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资源,一直处于被过度开发利用的状态。文章对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水资源效率的内涵,引入环境污染等负面因素,对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重新界定,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内涵进行补充,其次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时空特征,以此来探讨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升方法。文章在蓝水足迹与灰水足迹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解法,选择工业从业人员(劳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资本)、蓝水足迹(自然资源)作为投入变量,将工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变量,将灰水足迹作为非期望产出变量,构建了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指标体系,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9—2019年的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区域的蓝水足迹具有波动性,灰水足迹呈下降趋势。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发现环境因素对纯技术效率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规模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化的因素在各个省份、不同阶段有所不同,但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源于技术进步。因此建议长江经济带的不同省份可以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发挥各个区域的资源禀赋,通过产业上下游供应链结合等方式来提高规模效率、加强区域合作,通过投入产出要素的优化提高效益、减少水污染。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兼顾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选取2005—2020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模型相结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测算陕西省各城市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陕西省各市农业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各市静态农业碳排放效率,发现在研究期内西安的农业碳排放效率稳步上升,且其农业碳排放效率值较高;商洛市农业碳排放效率值在1以上,农业碳排放效率较高;铜川市、渭南市和榆林市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值一直在1以下,未出现改善趋势;其余城市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呈现不同的波动趋势。运用ML指数测算动态农业碳排放效率发现,陕西省各市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改善大多来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技术效率未能起到明显促进农业碳排放效率提高的作用。通过Tobit模型实证分析陕西省各市农业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表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应的农业碳排放效率越高;产值结构与耕地规模和农业碳排放效率之间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脊梁”,其碳减排效果将会影响我国发展全局。在“共抓大保护”背景下,利用广义迪式指数分解法考察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区2005—2016年碳排放演变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并采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模拟6种情景分别预测2017—2030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峰值及达峰时间,并指出了减排路径与策略。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地区碳排放增加的首要因素,其贡献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能源消耗强度和产出碳强度是抑制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能源强度促降作用微弱,技术进步是促进碳减排的关键因素。中增长高减排模式是6种情景中实现减排目标的最优路径,在高减排模式下碳排放会提前达峰;若碳排放强度降速较慢,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则不能在2030年达峰。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21,40(9):212-214
基于2014—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出发,采用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各省的碳排放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效率水平较低,年度效率均值为0.511,且各省份间碳排放效率差异显著;2014—2018年我国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为1.210,技术进步变化对我国碳排放发展水平有强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EBM超效率模型测度2002—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以及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利用Kernel-Density估计方法考察该时段区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核密度曲线,最后,在通过面板数据适应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进行计量,并对其时空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在不同省市具有明显的空间差距,体现在下游地区的效率显著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2)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IGWRE)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市均具有空间集聚特征;3)通过效应分解得知经济发展程度、工业发达程度、经济进步、环境规制、产业结构、社会投资、对外开放水平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6.
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热点问题,协同创新是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的新动能。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借助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SBM模型分别测算各省市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省市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变化不大,但在空间分布上各省市之间差异明显,下游的江浙沪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最高,其他省市协同度较低;各省市绿色发展水平基本都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且各省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下游的沪苏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其他省市都处于中低水平;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都具有较强的区域异质性,且两者步调一致。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其中,中下游地区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上游地区协同创新对于绿色发展的作用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7.
将产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效率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聚焦长江经济带,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我国在“双碳”背景下推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及长江经济带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参考。论文基于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面板数据,综合利用超效率SBM和区位熵法,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探讨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整个区域已形成“带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集聚平均水平随年份波动上升,上中下游产业集聚水平呈递增格局,水平差异较大且有逐渐增加趋势;2)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通过整合内部网络资源和提升外部整体能力,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3)产业集聚的发展通过竞争效应和合作效应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而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可以提升经济动力和效率,因而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具有中介作用;4)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上中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从...  相似文献   

8.
矿业绿色发展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矿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数法,测算并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矿业绿色发展分布及其内外驱动因子,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矿业绿色发展驱动机制框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矿业绿色发展的区域分布呈现由西至东逐渐增高的趋势,矿业绿色发展状态指数最高,响应指...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区、水生态功能区,但是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消耗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本文旨在探究以水资源要素为中心考量长江经济带的资源分配如何影响绿色发展效率,同时厘清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在其水资源要素影响绿色发展效率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论文基于2003—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分析水资源总量、用水效率和水资源质量三重约束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并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的3个维度,即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产业结构软化的中介效应及其与水资源约束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1)水资源约束中用水效率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最大,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促进力度表现出上游>中游>下游的特征;2)从中介效应来看,长江经济带全流域主要是产业结构软化在用水效率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时发挥了中介作用,分流域来看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了主要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上游地区水资源总量影响绿色发展效率时表现出了中介作用,在下游地区用水效率、水资源质量影响绿色发展效...  相似文献   

10.
利用SBM模型(slack based model)计算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并与传统的经济效率、环境效率测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然后分别利用Moran's I指数、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以期确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机制,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利用与优化配置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上游、中游地区下降趋势明显;水资源绿色效率存在空间集聚效应;邻省的经济水平、环境规制、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占比对水资源绿色效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邻省的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资源禀赋、农业用水比重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建议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城镇化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大对环境治理的资金与技术投入。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依托于生态效率的改善,基于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全局Moran‘s I 指数分析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面板回归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小于1,未达到有效值,上、中、下游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9329、0.7830和0.9624,呈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趋势,各省市间存在显著差异;2)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的全局Moran‘s I 指数呈弱集聚态势,趋势上呈现阶段性变化,表现为:正集聚效应→负集聚效应→正集聚效应;3)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呈正“U”型关系,农业种植业结构、研发投入、农业集约化和财政支农水平促进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城镇化抑制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是我国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绿色创新战略视角,聚焦我国长三角生态效率问题,揭示长三角生态效率的地区差异和演进特征,以此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9年为观测期,利用SBM模型测度生态效率,并对无效率城市进行冗余度和不足度分析,使用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1)长三角地区整体生态效率较高,核密度分布主体在0.8右侧,但是整体生态效率呈波动趋势,且地区之间差距较大,两极分化相对严重,区域内有5个效率较低的资源型城市,有9个最优效率的示范城市,安徽省内中低效率城市比例占到了81.25%,高于其他省市;2)影响因素方面,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其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环境保护投入和对外开放水平对生态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科技进步水平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建议加快构建长三角区域环境信息和技术资源的共享交换平台,加快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统一和环境监管执法统一;总结并推广长三角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引领和先行作用,加强示范区与追赶区之间的环境治理合作;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制定差异化人才引进计划;拓展协调开放格局,发挥外商投资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完善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依托于生态效率的改善,基于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座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生态效率,并结合探索性空间分析与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探讨生态效率时空演化格局的内在规律, 实证分析生态效率驱动因素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2005—2016年经济带生态效率总体呈平稳态势,上、中、下游呈现“阶梯型”分布,下游依次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部分地区生态效率呈“两级型”分化趋势;城市间生态效率发展存在空间联动效应,与生态效率高的城市为邻,其正向溢出作用促进城市状态向高水平跃迁,而与生态效率低的城市为邻,其负向作用拉动城市状态向低水平发展;人口规模与产业升级对经济带不同流域具有异质性作用,其提升下游生态效率而抑制中游和上游生态效率,产业升级与生态效率存在“U”型关联,意味着产业升级在短期内并不能使生态效率状态改善,而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率向高水平状态演变。  相似文献   

14.
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热点问题,协同创新是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的新动能。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借助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SBM模型分别测算各省市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省市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变化不大,但在空间分布上各省市之间差异明显,下游的江浙沪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最高,其他省市协同度较低;各省市绿色发展水平基本都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且各省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下游的沪苏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其他省市都处于中低水平;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都具有较强的区域异质性,且两者步调一致。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其中,中下游地区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上游地区协同创新对于绿色发展的作用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其投资规模和投资形式对生态效率产生着重大影响。本文构建生态效率测度指标和非期望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定了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生态效率水平,再利用Tobit模型量化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总量及各投资形式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得出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生态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一般,3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类型中的当年完成环保验收项目环保投资对生态效率影响程度最大且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其投资规模和投资形式对生态效率产生着重大影响。本文构建生态效率测度指标和非期望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定了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生态效率水平,再利用Tobit模型量化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总量及各投资形式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得出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生态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一般,3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类型中的当年完成环保验收项目环保投资对生态效率影响程度最大且显著。  相似文献   

17.
华坚  庞丽 《资源与产业》1999,22(4):12-22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科技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构建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熵权法和时序全局因子法进行测算。以长江经济带2007—201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因变量,以科技金融发展指数为协变量,运用单因素协方差法,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下游>上中游”区域差异;2)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省市发展差异,但消除科技金融发展影响后,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缩小。科技金融是形成长江经济带9省2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应重视科技产业与金融机构的结合,适当平衡科技金融资源,缩小省市之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