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理论模型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喷吹压力、诱导流量与诱导距离三者的相互变化对滤筒清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任一断面诱导气流量与诱导距离成正比,断面平均流速与诱导距离成反比,滤筒清灰效果取决于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验验证了在诱导距离为150 mm时,6 mm超音速喷嘴形成的脉冲诱导气流对滤筒的侧壁压力峰值大约为4mm喷嘴的2~3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理论模型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喷吹压力、诱导流量与诱导距离三者的相互变化对滤筒清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任一断面诱导气流量与诱导距离成正比,断面平均流速与诱导距离成反比,滤筒清灰效果取决于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验验证了在诱导距离为150 mm时,φ6 mm超音速喷嘴形成的脉冲诱导气流对滤筒的侧壁压力峰值大约为φ4 mm喷嘴的2~3倍。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滤袋内部安装特定的反渗透装置,阻碍诱导气流进入滤袋上部侧壁,减弱负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反渗透滤筒后,滤袋上部负压峰值可以降低50%,而清灰的正峰压基本没有变化,从而提高了滤袋整体的清灰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滤筒除尘器喷吹管各喷嘴流量分布不均匀和部分喷嘴存在出流偏心角的问题,运用CFD软件对不同长度喷嘴在不同喷吹压力下的气流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得到了各喷嘴的流量分布和流场特性,并用均方根值来评判流量分布的均匀性。最后将1-3号直管喷嘴结构改为锥形喷嘴,并通过多次迭代计算,确定了锥形喷嘴收缩角在13.01°~22.62°时,喷嘴流量分布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在收缩角为16.24°时,气流分布最均匀,同时气流的偏心性问题也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喷吹总面积相同的条缝式喷吹孔与密集圆孔式喷吹孔对扁式滤筒除尘效果的影响,以侧壁压力峰值为主要技术指标分析在不同工况条件下条缝型喷吹孔和密集圆孔对扁式滤筒的清灰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两缝喷吹孔(2×99 mm)、五缝喷吹孔(2×40 mm)在滤筒上部的非正对喷吹孔,压力峰值都无法达到有效清灰强度;在0.2MPa的喷吹压力下,三缝喷吹孔(2×66 mm)优于四缝喷吹孔(2×50 mm),使滤筒底部得到较大压力峰值,可解决扁式方框滤筒下部积灰的严重问题。密集圆孔(88×φ2.4 mm)的喷吹气流主要作用于滤筒上部,在0.1 MPa喷吹压力下,即可实现整体均匀清灰的效果,并可解决扁式方框滤筒上部清灰死角的棘手问题。最优喷吹距离均为20 mm。研究结果对提高扁式方框滤筒在工业中的生产和除尘效率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在低尘环境中的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宽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的应用范围,开展了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在低浓度粉尘环境中的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在低浓度粉尘环境下的除尘效率可达99.99%,对低浓度粉尘具有很好的除尘和净化效果,说明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在低浓度粉尘环境中应用时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杨龙军  杨军瑞 《金属矿山》2011,40(7):135-138
通过对卧式脉冲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发现该类除尘器在清灰方面存在滤筒各部位清灰不均的现象。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卧式脉冲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效果,解决其清灰不均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指导卧式脉冲滤筒除尘器的设计及运行。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新型内置锥形面除尘滤筒的脉冲喷吹再生性能,利用ANSYS软件构建了锥形面滤筒除尘器CFD数值模型,考察了喷嘴角度为-30°~45°、喷吹高度为50~750 mm条件下脉冲喷吹流场特征,分析了脉冲喷吹强度和喷吹均匀性。结果表明,脉冲喷吹过程中,锥形面除尘滤筒内静压自下而上蓄积,滤筒内靠近开口附近存在局部涡旋。从喷吹均匀性角度看,喷嘴角度为30°最有利于促进喷吹气流对上部区域产生清灰作用,提升整体喷吹均匀性;整体喷吹强度则随着喷嘴角度的增大先增后降,喷嘴角度为3.1°对应的喷吹强度最大。喷吹高度对喷吹性能的影响主要在滤筒上部区域,最佳喷吹高度为550 mm, 且在对应条件下进入滤筒的气流最大。

  相似文献   

9.
矿尘是煤矿安全生产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可导致尘肺病或粉尘爆炸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给一线工人、煤矿企业和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和损失。对泡沫除尘技术和风幕除尘技术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泡沫除尘技术的提出极大地改善了喷雾除尘的效率,之后不断研制出新型发泡剂、泡沫发生器以及将泡沫除尘的具体应用等,但是该技术的研究仍存在空缺,成本太高和抑制粉尘的扩散使其无法广泛应用,在对泡沫除尘的研究过程中,应继续考虑如何使其从源头上减少粉尘的产生,同时抑制粉尘的扩散。风幕隔尘集尘系统有抽出式和压入式系统2种结构,在控制风流时,可以达到隔断、引射风流的目的,并且可以对风流增阻。目前,矿井风幕的理论体系与评价指标尚未完善,未来研究开发在完善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将控制噪声技术、节能环保意识与自身的性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针对8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人员作业区域粉尘来源不清、治理重点不明,且缺少理论支撑的问题,选取神东补连塔煤矿12513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采煤机割煤和降柱移架2个主要尘源单独作用、共同作用时的粉尘运移规律,分析了采煤机附近区域人员呼吸带的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8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在顺风、逆风割煤两种工况下采煤机附近人员作业区域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最高处均在采煤机中部位置,分别为203.8、111.6 mg/m3,此处降柱移架产生的粉尘质量浓度为90.7 mg/m3,源于降柱移架尘源的占比分别为44.50%、76.69%。粉尘溯源研究成果可以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粉尘的针对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脉冲滤筒除尘器对粒径分布为0.5~5 μm的超细粉体进行净化试验。测试了除尘器净化效率、除尘器阻力及过滤风速等主要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说明:脉冲滤筒除尘器对于粒径为0.5~5 μm的超细粉体,在过滤风速为0.8~1.25 m/min时,除尘器阻力小于300 Pa;过滤风速为2.8 m/min时,阻力小于1 200 Pa,净化效率达99.999 7%。该脉冲滤筒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阻力损失低,节约除尘系统的动力消耗的优点,有利于在超细粉体净化工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塑烧板由于其过滤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工业除尘的关注。 脉冲喷吹是除尘器最 常用的清灰方式之一,探索脉冲喷吹塑烧板除尘器的清灰性能可以为其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将塑烧 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粉尘排放浓度监测仪以及压差计,分别测试了塑烧板除尘器粉尘排放浓度以及系统阻力,结合 流体力学、环境科学等理论知识对塑烧板除尘器过滤清灰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当脉冲间隔为 10 s, 喷吹压力为 0. 4~ 0. 5 MPa,塑烧板收集高岭土和勃姆石稳定运行的过滤风速范围分别为 0. 6 ~ 1. 0 m / min、0. 6 ~ 0. 8 m / min,设备稳定阻力值的范围分别为 155~ 520 Pa、325~ 500 Pa(气固浓度为 15~ 45 g / m3),粉尘排放浓度远远小于 1 mg / m3,能实现超低排放。 实验结果对塑烧板除尘器的工业使用推广提供了理论指导以及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郑磊  王伟黎 《煤矿机械》2015,36(4):121-123
在对矿用湿式过滤除尘器性能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外接系统阻力对除尘器处理风量的影响,将除尘器工作状态分为正常工作区、踹振区以及小风量工作区3个阶段,分析每一阶段除尘器对于掘进工作面降尘效果的影响,指出了应该控制除尘器外接系统阻力使除尘器处于正常工作区。分析了长压短抽系统通风阻力,并以KCS-550D-Ⅰ型除尘器为例对长压短抽系统阻力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该种除尘器距离工作面迎头不大于30 m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矿用湿式过滤除尘器在综掘工作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 KGC-Ⅱ型除尘器在综掘工作面与 AM- 50型综掘机配套使用情况 及除尘效果,总结了其优缺点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以后综掘工作面防治粉尘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5.
《煤矿安全》2015,(10):21-24
针对煤矿井下钻孔工作面粉尘难以治理的实际现状,提出了气动孔口除尘器技术,并对气动孔口除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设计了孔口除尘器的节能实验方案,在保证压气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进行了无旋流器无喷淋、无旋流器加喷淋、有旋流器无喷淋和有旋流器加喷淋4种工况的引射性能实验,得出了进口静压、引射风量、引射比、噪声及耗水量随着压气压力的变化情况。除尘实验表明:在压气参数为0.3 MPa的工况下,无旋流器和有旋流器2种结构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分别达到了97.6%和98.5%,均体现了很好的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振动式滤筒除尘器工作基本原理,对除尘器进行了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机组框架设计、箱体面板设计、滤筒的选型、振动清灰机构的设计、风机及电机的理论计算及选型、集尘抽屉设计和控制保护系统的设计等,其中重点计算了风机的重要参数即风机全压,为风机的选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型湿式旋流除尘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湿式旋流除尘器结构和原理,对该除尘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初步分析,并与其它除尘器脱水效率作出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