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传统建筑空间是全封闭式的,是高墙大院与世隔绝的建筑,它的外部空间是冷漠,对外部建筑的拓展是忽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时候建筑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文明,一个时代的风尚,外在的是这个社会共体所认可的一种社会理念,不可缺失之美,所以本文着重于建筑的外部空间之美。通过外部空间的定义、分类、设计形式、人性化之美、趣味性之美、质感之美、设计风格之美的分析。层层递进地阐释了外部空间之美。  相似文献   

2.
以北宋画家马远的边角式绘画为例,边角式绘画以刨除周边景色来兼顾主体描绘对象的整体与细节,而传统造园当中的“框景”同样是前景物体来遮挡多余景色进而给观赏主体留白出最佳的游览角度,这种看似没有关联的“巧合”在宋画与明园之间还有许多。文章从宋代绘画与明代造园的布局与意境两方面进行主要论述,通过对不同时期绘画、文献、照片等内容的对比与提炼,尝试挖掘宋代山水画与明代造园构景之间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是我国占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古代建筑在技术及造型上已经趋于完善,并在空间氛围的创造及群体组合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最大的成就还在于园林领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及清代的皇家园林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文章将从建筑空间构图及建筑空间的意境等方面来分析一下明清时期的建筑空间形态之美。  相似文献   

4.
宫力 《包装工程》2011,32(16):109-111
以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形成以及所包含的美学思想为启示,分析了文人山水画中以少胜多的格调、"度"的把握、暗示性、节奏性等几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所能带给当代工业设计发展的积极影响为启示。同时通过了解中国文人山水画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不足,对当代工业设计提出要重视可能产生的弊病以及如何消除弊病的方法,来提高工业设计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意匠”是对生活素材的艺术处理过程。在写生时面对自然景物是繁杂而纷乱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画面上重新布置,灵活运用笔墨以及为达到画面效果而进行取舍,采取虚实处理、以大观小等手段。  相似文献   

6.
陈学书 《包装工程》2012,33(12):9-12
通过将传统山水画中最为经典的水墨着色模式、青绿或金碧着色模式和浅绛着色模式与当代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形成链接,并且分析了其文化属性、物理属性、色彩心理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论证了传统山水画着色模式在当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空间,以求有效提高商品设计品位,传承传统文化经典。  相似文献   

7.
文学虽然是语言艺术,但由于文学语言的特殊功能以及读者的想像力,文学同样具有空间美、时间美。  相似文献   

8.
李钊 《中国科技博览》2009,(11):256-256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思想波动极大的时期,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日渐成熟以及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宋代的音乐也逐渐呈“多元化”发展。科技的进步必定会带给人类主观意识的重大变革,作为人类思想产物的音乐文化因此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音乐学家称宋代是一个音乐文化的“转型期”,指的是,由官方控制下的雅乐地位逐渐被代表市民文化的俗乐所取代。在这种“转型”背后,科技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试图通过探寻宋代音乐与科技之间的种种联系,进一步探究宋代科技对宋代音乐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绘画与造园都表达了古人对超越有限静态无序客观世界的理想自然的理解与追求。闽台古典园林由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独有地理条件使其在经典庭院的空间处理上显示出了对视觉观看效果的格外重视,为此甚至不惜牺牲游园活动的舒适性,故而其表达形式与审美倾向上能够更加贴近中国传统文人绘画。在超验“理想自然观”的作用下,闽台园林掇山技法脱离了对客观世界的模拟,转而产生了具有明显平面化程式化的暗示性表现手法。借助对中国古代绘画中空间观念及其视觉图示的认识,重新审视园林空间中具有代表性的筑山作品,通过手法特征辨析其背后蕴藏的美学倾向与建造者对自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及发展、特点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毛思潮 《包装世界》2010,(3):97-97,99
中国山水文化是古代灿烂的文化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庞大的中国历史领域与文化领域。而意境正体现了山水文化之精髓,是从审美需求出发,以对山水的审美体验为基础通过对山水画、山水园林、山水诗文的分析达到对意境的审美理解。  相似文献   

12.
杨星 《中国科技博览》2010,(28):281-281
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学习与创作中国山水画,首先应从临摹古代山水画入手,笔墨是其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写生是把临摹中学习到的笔墨技法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而在写生中要注意的是素材的积累:创作是临摹和写生的升华,创作最主要的是形式问题,也就是创作者的个人追求或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3.
孙以栋  沈卓 《包装世界》2013,(2):80-81,84
宋代文人社会地位之高历代无法企及,这也带动了宋代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其中的居住环境也由以往外向拓展转向内在的开掘,不仅仅是对自然的仿造,更是加入了内心写意的成分,把内心的心灵世界寄托于山水中、寄托于生活中,追求一种情调、一种审美趣味。本文通过对一些相关宋画、宋诗词以及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研究,探讨了在宋代这种社会背景下山水画般闲静、幽雅、文逸的人居环境,以及在这精微细腻的生活环境中所蕴涵的文人意趣。  相似文献   

14.
张红燕 《包装工程》2020,41(12):271-274
目的对宋代耀州窑莲纹主要构图形式的特点及构图所传递的装饰意象认知进行分析。方法从构图学的角度出发,首先采用实地考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宋代耀州窑莲纹的构图特点,然后利用聚类分析法将纹样按照构图骨骼形式分为:对称式、转换式、三角式、向心式、缠枝式、折枝式六类,在此基础上运用语意差分法展开构图意象认知实验,最后总结构图形式对装饰意象认知的影响规律。结论耀州窑装饰纹样构图形式既遵循图案的构成规律,又在规律的基本框架下,根据器物造型、装饰题材、装饰手法的不同,打破束缚,随形而变,并且同一题材类型的纹样所传递的装饰意象认知随构图骨骼形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整体体现出构图严谨、结构紧凑的形式之美,追求动势的节奏与韵律之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山水画屏是中国传统的家具陈设,也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和艺术交融的空间装饰形式之一。中国传统思想变迁中孕育的山水画屏,不仅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风光的描摹,体现了千百年来古人对于空间环境的探索,更表达了他们对于理想居所的诉求。由此可见,山水画屏是传统的哲学思想、文化艺术和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本文以探究山水画屏为着手点,通过研究山水画屏的发展历史、功能作用以及其与古人造园之法的交融点,分析其对于古典园林的影响,以期为今人造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游春图》山水画意境空间的虚拟现实具身交互设计研究,为目前中国山水画的数字化开发和交互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研究参考。方法 首先对山水画意境空间的理论进行梳理和研究,论证了山水画中蕴含着“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空间理想并将其作为交互维度;其次基于“具身认知”和“意象图式”理论,提出山水画的交互认知层次模型和沉浸式虚拟现实具身交互设计模型;最后将展子虔《游春图》作为研究案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三维意境空间。结论 创新性地将具身理论、虚拟现实和山水画的“意境空间”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结合和探索,将山水画中“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空间理想进行了三维交互式的实现,为同类型的传统山水画与虚拟现实结合及交互设计提供了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宋代女性内衣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女子内衣,就像中国古代的女子一样,充满着一种朦胧、神秘的色彩。因为受到封建社会观念的限制以及礼教的束缚,中国女性的情感表达往往内敛而含蓄,表现在服装上,就是喜欢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内衣、手帕、荷包等私秘物件上,也因此有人曾说:“中国古代女子内衣是一部寄情的文化史”,不同时代的内衣往往从不同方面折射了一个朝代的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8.
邓莉丽  刘晓丹 《包装工程》2017,38(2):188-192
目的研究宋代银妆具的设计美学。方法对宋代银妆具分类,逐一分析其形制特征,论述其装饰手法。结论宋代银妆具的形制设计从实际生活和使用需求出发,结合了宋代女子的化妆方式及妆容审美,操持方便,灵巧实用。宋代银妆具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形制,其装饰设计与宋人的审美风尚、思想观念紧密结合,纹样依器而饰,清新典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寓意。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中国的造园史其实是一本文化史,内里涵盖着中国传统文化,如绘画、诗词、文学等。的确如此,中国造园史讲究集大成,并在集大成设计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一一体现,深刻反映出中国的文化文明。本文着重探讨山水画的美学精神,并将山水画和古典园林相比,论述了二者略为相似的发展历程,并对山水画中美学精神对园林设计和园林艺术的影响作详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上官洪夫,1939年生于青岛。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师从李超士、于希宁、关友声等名家。现为国家一级画家,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北京三百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ISO9000A艺术体系资质认证》评委,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潜心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继承了黄宾虹、陆俨少等大师山水创作手法,形成了敦厚、深邃、充满生机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