependency classification is presented. Necessity for aggregate analysis of values and dependencies is considered. Dependency extraction from assignment statements is described. Dependency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logic inference using logic and arithmetic rules is proposed. The methods proposed are implemented in defect detection tool Digitek Aegis,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recision is sh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