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杰  李义波 《煤矿机械》2007,28(2):113-115
介绍了粉芯线材涂层的特征,粉芯线材化学成分对涂层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具体分析了涂层的组织及界面特征,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金属元素的分布状态对提高涂层抗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已研制成的 2种电弧喷涂用耐磨防滑金属粉芯线材进行了结合强度、抗拉强度、硬度、耐磨性、防滑性能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 :涂层Z16、Z17均具有良好的性能 ,其中Z16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除鳞(即除去金属表面的金属氧化物(是线材生产中一道重要工序。用磨料射流为线材除鳞,其磨料射流能产生对线材整个周面均匀的打击和磨削作用,若适当调整有关工艺参数,可大大提高除鳞效率,保证除鳞质量,满足对线材进行高速连除鳞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轧制工艺对Q195线材性能有较大影响,提高轧制和吐丝温度,降低冷却速度,有利于Q195热轧线材铁素体晶粒尺寸增大,降低其抗拉强度,从而提高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使用二辊轧机,采用一火八道次的热轧制工艺进行多元稀土钨合金线材开坯,对开坯后的多元钨合金线材进行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表征分析轧制致密化过程,轧制、退火对钨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烧结孔发生变形、闭合,最终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消失,多元稀土钨线材密度增加,在轧制温度1 650℃,保温时间30min,轧制速度170m/s下进行轧制,孔隙度由6.50%减少至4.61%,钨线材密度由17.84g/cm3增加到18.12g/cm3;轧制组织中的晶粒在轧制方向上伸长,形成相互挤压、重叠的加工态组织,热轧过程主要发生动态回复过程,在晶粒内部形成胞状亚结构;在1 100℃至1 300℃退火保温时仅发生回复并未再结晶,在1 400℃保温60min发生再结晶,晶粒未完全长大,在1 600℃退火保温60min时,再结晶过程完成。  相似文献   

6.
单晶铜线材主要是采用拉模拉丝方式生产。很难在生产现场实时测量其直径.本文介绍了基于一种机器视觉技术设备来检测单晶铜线材直径的方法。其直径由尺寸的像素数和尺寸与像素数之间的转换关系确定,实现了对单晶铜线材直径的非接触测量.  相似文献   

7.
单晶铜线材主要是采用拉模拉丝方式生产,很难在生产现场实时测量其直径.本文介绍了基于一种机器视觉技术设备来检测单晶铜线材直径的方法,其直径由尺寸的像素数和尺寸与像素数之间的转换关系确定,实现了对单晶铜线材直径的非接触测量.  相似文献   

8.
电弧喷涂金属层外加封闭涂料复合涂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国外在60年代已普遍利用火焰线材喷涂锌、铝的方法对大面积钢材进行长效防腐.但喷涂过程中,存在能量利用率低、 基体温度高、工件易变形、金属丝烧损、喷涂层应力大、结合力低等缺点.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乙炔气,使工程实施受到一定的限制.80年代,出现了新型电弧喷枪,它克服了上述缺点,在涂层结合强度、防腐(?)性能,生产效率、经济成本等方面,均优于火焰线材喷涂,在大面积防腐领域出现了电弧喷涂取代火焰喷涂趋势.总之,用电弧喷涂进行大面积防腐在国外已得到应用.目前我国每年长效防腐面积仅为捷克的1/10,主要采用国外六、七十年代使用的氧-乙炔火焰喷涂,随着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电弧喷涂技术已在国内逐渐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频感应熔炼制备了Cu-0.33Cr-0.05Ti合金铸锭,铸锭经热挤压、固溶、冷拔和中间退火工序制备成直径2.1mm的线材,对合金线材进行时效处理,研究时效处理对合金导电率的影响并对该合金的时效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0.33Cr-0.05Ti合金在400℃×2h可获得较高的导电率,导电率为83.13%IACS,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的导电率变化趋于平缓.根据马基申-富列明格规律和Avrami经验方程计算得到Cu-0.33Cr-0.05Ti合金在350,400及450℃的Avrami方程分别为f=1-exp(-0.0199t1.0555),f=1-exp(-0.0578t0.8632)和f=1-exp(-0.0613t0.7724),并得到了合金时效时的等温脱溶转变曲线.  相似文献   

10.
《矿冶》2015,(Z1)
采用线切割方法对首钢生产的超低碳线材铸坯进行制样,半定量分析了铸坯表面气孔、角部裂纹之间不同的关联程度,以及钢中硫含量与角裂对轧材表面质量的影响及铸坯中心裂纹对轧材的表面影响,进一步提出产品质量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矿冶》2015,(Z1)
通过显微分析30CrMnTi热轧盘条中存在贝氏体异常组织是拉拔过程断丝的主要原因。从理论和生产实践上研究了30CrMnTi盘条中贝氏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线材出保温罩时奥氏体未完成向珠光体完全转变,残余奥氏体在空冷下发生贝氏体转变。通过优化控冷工艺和剪除不冷头尾,保证奥氏体向珠光体完全转变的冷却速度和转变时间,基本消除了30CrMnTi盘条中出现贝氏体组织,降低了盘条抗拉强度和改善了盘条拉拔性能。  相似文献   

12.
锌白铜线材成形过程中断裂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OM、SEM 、EDS 等技术, 对锌白铜线材冷拔成形过程中的断裂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铸造时引入硫及其他杂质、中间退火工艺不当造成脱锌及铅在晶界的球化和聚集以及拉拔过程中润滑不良和道次加工率过大等工艺因素是其在拉拔过程中断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在综合布线监理工作应注意超5类线选择、接地及综合布线工具、线材和连接件的选购和测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程玉龙 《煤矿安全》2020,51(5):142-145
在矿用窄轨车辆运输监控系统建设中,需要使用接近传感器对车轮定位以检测矿车的实时位置。接近传感器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检测精度。针对这一需求,研制一种矿用接近传感器,对接近传感器的关键部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试。接近传感器的重要部件是振荡线圈,磁芯形状、线圈材质对振荡线圈的影响较大。对几种不同形状的磁芯及不同线材的组合进行了测试与研究,制作了传感器并进行了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冷拉Cu-Zn-Al合金线材的织构。该合金经95%冷拉变形和适当的热处理可获得相对细的晶粒组织、利于织构分析。研究结果表;冷拉Cu-Zn-Al合金线材的主要变形织构对于α相[111]+[100]丝织构,对于β相[110]丝织构,马氏体相强的丝织构可以根据马氏体的取向变和奥氏体β’相的[110]丝织构,利用马氏体晶体学唯象理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要分析了高速线材轧机的立式开坯机用减速器螺旋锥齿轮失效的原因,并相应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冷拉Cu-Zn-Al合金线材的织构。该合金经95%冷拉变形和适当的热处理可获得相对细的晶粒组织,利于织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冷拉Cu-Zn-Al合金线材的主要变形织构。对于α相 [111]+[100]丝织构,对于β相 [110]丝织构,马氏体相强的丝织构可以根据马氏体的取向相变和奥氏体β’相的[110]丝织构,利用马氏体品体学唯象理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用“原位法”制备的Cu-Nb合金线材的电阻率,研究了冷形变时横断面减缩比、退火温度及合金中铌含量对电阻率的影响,提出了近似计算公式,实验证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电动机绕组匝间故障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绕组本身的线材质量不高、加工工艺性缺陷和各种过电压冲击损伤。分析了其危害,并介绍了匝间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方法,还重点通过对低压散嵌绕组和高压成型绕组匝间故障的处理实例提出了增强匝间绝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硬质合金喷涂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利用氧-乙炔线材火焰喷涂设备,喷涂硬质合金棒材,制备硬质合金涂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