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设计了一套单相接地补偿及选线的微机保护装置。本装置采用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由PWM脉宽电路供电,可实现在线实时调节补偿电流,并有效减小谐波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采用零序电流有功分量及有功功率作为判据。计算简便明了且可靠,该装置通过多次动模试验,动作迅速灵敏,选线准确,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ZDB6型偏磁式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成套装置的组成、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及配套安装的HB2000小电流接地选线报警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根据实际使用效果,指出ZDB6型偏磁式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成套装置和HB2000型小电流接地选线报警装置的配套使用,综合了接地故障电流小和正确选出接地故障线路的优点,是比较合理和很有发展前景的接地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3.
文章比较了良庄煤矿6 kV系统应用的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2种不同类型的单相接地选线装置的实用效果;分析了6 kV系统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和不同补偿状态下,单相接地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变化规律;阐明了新型GJWJ-IV型选线装置的“时序鉴别”选线原理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4.
潘明福 《工矿自动化》2011,37(9):111-113
针对某配电网络采用九分头手动无载调匝式消弧线圈存在的调节分接头不方便、无法在线测量消弧线圈电流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微机控制调容式消弧线圈。该消弧线圈在二次绕组上通过晶闸管并联不同容量的电容器组,利用晶闸管实现补偿电网的快速、动态调谐,并采用微控制器实现了消弧线圈电流的实时测量及基于并联中电阻选线方法的单相接地选线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消弧线圈调谐准确,可靠性高,且选线正确率高。  相似文献   

5.
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漏电故障时的故障分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漏电故障点的电气量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矿井多级供电网络中零序电流的分布情况,得出结论:(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漏电故障时,接地线路的漏电流为整个供电系统所有线路漏电流的最大值,接地线路上级线路的零序电流均比接地线路的零序电流小;(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漏电故障时,接地线路的零序电流大小和非接地线路及接地线路的上级线路不一定有明显的区别,但接地线路零序电流的有功分量远远大于非接地线路及接地线路上级线路的零序电流有功分量。最后介绍了几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漏电保护检测原理,重点分析了一种易于在微机保护中实现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漏电保护方案,即基于线路零序有功功率大小的选线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预调式消弧线圈补偿精度较低和随调式消弧线圈接地点残流较大以及补偿速度较慢的问题,结合预调式和随调式消弧线圈的优点,给出了一种新型全补偿消弧线圈的结构,建立了可控电抗器特性仿真模型以及10 kV电网经新型消弧线圈接地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消弧线圈在10 kV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主消弧线圈可以迅速投入,补偿大部分电容电流;从消弧线圈在反应时间之后可以微调实现精确全部补偿,兼顾了消弧线圈的补偿速度和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的补偿原理。该消弧线圈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消弧线圈的模式 ,将传统的接地变压器和消弧线圈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通过可控硅调节副边电感电流的方法 ,实现对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自动跟踪补偿  相似文献   

8.
10kV配电网架空线传输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这种方式利用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因为电容电流参数随配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探讨自动跟踪消弧装置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尤其是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中,所装设的接地检测(选线)装置正确动作率不高的问题,根据系统的特点,对小电流接地系统的选线设备原理、采样误差等方面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减小综合测量误差,提高选线准确性、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田书  何金朋  梁京 《工矿自动化》2011,37(11):41-45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通过装设消弧线圈来减小单相接地短路电流的方法可能造成已有选线装置失效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暂态零序分量的配电网选线方法。该方法采用db10小波包对故障时刻流经每条馈线的暂态零序电流进行分解,找到能量最大和次大的两个特征频带,并对两个频带上小波包分解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从而选出发生故障的线路。以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为例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分别对架空线接地故障和电缆线接地故障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离子接地极的构造功能和工作原理,根据广西某110kV变电站和宁波某110KV变电站采用离子接地棒改造接地网的实例,计算这两个变电站在使用离子接地板进行接地网改造后应能取得的理论结果.对比分析两个变电站的土壤条件,接地网改造后的实际效果及其原因,及对离子接地极在其他110kV变电站接地网改造中的应用分析后,得出以下结...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地改善电网电流中因接入非线性负载所引入的谐波分量和削弱控制系统的延时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函数模型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PF)补偿电流控制方法,由当前时刻采样数据和最近历史时刻的数据进行构建预测函数模型,实现了有源滤波器谐波补偿电流的预测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不仅对负载电流有精确的预测能力,且对系统电流中谐波电流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和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13.
徐祥征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9):287-288
针对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的特点,论述了电气化铁道谐波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危害和牵引供电系统进行谐波抑制的必要性。为了实现对电气化铁道谐波的实时检测和补偿,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有源电力滤波器任意指定次谐波的检测方法。这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由选择性谐波检测环节和电流控制环节组成。为了补偿数字控制器和逆变器带来的延时。在检测环节中加入了延迟时间补偿角。电流闭环控制使得实际补偿电流精确地跟踪检测出的谐波指令电流。利用MATLAB提供的SIMULINK仿真平台对该方案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气化铁道谐波补偿方案有明显的效果,这对于提高牵引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和电气化铁道的安全可靠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配电网中,馈出线分支增多和电力电缆的广泛使用,系统中产生的容性无功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很大的威胁性,因此对配电网电容电流的大小进行补偿极为重要。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测量对地电容电流难度很大,因此,通过与传统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比较出有源测量的方法实时测量电容电流具有优势。消弧线圈采用双绕组变压器原理,利用有源逆变技术对变压器二次侧的电流大小精准调节,达到了一次侧电感大小可以线性调整的目的,以便于对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调谐。当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产生时,为了使得接地点残余电流达到最小,采用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调谐的方法,达到了动态补偿的效果。最后,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加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方法的可行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订单驱动型的离散制造企业F流量仪表分公司为研究背景,在现有设备资产且只增添监测设备/设施的情况下,为精确测量设备综合效率达到挖掘影响生产的六大损失,提出基于工业物联网的设备综合效率监测系统.系统采用工业物联网体系架构,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在机加区和标定区采用电流互感器通过采集设备电流值;通过制定算法规则来获取实际生产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杨益  方潜生  潘亚林  武江 《微机发展》2007,17(11):215-217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由于大量无功功率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导致线路损耗的增加,给用电设备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因此,改善和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必须对电网进行无功功率补偿。采用电容器组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提出一种将循环投切和编码投切控制方式结合起来的投切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不仅大大提高无功功率补偿精度,而且可以延长整体电容器组的使用寿命。整个软件系统采用Handel-C语言进行编程,并最终在FPGA上实现电容器组投切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高压电力线路跳闸事故应急处理方法步骤繁琐,效率低,耗时长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ndroid的高压架空线路故障快速定位导航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构架和客户端软件结构设计,重点阐述了客户端主界面设计以及载入线路、故障定位、线路导航、信息查询和坐标更新等五大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本系统的实现能够根据高压电力线路故障测距信息精准快速地定位故障杆塔位置,同时具有故障杆塔导航和查看故障设备信息功能,这大大缩短了故障查找时间,提高了应急反应速度和效率,为排除故障,使线路快速恢复供电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由于大量无功功率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导致线路损耗的增加,给用电设备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因此,改善和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必须对电网进行无功功率补偿。采用电容器组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提出一种将循环投切和编码投切控制方式结合起来的投切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不仅大大提高无功功率补偿精度,而且可以延长整体电容器组的使用寿命。整个软件系统采用Handel-C语言进行编程,并最终在FPGA上实现电容器组投切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直流远供技术在移动基站的应用;其次,指出了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在设计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介绍了高效模块混插和联合接地分配箱等新产品的应用。研究表明,在通信工程设计中,不仅需要采用相适宜的新产品、新技术,还要定期对设计的工程进行回访,结合前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设计进行修正补充,使其更贴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