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敬光红 《电源技术》2015,39(2):290-291
作为化学储能的主要方式,蓄电池在功率密度、充电速度、能量转换效率、寿命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致使许多以蓄电池为主动力的新型产业存在着技术瓶颈。而超级电容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方式,恰恰在这些方面具有优良的特性,与蓄电池形成了良好的性能互补。通过分析这两种电池的基本性能,设计了以蓄电池为主动力系统,以超级电容器为辅助动力系统的复合电源,阐述了复合电源的拓扑结构及功率分配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合电源工作的电源设备,相比于单一蓄电池电源的情况,具有更好的动力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具有蓄电池的保护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寿命。  相似文献   

2.
蓄电池高比能量与超级电容的高功率密度特性可优势互补构成蓄电池(B)+超级电容(UC)型复合电源。由于子电源性能不同,对此复合双电源进行瞬时功率研究,提出对蓄电池瞬时功率进行高频响应抑制而对超级电容功率输出不予限制的控制方案。系统采用分级管理解决方案并利用CAN通讯交互信息,进行功率分配以及标准工况实验以证明控制方案正确、可靠。此解决方案计算开销小易于工程化实现。  相似文献   

3.
替代蓄电池的超级电容储能模块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一种替代12V蓄电池的超级电容储能模块,并设计了相应的充电和稳压输出电路。通过Matlab软件对充电电流进行计算并采用L4970A和MAX668芯片进行电路设计,保证电路的效率和输出的稳定可靠。随着超级电容性能的提升,这种模块有望在部分电路代替蓄电池。  相似文献   

4.
此处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太阳能电源管理方法,在该设计方法中,将超级电容进行深度放电,充分利用其储能,同时利用超级电容的充电快、寿命长的特性,最大程度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解决了目前太阳能电池供电装置寿命短的问题.将上述电源管理方案应用于高压输电线通道监控视频终端中,经过挂网运行测试,达到设计预期目标,大大减少了蓄电池...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针对直流照明负载的超级电容-蓄电池混合储能系统放电控制策略。该方案利用简单的电力电子控制电路,合理控制超级电容与蓄电池放电顺序,利用超级电容功率密度高、瞬时放电电流大的优势应对突加负载带来的冲击性电流,减小对蓄电池的冲击,利用仿真软件对该放电控制策略进行了全过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放电初期冲击电流对蓄电池的影响,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蓄电池与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储能系统要同时具备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单种储能元件往往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在性能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本文将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分别通过双向半桥变换器连接到直流母线上构成混合储能系统,蓄电池稳定直流母线电压以维持母线上能量供需平衡,超级电容迅速提供负载波动功率高频分量,抑制负载突变对直流母线造成的冲击。分析了负载功率高频分量的检测方法,建立了双向半桥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和四种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利用DSP实现储能系统的综合控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系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对于独立光伏发电系统,通常需要储能系统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了吸收光伏电池发出的脉动功率,从而抑制直流母线的电压波动,并满足向负载提供短时大功率的需求。提出了采用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混合储能方案,并进行了充放电仿真分析,验证了超级电容的蓄电池充放电特点,提出了充放电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弥补现有纯电动汽车单一能源的不足,采用蓄电池为主超级电容为辅的复合能源系统,通过对车辆动力性、续驶里程、制动能量回收等约束的分析,对复合能源进行参数匹配;考虑超级电容电压与其容量和效率的关系,将超级电容电压、蓄电池SOC和车辆需求功率作为输入量制定模糊控制策略;为避免一次行驶路况结论的片面性,在UDDS路况进行多次循环仿真直至蓄电池放电结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蓄电池——超级电容复合能源系统参数匹配方法和模糊控制策略能够很好的满足纯电动汽车在完整放电行驶中对能源系统能量和功率的需求,能够有效回收利用再生制动能量,提高能源系统效率,提高车辆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起到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爽  左春柽 《电源技术》2014,(3):589-590,595
混合动力汽车因具有低排放和低油耗而备受关注。超级电容充放电速度快、寿命长,可以作为蓄电池的辅助电源为混合动力汽车提供能量。阐述了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性能,并分析了它们的工作特点,同时还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存储系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对蓄电池-超级电容复合电源的性能仿真,通过分析蓄电池-超级电容并联工作原理,利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对复合电源进行二次开发。给出了复合电源二次开发的结构模型,并提出了模型内部各模块的开发方法。在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上对复合电源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对复合电源的二次开发是可行的,且蓄电池-超级电容联合供电使得蓄电池峰值功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李辉  赵滨  吴健  张弛 《电池》2022,52(1):48-52
为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建立有轨电车模型,包括整车动力学模型、电池电路模型、电池寿命模型和超级电容器模型.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大化原理(PMP),以列车运行成本(包括列车运行能耗成本和电池寿命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同时考虑相关约束条件,对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优化.基于列车实际运行工况,通过仿真进行对比,得出:与传统的阈值法能量管理策...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储能用蓄电池作为通信太阳能供电系统的储能电源,在全天候运行时的耐候性问题。从放电的温度系数、倍率系数、充电容量效率、充电接受能力等指标分析系统对储能蓄电池的技术要求,给出了储能蓄电池循环寿命的试验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储能具有调峰幅度大、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对未来电网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储能技术迅猛发展,为充分发挥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相较于传统电池储能技术的优势,对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首先,根据全钒液流电池的基本结构分析了其原理及特性,搭建了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气模型。然后,对储能逆变器连接储能电池和电网的两种控制策略,定功率(PQ)控制策略和定电压频率(VF)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了建模和仿真验证。最后,以北海热电厂为实际应用场景,将所搭建的储能电站模型应用于黑启动方案中。启动储能逆变器后,北海热电厂的厂用母线电压可以稳定维持在0.96 p.u,表明了利用储能电站进行黑启动的可行性,验证了储能电站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CoO2+AC(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正极材料、AC为负极材料,采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LB-315组装成超级电容器,研究了以上锂离子电池材料对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iCoO2+AC电极中LiCoO2与AC最佳质量比为4:1,其在电流密度为3 mA/cm2进行充放电性能实验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5.0 F/g,经过1 000次循环后,衰减到204.1 F/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AC/LiCoO2+AC超级电容器较AC/AC超级电容器的自放电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混合超级电容器用锂离子电池材料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邵云  李新海  王志兴  郭华军 《电池》2007,37(5):404-406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LiMn2O4)、负极材料(石墨,Li4Ti5O12,TiO2)和电解质锂盐(LiPF6,LiBF4,LiClO4)用于混合超级电容器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超级电容器自身的特点,分析了达到能量高效循环利用的轨道交通用超级电容器的选择依据。针对当前轨道交通用超级电容器储能装置存在的不足,从储能材料出发,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及长寿命的超级电容器。  相似文献   

17.
锌溴液流电池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德璧  于中一 《电池》2004,34(6):442-443
锌溴液流电池比能量和比功率高,在深度放电条件下,循环工作性能优于传统的铅酸电池,这使得它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贮能技术之一.概述了锌溴液流电池的研究历史、现状及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鑫  崔延 《电池工业》2009,14(6):394-397
针对一般锂电池保护电路的缺陷,率先在锂电池保护电路加入了温度保护电路,均衡电路,下限自锁电路,电量显示电路。温度保护电路有效地保护了放电场管;均衡电路的加入保护了电池的一致性;下限自锁使得电源系统更加稳定;电量显示电路使得电路的能量系统更加直观;实验结果验证了锂电池保护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通信电源蓄电池组的日常巡检和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亚光 《电源技术》2007,31(3):244-245
信息的可靠传送主要依赖通信设备的稳定运行,而通信设备的可靠运行又是由通信电源系统提供保障的,通信电源系统由通信电源和蓄电池组组成.蓄电池组为通信设备提供主要的电源保障,因此蓄电池在通信电源系统中非常重要,所以要加强对蓄电池组的日常巡检和维护测试工作以确保信息的可靠传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