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出了液压管路最大可控刚度的概念。针对远程调压系统,导出了管路最大可控刚度的数学表达式,讨论了主要参数对最大可控刚度的影响,这对远程液压控制理论研究及相关工程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变压力液压系统可以根据负载需求,自动调节输出压力以减小能源消耗,降低液压系统产生的热量。液压系统压力脉动以及变压力切换过程中的压力冲击是影响变压力液压系统工作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研究变压力液压系统动态压力变化规律,建立了21/35MPa变压力液压系统模型,在不同液压泵出口容腔、调压弹簧刚度、入口压力、管路参数等条件下进行了变压力液压系统的压力脉动仿真,以探索动态压力控制方法,给出了不同参数对动态压力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舰面液压油车在保障时出现液压系统过热的故障,提出了启用液压泵远程控制阀,增加溢流阀改变液压管路布置的思路,从根本上解决液压系统过热问题。  相似文献   

4.
樊泽明  曹阳  梁振涛 《机电工程》2014,(3):311-314,319
针对飞机液压管路系统存在的故障失效问题,将水锤波模型应用到液压管路疲劳寿命试验中去,根据地面试验常用的简支支承结构,分析了液压管路在水锤波下的应力变化。首先,开展了无油液管路情况的应力分析,确定出了简支管路中应力最大处的位置;然后由浅入深,建立了管路应力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在共振状态下管路将很快被破坏的结果;最后,运用损伤力学对管路的理论疲劳寿命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液压管路理论疲劳寿命随着最大应力及其周期数值的增加而快速下降,与实际液压管路故障失效状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王石凹煤矿的立井箕斗定重称载系统容易出现液压元件和管路受损,并存在响应滞后和称重不准确等问题。以定重称载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AMESim建立了定重称载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了液压管路内径对箕斗定重称载液压系统响应速度、准确性及系统刚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管路长度一定时,系统的超调量和调整时间随管道内径的增大而增大,固有频率、阻尼比、相对误差与刚度随管道内径的增大而减小。建议采用装载过程中压力值增量计算系统相对误差,此时得到的相对误差值小且稳定。  相似文献   

6.
王鸿鑫  权凌霄 《机电工程》2016,(10):1193-1197
针对航空液压管路在高速高压化发展趋势下谐振失稳现象日益严重的问题,对航空液压管路支撑参数变化引起的管路振动固有特性改变进行了研究。针对多支撑航空液压管系中常见的P卡及块卡等支撑元件,将其对管路的约束作用进行了离散,建立了管路支撑的离散化模型,进一步在ANSYS软件平台中搭建了一段航空液压管系的有限元模型,分别改变支撑数量、支撑位置、支撑刚度和预紧力,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管系振动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支撑参数对管系振动特性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支撑参数对管路振动固有特性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通过改变支撑参数从而避免管路谐振失稳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矿工作面原配备普通液压支架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常伴有液压管路崩断、窜液现象,分析并运用智能化综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通过采煤机、支架电液控制、运输系统的整体协调技术,可实现采煤作业的无人、少人操作,远程遥控以及自动化控制,不仅提高了矿井的出煤量,而且最大程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了煤矿的高产、高效、安全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以含有膨胀环的民机液压管路为研究对象,通过传递矩阵法建立其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中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研究当液压管路总长度一定时膨胀环折弯角度、弯曲半径、跨度和高度对管路最大应力和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和实验对管路静力分析方法和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膨胀环静力学分析方法与动力学数学模型准确度较高;管路最大应力随膨胀环折弯角度和跨度增加而变大,随着弯曲半径增加而减小,随高度增加先减小后变大;管路固有频率随膨胀环高度增加而降低,与其他结构参数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系统应用于液压支架的检测试验,运用机电结合的方法,通过工控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发送指令给执行器实施远程控制。建立了一个乳化液泵站的远程调压系统,实现了对泵站输出压力的自动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在液压回路中,有多种调整系统压力的方法。大型液压回路用溢流阀加远程调压阀或双级泵来调压,但小型液压回路如果这样调压就得不偿失了。图1是弯管器(图中未画)液压系统原理图,在该系统中,我们是采用改变溢流阀的开启量来调整系统压力的。根据弯管工艺要求,在管胎对准管子的弯曲受力点之前,需要作用力小,以便对准受力点。管胎对准受力点后,则需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