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湖南某复杂高碳酸钙型伴生萤石回收存在精矿指标差等问题,开发出萤石高效回收新工艺。采用新工艺,实验室闭路试验获得产率9.96%、CaF2品位94.21%、回收率56.22%的萤石精矿指标;工业试验获得产率8.53%、CaF2品位93.89%、回收率48.07%的萤石精矿指标,与原工艺生产指标相比,精矿品位提高13.39%,萤石回收率提高27.39%,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高碳酸钙型伴生萤石资源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2.
伴生萤石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其高效回收利用成为缓解萤石资源需求的重要途径。针对黄沙坪多金属伴生萤石品位低、脉石矿物复杂、残留药剂影响大等特点,开发了方解石特效抑制剂(YZJ),研究了pH、抑制剂水玻璃、捕收剂SW-1、抑制剂YZJ等条件对萤石浮选的影响,通过“强碱性脱硅—弱碱性脱钙”分步抑制含硅和含钙脉石矿物,采用1选5精3扫选的流程,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方解石特效抑制剂YZJ的研发,强化了萤石粗选过程中方解石的抑制,为后续精选阶段萤石和方解石的分离创造了条件,浮选工艺的优化,为伴生萤石的高效回收奠定了基础。经过工业化调试,萤石精矿品位达到87.62%,回收率达到59.64%,为我国伴生萤石的高效综合回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萤石矿床分为单一型萤石矿床和共伴生萤石矿床两大类,一直以来,我国萤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多以单一型萤石资源为主,现己面临紧缺.共伴生型萤石资源中萤石含量较低,矿石性质复杂,主要脉石矿物除石英外,还含有方解石、天青石、重晶石等碱土金属盐类矿物.这几种矿物表面阳离子质点均为钙离子、锶离子和钡离子,晶体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相似,浮选...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某钨多金属尾矿进行了综合回收萤石的浮选试验研究.实验室试验采用一粗一扫四精浮选流程,结合萤石高效浮选药剂,获得了萤石品位96.39%、总回收率62.65%的萤石精矿;新工艺工业试验获得萤石平均品位87.62%、平均回收率59.64%的萤石精矿指标,浮钨尾矿中伴生的萤石资源得到了高效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5.
某钨多金属矿伴生有萤石资源,其钨浮选尾矿含19.66%CaF2、45.01%SiO2、2.99%CaCO3,具备综合回收利用价值。针对该含萤石尾矿,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及浮选试验研究,采用AP作为萤石浮选捕收剂,GA作精选抑制剂,经1次粗选7次精选的浮选闭路试验,得到萤石精矿Ca F2品位为95.60%,Ca F2回收率为67.74%,较好地实现了该伴生萤石资源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6.
孔朝鹏  陈臣  孙伟 《矿冶工程》2020,40(6):42-46
对河南某白钨矿伴生高钙萤石进行了综合回收试验研究。以其白钨粗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反浮选预先脱除碳酸钙、再综合回收萤石的新工艺流程,使得伴生萤石资源得以高效回收利用。使用水玻璃作为预精选萤石抑制剂、氧化石蜡皂作为粗选捕收剂、酸化水玻璃和ATM作为精选抑制剂,经过一预一粗七精浮选流程,得到CaF2品位93.95%、回收率24.15%的萤石精矿。依据实验结果进行了50 t/d的半工业试验,得到萤石精矿平均品位90.52%、平均回收率21.82%。  相似文献   

7.
正复杂伴生萤石回收技术获重大突破长沙矿冶研究院"复杂伴生萤石低温高效浮选技术"通过企业验收,复杂伴生萤石综合回收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更多尾矿渣将变为珍贵的氟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医药化工、新能源产业等重要领域。郴州柿竹园是世界罕见的多种有色金属富集地,其中伴生萤石资源储量近  相似文献   

8.
正12月12日,长沙矿冶研究院承担的"复杂伴生萤石低温高效浮选技术"攻关项目,在湖南省郴州市通过验收并正式投产,这意味着复杂伴生萤石综合回收这一世界难题在湖南省省获得重大突破。郴州柿竹园是世界罕见的多种有色金属富集地,其中伴生萤石资源储量近1亿吨,占全国伴生萤石总量的70%,潜在价值高达2 200亿元以上。经过前期多金属选矿后,尾矿含有大量未回收萤石资源,但存在主品位低、杂质含量高、多金属选矿残余药剂对萤石浮选效果干扰大等问题,其提纯回收成为业内公认难题,曾多次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相似文献   

9.
云南某铅锌尾矿伴生萤石综合回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某铅锌尾矿中伴生萤石含量为45.49%,为了有效地回收其中的萤石资源,对其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在常温条件下,采用"三次粗选、两次扫选、七次精选"的浮选流程及高效萤石捕收剂FC-8和脉石矿物抑制剂FD-1,最终获得了萤石精矿品位97.12%,总回收率93.50%的优良指标。  相似文献   

10.
江西某白钨浮选尾矿萤石、方解石含量均较高,CaF_2、CaCO_3含量分别为12.33%和9.79%,属于复杂难选伴生萤石二次资源。为从该二次资源中高效回收萤石,进行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酸性水玻璃+腐植酸钠组合使用可在浮选萤石时有效抑制方解石等脉石矿物。在氧化石蜡皂731总用量为1 150 g/t,酸性水玻璃+腐植酸钠总用量为(2 750+275)g/t的条件下,采用1次粗选、粗精矿再磨后6次精选、粗选尾矿和精选1尾矿各2次扫选流程处理试样,最终获得CaF_2品位95.26%、回收率85.37%的萤石精矿,较好地实现了从白钨尾矿中综合回收萤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湖南某尾砂中主要矿物为萤石、石英、云母与方解石, 为了综合回收该尾砂中的萤石, 以盐化水玻璃与酸化水玻璃为组合抑制剂, 以ZNS为捕收剂, 在粗选pH=9、精选pH=6的矿浆环境下, 通过1次粗选、6次精选闭路浮选, 最终获得CaF2品位为93.14%、CaCO3含量为1.39%、CaF2回收率达76.39%的酸级萤石精矿, 实现了该尾矿中萤石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针对湖南某萤石矿矿泥含量较多、洗矿泥直接作为尾矿排出而影响CaF2资源回收率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洗矿泥选矿工艺,通过旋流器分级、粗粒再磨以及一粗一扫四精的浮选工艺,得到了CaF2品位90.43%、回收率58.74%的萤石精矿。通过洗矿泥选矿工艺,不仅能回收矿泥中的有用矿物,提高萤石回收率,而且能减少尾矿排放量,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湖南某铅锌矿尾砂CaF2含量为18.58%,杂质成分主要为高梯度SiO2、CaCO3等。为给从该尾砂中回收萤石提供依据,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DG100 mm×100 mm周期式脉动高梯度强磁选机预先除铁,非磁性产品以Na2CO3为调整剂、Na2S和水玻璃为抑制剂、酸化水玻璃(硫酸与水玻璃配比为2∶1)为精选抑制剂、Z-202为捕收剂,经1粗7精1扫闭路浮选,可获得CaF2品位为94.76%、回收率为53.83%的萤石精矿。试验结果可以为含萤石类铅锌尾砂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湘南某矿萤石与含炭方解石和鳞片状绢云母紧密嵌布,萤石中有微细粒的方解石包裹体,提高萤石精矿品位的难度很大.经试验研究,选用油酸T为捕收剂及组合药剂NC+TT、组合药剂NA+TH和TD药剂为调整剂,当浮选萤石给矿品位为43.95%,其中含14.03%CaCO3和13.51%SiO2时,经一次粗选九次精选,可获得萤石精矿品位为97.50%(其中含0.93%CaCO3和0.89%SiO2),回收率80.97%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从湖南某多金属矿尾矿中回收萤石的高梯度磁选—脱泥—浮选新工艺,采用高梯度磁选除去该尾矿中的磁性矿物,非磁性物料进入旋流器脱泥,脱泥后的物料进入萤石浮选作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选别CaF_2含量22. 67%的多金属矿尾矿,可以获得CaF_2含量95. 03%,回收率70. 11%的萤石精矿。  相似文献   

16.
ZL捕收剂浮选分离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 研究了ZL捕收剂作用下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浮选行为及ZL捕收剂与含钙矿物的作用机理, 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南某钨矿进行了实际矿石浮选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ZL捕收剂对方解石捕收能力较强, 白钨矿次之, 萤石较弱;当硅酸钠用量较高时, ZL捕收剂可在pH=11.0的碱性条件下实现白钨矿与萤石、方解石的有效分离, 而且采用该药剂制度, 原矿含WO3 0.36%的实际矿石经常温粗选可获得品位7.45%、回收率92.35%的钨粗精矿。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ZL捕收剂化学吸附于白钨矿和方解石表面, 而物理吸附于萤石表面;硅酸钠的添加几乎不影响ZL捕收剂与白钨矿的作用, 却可以强烈抑制ZL对萤石和方解石的捕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萤石与重晶石浮选分离新工艺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2(可溶性硫酸盐)作调整剂,C_(235)(烷基α-羟基1,1双膦酸)作捕收剂,浮选分离萤石与重晶石。研究结果表明,C_(235)是萤石的良好捕收剂,S-2是重晶石的选择性抑制剂,人工混合矿物和实际矿石浮选试验取得良好分离效果。通过X光电子能谱(ESCA)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S-2与矿物表面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2与重晶石表面Ba~(2 )发生了表面反应,形成亲水层,从而使表面阳离子活性质点减少;S-2在萤石表面产生不妨碍C_(235)作用的少量物理吸附,因此S-2抑制重晶石而不抑制萤石。S-2对萤石和重晶石的抑制出现选择性是由于它与Ca~(2 )和Ba~(2 )生成化合物的溶度积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