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醋-丙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雁  郑海涛  安卫兵 《辽宁化工》2009,38(10):698-700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对改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具体考察了聚合方式、单体配比、功能单体、乳化剂、引发剂、聚合温度、保护胶体等因素对乳液胶粘剂制备及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合成乳液胶粘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当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的比例为1∶1时,共聚乳液具有最佳的粘接性能。功能性单体丙烯酸的加入可显著提高乳液的内聚力。聚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乳化剂的用量3%~5%,引发剂用量1%~3%,温度80℃。该工艺得到的改性醋-丙共聚乳液粒径分布均匀,机械稳定性好,并具有良好的纸塑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酯橡胶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过硫酸盐为引发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为乳化剂的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橡胶;讨论了单体配比、单体加入方式、活性单体加入量、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等对聚合反应及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失重分析、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对丙烯酸酯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于忠英 《粘接》2011,(10):64-67
采用予乳化聚合方法制备了玻璃纤维网格布用苯丙乳液胶粘剂。探讨了单体、乳化剂、引发剂、聚合反应温度等对乳液的稳定性、耐水性、粘接性、黏度及聚合反应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软硬单体质量比为47/53、乳化剂占单体的3%、m/m=2/1、APS占单体的SDSOP-100.4%、聚合反应温度为82~84℃、反应时间为2.5h时,制备的苯丙乳液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水乳型压敏胶的研制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的聚合 ,以 BPO-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 ,考察了反应温度 ,引发剂配比及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 ;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压敏胶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 ,过量还原剂起阻聚作用 ,采用复合乳化剂可提高反应速度和乳液稳定性。随丙烯酸丁酯用量增加 ,胶液的黏度增大 ;随降解深度的增加 ,接枝共聚产物粘接力学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喷胶棉粘合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绍斌 《广州化工》1999,27(1):31-33
研究了喷胶棉粘合剂中单体,交联剂,乳化剂,引发剂及聚合反应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广州化工》2021,49(8)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为乳化剂进行苯丙乳液聚合的研究。通过改变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和反应时间等条件来分析乳液聚合的最适宜的反应条件,并通过热重分析仪测试苯丙乳液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与数据表明:0.5 g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0.1 g过硫酸铵、反应时间为2 h、8 mL苯乙烯、8 mL丙烯酸丁酯及2 mL丙烯酸为最佳聚合反应的条件,苯丙乳液的耐热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接枝共聚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乙烯基硅油采用接枝共聚法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合成了性能优良的硅丙乳液。讨论了引发剂、乳化剂、聚合反应温度及有机硅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梁文庆  唐宏科  孙夏 《粘接》2009,30(10):51-53
以丙烯酸丁酯和笨乙烯为主要原料,通过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丙乳液型纸塑复合胶粘剂.讨论了引发剂、乳化剂用量及丙烯酸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和纸塑复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BA∶mSt∶mAA=50∶46∶4,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量的0.6%和2%.功能单体用量为4%时制备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纸塑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9.
反相乳液聚合合成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苯为介质,Span80/Span20为乳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分子量高达9.4×106的聚丙烯酰胺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油水比、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物相对分子量、聚合转化率以及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其最佳聚合配方及工艺条件为:油水体积比为1.4,单体浓度30%,引发剂用量0.003%,乳化剂用量12%,聚合温度30℃。  相似文献   

10.
PBA/MMA-MAA核-壳型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BA/MMA-MAA核-壳型复合取合物乳液。讨论了复合聚合物时引发剂用量和补加乳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及乳胶粒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控制在0.2%(wt),乳化剂用量在0.75%(wt),可制得粒径分布较窄且性能良好的核-壳型聚合物乳液用于毛面剂中。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emulsifier distribution ratio between the initial charge and the feed on particle formation and kinetics of butyl acrylat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sodium lauryl sulfate as emulsifier and potassium persulfate as initiator, were investigated.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increased with initial 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in the reactor charge. It was shown that traditional ranking, in terms of number of particles produced, of semibatch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ith monomer emulsion feed is not always justified and a semibatch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an produce far more particles than a conventional batch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e number of polymer particles was found to be practically independent of the emulsifier distribution ratio between the charge and the feed for a high overall 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while for a low overall 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increased with initial loading of the emulsifier. The polydispersity index (PDI) of the final latexes showed a minimum with emulsifier distribution. A bimoda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a latex with a large PDI, was obtained when there was no emulsifier in the charge. As the initial emulsifier charge increased, a unimodal PSD with a smaller PDI was obtained. With higher proportions of emulsifier in the initial charge, the PDI rose again due to particle nucleation at monomer‐starved conditions, and a skewed unimodal PSD was obtained.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9: 582–597, 2001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丙酯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以非离子乳化剂聚氧乙烯醚(OP-10)和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复合乳化剂,经过乳液聚合,制得了一种水性涂料用缔合型增稠剂。考察了丙烯酸单体含量、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和增稠剂黏度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反应过程和最终乳液都很稳定。  相似文献   

13.
核/壳苯丙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乳化工艺和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种类、乳化剂用量及两阶段用量等对苯丙核/壳乳液合成的影响。得到了聚合过程稳定、综合性能好的核/壳型乳液。  相似文献   

14.
白慧英  赵振河 《粘接》2012,(6):36-3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新型低温反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即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苯乙烯(St)为软、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并选用一种适当的交联单体合成了性能优良的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粘合剂。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阴/非离子乳化剂的配比、乳液滴加时间、保温时间等对聚合物的影响。确定了乳液聚合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为o8%,阴/非乳化剂质量比为4:3,引发剂用量为0.8%,乳液滴加时间60min,保温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15.
宋瑾  吴凤龙 《山东化工》2012,41(7):8-10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为复合缓冲剂,通过乳液聚合反应,合成了粒径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PSt)。在确定缓冲剂用量及引发剂滴加方式的条件下,经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如下:蒸馏水与苯乙烯的体积比为1.5:1、乳化剂用量为苯乙烯质量的1.0%、引发剂用量为苯乙烯质量的1.2%、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转化率为94.58%,并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吐温80(Tween-80)和OP-10为乳化剂,自制的不饱和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PAE/St/BA共聚物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Zeta电位及粒径分析、静态接触角和扫描电镜(SEM)对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饱和PAE树脂用量对乳液施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反应中不饱和PAE树脂用量为3%(以乳液质量计),乳液用量为0.6%(以施胶液质量计)时,PAE/St/BA共聚物乳液施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单电子转移-蜕化链转移(SET-DT)聚合是一种单体适用性广、对聚合环境要求不苛刻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以Na_2S_2O_4为催化剂,CHI3为引发剂,采用水相细乳液聚合法进行丙烯酸丁酯(BA)的SET-DT活性自由基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催化剂浓度、催化剂滴加方式和乳化剂浓度对聚合动力学、聚丙烯酸丁酯(PBA)数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细乳液聚合速率明显大于悬浮聚合,可在较低温度(30℃以下)、较低引发剂和催化剂浓度(BA,CHI_3和Na_2S_2O_4的初始摩尔浓度比为1 600:1:8)下实现BA的快速聚合;通过聚合过程滴加Na_2S_2O_4催化剂和增加十二烷基硫酸钠主乳化剂浓度,可提高聚合速率;采用低引发剂浓度和催化剂逐步滴加聚合得到的PBA的平均分子量较大,分子量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8.
EA-MMA共聚乳液合成工艺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一种稳定的EA-MMA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乳液平均粒径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出制备EA-MMA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w(乳化剂)=2.0%、w(引发剂)=0.60%、反应时间为4 h和反应温度为80℃时,制成的EA-MMA乳液较稳定,并且单体转化率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19.
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研究了环氧树脂、功能单体、引发剂、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9%,丙烯酸用量为单体总量2%,硅烷偶联剂A151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量4%的时得到的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高羟基含氟丙烯酸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俊  闫福安  陈少双 《中国涂料》2009,24(1):35-38,42
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作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方式合成了高羟基丙烯酸乳液,并在后期补加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提高了单体的转化速率。系统地研究了乳化剂用量、羟基单体、氟单体、硅单体含量等因素对涂膜性能的影响。最后,将制备的丙烯酸羟基组分同水性固化剂配制成双组分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清漆,并分析清漆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