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优化了尼莫地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利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尼莫地平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脂质体形态、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药物-磷脂的质量比1∶20,胆固醇-磷脂的质量比1∶10,脱氧胆酸钠-磷脂的质量比1∶10,磷脂浓度1%;尼莫地平脂质体外观接近球形,平均粒径(122.8±5.3)nm,平均Zeta电位(-23.69±1.24)m V,包封率84.27%±0.58%。结论:优选得到的尼莫地平脂质体制备工艺合理,为尼莫地平新制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豆粉状磷脂,采用薄膜法制备罗红霉素脂质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罗红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研究了罗红霉素脂质体配方中不同成分的比例,以及水合介质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罗红霉素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水浴温度为36℃,m(罗红霉素)∶m(磷脂)=1∶25,m(罗红霉素)∶m(胆固醇)=1∶2.5,水合介质为p 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加入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20 m L,在此条件下,罗红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56.97%。该方法准确,可用于大豆磷脂罗红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并从粒径、稳定性等方面对罗红霉素脂质体进行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研究制备共载葛根素/黄连素包合物脂质体(Puerarin/berberine drug-in-cyclodextrin-in-liposome, Pu/BBR-DCL),并对该制剂进行质量评价。以包封率、载药率、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葛根素/黄连素包合物(puerarin/berberine drug-in-cyclodextrin, Pu/BBR-CD)的最佳工艺;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评价Pu/BBR-CD包合效果。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Pu/BBR-DCL的影响,筛选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包合物脂质体的外观形态、粒径、电位、包封率、分散系数(PDI)和稳定性等药剂学性质研究。采用饱和水溶液-超声-冷冻干燥法联用技术制备Pu/BBR-CD,当m(β-CD)∶m(药物)=3∶1、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90 min、超声功率240W条件下,Pu/BBR-CD的包封率为90.13%,载药量为17.99%,得率为92.00%;乙醇注入法制备Pu/BBR-DCL工艺参数: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6∶1、药脂比1∶4、缓冲液体积为15 mL、制备温度为60℃,所得脂质体包封率79.31%、平均粒径194....  相似文献   

4.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封率高、粒径均匀、稳定性好的芦丁脂质体,并建立芦丁脂质体中芦丁含量和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芦丁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同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芦丁含量和包封率测定。结果表明,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66.50%,外观均匀、稳定性良好。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将芦丁与辅料分离良好,芦丁浓度在4~4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n=5),平均回收率为99.0%,可用于测定芦丁脂质体的药物含量与包封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明胶为载体材料,绿原酸作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绿原酸微球。以产率、包封率、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明胶浓度为0.23g·m L-1、水油体积比为1∶5.6(mL∶m L)、搅拌速度为1220r·min-1。该条件下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大小均匀,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36μm,产率为99.5%。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包封率为89.5%。说明该方法制备的绿原酸微球稳定性好、工艺简单、产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格列齐特脂质体,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条件,测定最优条件制备格列齐特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和包封率。确定最优制备条件为:药脂比1∶10(g∶g)、超声时间10min、成膜温度60℃、缓冲液pH值6。所制备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08.3±12.4)nm、包封率为(72.19±3.6)%、平均Zeta电位为(-40.8±2.3)mV,且在4℃下保存稳定性好。电镜照片显示,所制备脂质体圆整度好、粒径均一、无粘连。表明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格列齐特脂质体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7.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制备条件的优化,用荧光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筛选制备高包封率脂质体核酸疫苗的最佳条件,测定脂质体粒径,并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制备高包封率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的工艺为:卵磷脂、胆固醇的比例为2∶1(摩尔比),转速为150r/min,温度为45℃,包封率可达80.31%。脂质体粒径平均为149nm,脂质体核酸疫苗显著提高了疫苗的免疫效果。结论按本工艺制备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包封率高,脂质体粒径均一,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王继波  孙衍增 《精细化工》2008,25(3):256-259
探讨了卵磷脂对脂质体载药性能的影响。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阿糖胞苷脂质体,通过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药物渗漏量,考察了蛋黄卵磷脂、大豆卵磷脂及猪脑卵磷脂对脂质体载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PC)∶n(CHOL)=1∶1的条件下,蛋黄卵磷脂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59μm,包封率为(17.02±0.21)%,在37℃经40 h温育后,平均粒径增加0.53μm,药物渗漏量为(0.18±0.01)mg/h。平均粒径和包封率均高于大豆卵磷脂脂质体及猪脑卵磷脂脂质体,平均粒径增加值低于大豆卵磷脂脂质体及猪脑卵磷脂脂质体,渗漏速度高于猪脑卵磷脂脂质体,但低于大豆卵磷脂脂质体。对比实验证明,蛋黄卵磷脂脂质体的载药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何秋星 《精细化工》2011,28(1):64-68
以大豆磷脂为膜材,采用复乳-超声法制备同时含有脂溶性水杨酸和水溶性维生素C的复合脂质体。研究配方中不同成分的质量比、维生素C水溶液的pH、乳化温度、包衣等对脂质体包封率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大豆磷脂)∶m(胆固醇)∶m(水杨酸)∶m(维生素C)=4∶1∶0.75∶1,维生素C水溶液的pH为5,初乳和复乳化温度分别为25、45℃时制备的复合脂质体中维生素C和水杨酸的包封率分别为48.2%和55.4%;包衣处理使水杨酸/维生素C复合脂质体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苄达赖氨酸、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原料制备了苄达赖氨酸脂质体。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选取药脂比、超声时间、水相pH值和孵育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包封率,用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所制备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药脂比1∶5(g∶g)、超声时间15min、水相pH值5、孵育温度60℃,在该条件下所制得的3批苄达赖氨酸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81.54%,平均粒径为(99.85±9.60)nm,平均Zeta电位为(-30.6±1.8)mV,体外释放实验证明释放速度慢于市售制剂。表明所制备的苄达赖氨酸脂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以光甘草定为原料,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光甘草定脂质体,以包封率和粒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光甘草定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对光甘草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体外释药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甘草定脂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超声波乳化时间40 min、光甘草定-丙二醇液质量浓度8 g/L,此条件下制得的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0.1~1.2 μm的比例为84.67%,包封率和粒度综合评分可高达78以上。光甘草定脂质体前120 min的体外释药性优于光甘草定粉末,3个月时光甘草定质量分数仍达38.5%,保留率为96.25%。复凝聚法制备光甘草定脂质体工艺简单,产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冻干茶多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冻干茶多酚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茶多酚脂质体,检测其包封率和有效粒径,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及其最适浓度,并对冻干茶多酚脂质体的形态、结构、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稳定性等性质进行观察。结果最佳冻干保护剂为15%(w/v)的蔗糖。所制备的冻干茶多酚脂质体再分散性良好;呈圆球形或椭球形,结构为大单室脂质体;有效粒径为(170.4±3.7)nm;Zeta电位为-60.5mV;在4℃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已成功制备冻干茶多酚脂质体,其各项质量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3.
将萝卜硫素制成前体脂质体以提高萝卜硫素的稳定性,改善其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分别考察了载体材料、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及脂药比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得前体脂质体的最优处方.通过常温稳定性实验考察了脂质体和前体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优处方为脂药比为6.5∶1,NaCl与萝卜硫素质量比为105∶1,泊...  相似文献   

14.
采用快速膜乳化技术结合溶剂蒸发法制备以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的胸腺法新载药微球,考察了PLGA分子量、油相中PLGA和乳化剂浓度、外水相pH值和内水相体积等对微球包埋率和粒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制备粒径均一的PLGA载药微球的优化条件为:PLGA分子量51 kDa,油相中PLGA和乳化剂浓度为100和10 g/L,内水相体积0.5 mL,外水相pH值为3.5. 该条件下所制载药微球粒径均一性好(Span<0.7),药物包埋率高达80%以上,突释率24 h内低于20%,线性持续稳定释药时间长达30 d.  相似文献   

15.
贺宝元  张宝艳  李珊  薛海燕 《化工进展》2016,35(7):2151-2155
壳聚糖及明胶是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药物载体,制备载5-氟尿嘧啶壳聚糖/明胶微粒,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以石蜡油为外相,壳聚糖/明胶为内相,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粒,以吸附药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获得最佳制备条件,用红外光谱、SEM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微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微粒的最佳制备条件如下:水油比1:7,壳聚糖/明胶浓度比1:3,乳化剂100.7mmol/L,乳化5min,乳化温度60℃,交联剂戊二醛用量5.5mmol/L,交联时间1h。在此条件下,载药微粒的载药量为34.93%,包封率为38.36%。红外光谱图表明壳聚糖/明胶微粒已负载5-氟尿嘧啶,SEM表明微粒成球状,表面较光滑。模拟胃肠释放表明,微粒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载5-氟尿嘧啶壳聚糖/明胶微粒方法简单,重现性好,且其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出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宋平 《精细化工》2012,29(10):972-975,984
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水杨酸壳聚糖/卵磷脂纳米粒。考察了粒子结构、形貌特征及表面电位等性能,并探讨了制备工艺对药物包封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卵磷脂质量浓度20 g/L、卵磷脂与壳聚糖及水杨酸与载体的质量比分别为3∶1和1∶6、水相pH=4。所制备的水杨酸壳聚糖/卵磷脂固体纳米粒子为球形粒子、表面电位+18.7 mV、包封率及载药量可分别达到55%和8.07%。  相似文献   

17.
采用神经酰胺为类脂质材料研制维生素A脂质体,通过提高维生素A的稳定性和透皮吸收以有助于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筛选优化了维生素A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脂质体形态较为圆整,平均粒径为O.171μm,包封率达98.5%,载药量为2.0%。神经酰胺作为类脂质材料制得的维生素A脂质体包封率高,可较好地应用于化妆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