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景观营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文化景观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小城镇营造文化景观的几点建议,以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赋予了小城镇独特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
春节回到家乡杭州,忽遇一场骤雪,转而又迎寒冬煦日,信步西子湖畔,柳枝摇曳,风筝竞艳,很难不冒出搬回杭城居住的想法(图1、图3)。我们在大上海的日子真是缺了些自然、安逸和悠闲。那么,多了什么吸引我们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3.
4.
5.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景观特色,建筑景观的整体性与多样性统一形成了城市的特色,结合义乌市的建筑景观特色分析,从布局的半开放性、设计的地域性、装饰的工艺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传统建筑文化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从而使传统文化景观在新建筑、新城市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6.
7.
在城市文化景观休闲中心的保护与更新过程中,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并实现有机更新,激发地区活力,树立城市文化地标,提升城市形象,是人们所关注的课题。以昆明翠湖片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为例,通过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翠湖城市文化景观休闲中心保护与有机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之比例是一个国家发达的重要标志,所以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主题,是对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大战略,但是怎样使一个城市得以迅速发展,这就与政府的决策、城市的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城市文化景观群落的概念。以东北地区为例,解析城市文化景观的主要类型,纵向梳理城市文化景观群落的演替过程,由此总结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发展演变的向性特征,提出未来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建筑创作中的城市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空间状况,进而以城市的整体视野提出当前建筑创作的宏观方法,最后从城市景观取向、建筑界面消解、城市生活引领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建筑创作的城市整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各有其主要的构成元素。城市文化各元素间相互影响,结成三角形的结构模式。城市的不同建设时期中,不同层次的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和谐城市的建设需要三个层次文化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安溪现有城市特色景观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寻求城市现存景观的突出特征。在尊重城市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及文化资源原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安溪城市特色景观的构建方略。 相似文献
14.
文化作为人类生活形态的凝炼与表征,其发展特征与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城市生活的角度,重新诠释文化建筑的内涵与存在意义,并着重分析当代文化建筑应对城市生活的建筑形态与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城市的几个重要要素 ,从城市规划、美学、环境生态学等方面思考了城市景观的保护、潜力发掘等有关问题及原则。并以厦门为例 ,指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观城市的创造不仅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更是基于地域人文景观的发掘与再现 ;要将无形的文脉蕴涵于有形的景观中 ,还要注入新的活力 ,使城市景观脉络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古迹是构成城市特征的重要部分。现代城市的商业化,使得速成古迹的风潮在城市中日渐兴盛,同时,文化古迹由于城市无节制的发展不断遭到破坏、逐渐减少。要关怀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应当建立新居和古迹并存的共赢观念,致力于保护作为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本体的历史古迹,进而强化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7.
18.
目前,经济发展成为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政府呈现出企业化的特征,土地的经营成为城市追求发展的有利武器之一。在此背景下,旧城改造因瞄准经济利益,通过对存量土地的再开发,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文中以南京老城南为例,剖析其被毁的原因在于公共利益不明、市民权力缺位、GDP评价机制优先和各级政府责权的不统一。并在借鉴美国旧城保护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cultural landscapes (especially the potentially limiting organically evolved landscape) can be used as a research framework to evaluate historical mining heritage site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We argue that when mining heritage sites are read as evolved organic landscapes and linked to the surrounding forested and hedged farmland, the disruptive aspects of mining are masked. Cultural landscape is now a separate listing for World Heritage sites and includes associative and designed landscape as well as those that have evolved organically. These usages have rarely been scrutinized with care. We analyse how mid-nineteenth century goldmining sites can be best thematically interpreted and understood for their heritage, indeed World Heritage, significance and, where appropriate, developed for their sustainable heritage tourism potential. Drawing on a number of research disciplines, a schematic framework is offered for interpreting and classifying these new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s based upon analysis of gold-rush heritage sites throughout the Trans-Tasman world. We evaluate and apply this framework to place-based case studies in Victoria, Australia and Otago, New Zealand.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文化景观规划设计--以喀什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伊斯兰义化决定了喀什古城以艾提杂尔清真寺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外扩展的单中心结构,特殊的地理气候因素决定了喀什古城街巷布局不讲求轴线而是园地就势。伊斯兰教孔拜的需要使喀什传统聚落呈团状聚集,并由若干住宅以某街巷清真寺为中心集聚形成邻里组团,由此喀什市的又化景观以“据点斑块边缘”为基本格局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