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5):8-11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背景下少林文化的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根基,而少林文化又是中原文化的精髓。因此,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中,应打造"少林"这一龙头文化;在打造的过程中以文化资本为切入点,以创新和固本为手段,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而地处河南的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不仅集中体现了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保护与规划,传承华夏历史文明,发挥郑州作为河南省会中心城市地位,将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这也是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0)
随着文化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河南省作为华夏历史文明的一个重要传承地,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把中原文化的资源优势创新性的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创新区,加快中原崛起。本文阐述了发展文化产业对河南省经济、文化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创新性的文化管理和转化方式,以实现文化产业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甘肃是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具有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优势和条件。2013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继兰州新区之后,甘肃又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建设重大战略决策的创造性举措,是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对经济欠发达省份实现文化科学发展所做的探索,必将开启甘肃  相似文献   

5.
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5周年,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邀,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和河南省文物局共同主办的“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精华展”在香港艺术馆展出。展览以其极富文化特色的文物精品,展示了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华夏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甘肃地区拥有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八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七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两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榆中县青城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住建部特色小镇,文化遗产多样性丰富,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是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板块之一,因此,对于它的建设不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而且对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崛起、城镇及乡村特色和风貌的塑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着眼于中原特色餐饮空间装修材料研究,为促进中原餐饮行业品牌建设,打造豫菜产业文化艺术新形象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恭城莲花镇作为我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录中唯一的瑶族特色小镇,立足其瑶族艺术文化进行特色小镇建设是尽其所长,也是新时代下国家对民族特色小镇建设的期许。在概念性设计内涵的启示下,莲花瑶族艺术特色小镇采取概念性设计方法,即以中国文化之艺术精神的引领为理念,挖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资源、可转化的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与地利人和的旅游市场资源,寻求"彰显历史,合理保护修缮""立足传承,打造品牌节庆""依托市场,提升服务品质"的品牌建设路径,实施"原生"形态、"再生"形态和"衍生"形态设计手法,实现瑶族艺术特色小镇的打造,为瑶族村寨的建设与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河生态廊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活力纽带,是营造生态黄河的根本保证,是展示黄河文化的集中平台,而黄河河南段是中华历史文明的核心区域,承担着华夏历史传承创新的重任。因此,文章以历史文化为契机,探讨黄河流域生态廊道的规划策略,从国家的角度和全局的视野梳理了河南段历史文化的独特性,重点研究了如何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展示体系,打造承载黄河历史底蕴的有形载体和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三个方面来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河南省的新地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186-187
中原经济区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新世纪的一项宏伟战略,可以加快中部的快速发展,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化和经济上,同时政府转型的实现能更好的服务于中原经济区整体建设发展。本文将从构建中原经济区视野上,对政府转型中的职能转变及体制创新进行了有关方面的论述,指出了政府职能转型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意义,最后提出了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共空间是城市特色的核心,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座城市发展并延续的灵魂。目前众多城市通过公共艺术提升城市人文价值与内涵,传承城市文脉,打造城市品牌,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文化建构中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文章结合临安滨湖新城公共艺术规划项目,以公共艺术规划为视角探究新城文化建构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新契机,尝试提出甘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的创新措施.以期为其打造出鲜明的特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装饰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伴随着人类由童年走到现在,装饰艺术也由初始的原始纹样走向现代的辉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装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以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特征,滋养了华夏文明丰美的肌体,传承着人类艺术不朽的根脉,成就了炎黄子孙创造的智慧。因此可以说装饰艺术的历史,不仅是一部艺术史,也是人类以装饰艺术特有的语言和方式写成的一部视觉艺术形态的文化史。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7):60-61
河南地处中原,有其独特、深厚的文化特色,在长期受到儒、道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本分自守、忠义为本、古朴厚道、勤劳节俭"的民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史与现代文化、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中原文化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形成了诚信做事和勤劳创新"为特点的豫商历史文化。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之际,河南迎来经济发展新机遇,应着重打造"诚信河南、诚信豫商"的形象,通过豫商文化论坛等形式,在有关政府部门和商会的主导下,使豫商历史文化形成品牌推动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使豫商历史文化的价值得到最大化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2):64-69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岭南文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和文化机缘,成为中西方文明、中原文化与越族土著文化交融交汇的桥头堡,同时也形成了其拼搏奋进、开放兼容、报国求真的文化品格。广东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汲取岭南文化优势价值,从建设高职校园人文精神、营造校园人文环境、加强校园美育改革和缔造校园文化品牌四个维度着手,丰厚校园文化建设底蕴,提升校园文化竞争力,加强校园地域特色文化的基因传承。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新名片     
艺术区是文化艺术的聚集区,也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它既是城市的文化灵魂所在,同时也代表这个城市的文化性格与文化形象。艺术区塑造了城市的新形象与新品牌,同时又打造了城市新名片。中国有着古老的文明,有着无数的近现代文化遗产,大拆大建不是城市发展的灵丹妙药,我们应该回头看看我们的历史,看看我们近现代历史遗迹,尤其是常被忽视的工业历史遗迹,重新思考城市的发展道路。以艺术的名义,并通过艺术激活逝去的近代工业遗产,将艺术植入建筑,这未尝不是城市更新发展的一个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潮汕地区的传统民居在我国地方传统民居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其装饰技术精湛、特色鲜明,与中原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原优秀建筑艺术的延续和发展。本文就潮汕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力求让读者多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居住文化,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对包头藏传佛教建筑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分析,从藏传佛教的传入,中原汉地文化的北渐,蒙古草原文明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郑州,居天地之中携五千年历史,引黄河之水孕中原文明。集“科、艺、技、媒”为一体的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将再次成为中原文化聚焦之地。作为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中功能最多样的建筑——郑州市民活动中心秉承郑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挖掘巨大城市潜力,力图为这座华夏轴心之城打造一座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创新性的市民活动乐园。  相似文献   

20.
李经伟 《现代装饰》2012,(6):115+117
如何发展漆画艺术,如何打造漆画艺术品格,如何进行漆画艺术创作,是当前学术界最为关注和孜孜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历史源头及其发展过程探讨大漆的艺术表征、文化内涵、民族精神,指出漆画艺术创作必须把学习和传承传统漆器艺术表现形式与创新现代漆画艺术相结合,把技艺与思想融为一体、材料与表现完美结合,这无论对传统漆艺的认识和传承,还是对现代漆画的创作理念和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