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0年抽水蓄能电站在华东电网合理规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华东电网电源现状与负荷特性预测,在比较电力系统调峰措施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电力电量平衡及调峰容量盈亏分析,论述了华东电网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必要性;运用电源优化规划模型,对华东电网所需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规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2010年华东电网新增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占华东统调电网的合理比例,为华东地区电力系统电力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某大电源接入项目为例,从各分区电网适应性评价、各电压等级适应性评价和整体电网适应性评价3个层级展开评价,提出了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具体评价步骤,有效评价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电网适应程度,为决策是否需调整配电网规划方案提供依据,并为下一步对不具备适应能力的情况选取有效的建设改造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源优化扩展规划的抽水蓄能电站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合理评价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提出了基于电源优化扩展规划的抽水蓄能电站经济评价方法,以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进行了河南电网2000-2015年的电源优化扩展规划计算,在此基础上对该电站进行了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4.
探讨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带来的电力系统调峰问题,研究抽水蓄能电站的调峰作用。通过对2020年全国各区域电网电源结构、负荷特性、调峰能力等数据预期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出核电、风电机组接入电网后应参与调峰的容量,得出需配套建设抽蓄电站的比例。为今后电力系统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吉林省抽水蓄能电站规划选点工作的回顾与总结,结合吉林省电网现状及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形势下,对吉林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同时梳理了吉林省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的发展历程,对未来将要开发的蓄能站点的建设条件进行了评估,为"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挖掘吉林省抽水蓄能开发潜能,推进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进而改进吉林省电网结构,构建以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今后主要调峰电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拓展电力系统备份的"云空间",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山东电网电源结构的特点和调峰现状,根据山东电网调峰容量预测和平衡情况,详细分析了抽水蓄能电站在山东电网的作用及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抽水蓄能电站可以在山东电网的电力平衡中充分发挥作用;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增加调峰和备用容量,降低火电单位煤耗,还可作为电网的调频、调相、事故备用、黑启动电源,对电力市场的安全和电网经营起重要作用。因此,山东电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3060”双碳发展目标下,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较优的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本文立足于四川高比例水电系统,概述了四川省能源资源概况和电网存在的问题,结合四川中长期电源电网规划,分析了四川高比例水电系统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必要性;其次,根据省内中长期供需形势,测算分析了四川中长期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空间,并基于典型场景分析探讨高比例水电系统下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发挥及功能定位;最后结合抽水蓄能电站的规划布点,对中长期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全球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最大、装机比例最高的国家,韩国、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比例也均接近或者超过5%。日本的抽水蓄能电站已逐步发展成为电力系统的管理工具,韩国将其用于满足调峰填谷、事故备用、提高电网运行效益,西班牙利用抽水蓄能电站独有的填谷功能进一步促进风电的发展.德国消纳大量风电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配置较高比例的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的规模配置主要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区域负荷特性、电源结构、互联系统调峰支援能力等有关,建设条件、建设成本和系统其他调峰手段的经济性也会影响到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规模。我国正步人抽水蓄能电站快速发展期,应将其纳入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区域电网进行统一配置,并将抽水蓄能电站提供的各项功能纳入系统辅助服务补偿范畴。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行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营模式要求必须要对其辅助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分析了现行抽水蓄能电站辅助服务功能评价现状,建立了评价抽水蓄能电站功能作用的指标体系,并提出辅助服务的贡献率指标,量化了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的辅助服务作用,建立了抽水蓄能电站辅助服务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华东电网(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是我国最大的跨省市电网,地区经济发展处于我国的先进水平,电力需求增长迅猛,而区内能源资源缺乏,可开发水电资源已经不多,系统将重点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煤电机组.积极发展天然气、LNG和核电,还将接受大量区外来电。区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调峰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为缓解系统调峰压力、优化电源结构、改善系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条件,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仙居抽水蓄能电站地理位置适中,建设条件优越,经济指标优良,接入系统方便,通过经济分析,仙居抽水蓄能电站是一个经济的调峰备用电源。电站建成后可服务于华东电网和浙江电网。  相似文献   

11.
李树雷  成欢  马明娟  曾鸣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1):234-237,187
抽水蓄能电站配合风电出力有利于降低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高电能质量、促进大规模风电并网,考虑到干旱气候可能制约抽水蓄能系统的发电和储存能力、进而影响风蓄联合系统的发电调度,以发电总可变成本的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基于风蓄联合系统的线性规划模型,评估了干旱气候对风蓄联合系统发电调度的影响,并利用变搜索半径优化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干旱气候对风蓄联合系统的发电调度有较大的影响,且干旱气候可能促使系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系统存储电能能力较强时,风电能有效促进二氧化碳减排;此外,算例分析还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抽水蓄能电站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PCA改进的雷达图法,给出了该方法的详细计算步骤,实现了评价过程的定量化、可视化和快速化,并结合实例评价了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的抽水蓄能电站效益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现状,建立了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和灰色关联理想点法(TOPSIS)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了不同方案的优劣顺序,并结合实例对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以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为引,分析电网需求变化引起抽水蓄能电站发挥作用的转变,抽水及抽水调相工况将逐步代替发电工况成为抽水蓄能发挥作用的主要工况,短时间、多频次的抽水启动将成为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运行方式.从抽水蓄能电站抽水启动的工作方式及原理分析,静止变频器是抽水蓄能电站抽水启动的核心设备,在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变化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含有风电、光伏发电及微型抽水蓄能发电的微网系统的效益,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通过电力不足概率和期望缺供电量两个指数检验微网供电可靠性,采用净现值、效益费用及回收期三个度量指标评价微网系统经济性,并通过计算安装微网系统后减少的碳排放量评估微网环境效益,最终得到微网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微网系统拥有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且运用蓄电池技术可显著提高微网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关闭煤矿具有建造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的天然拓扑结构,利用关闭煤矿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是储能方式的新探索,也是关闭煤矿资源利用的新方式。以常规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工程结构为蓝本,结合淮南矿区关闭的潘一矿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淮南矿区沉陷区—地下硐室群抽水蓄能电站的构建模型。该模型主要由关闭煤矿采煤沉陷区(上水库)、地下硐室群(下水库)、煤矿主井中布置的压力管道(引水)、地下厂房组成。根据动能计算,淮南矿区关闭煤矿UPHS电站适宜建设小型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约50MW,满足附近光伏电站调峰需求,废弃煤矿UPHS电站和光伏电站之间的“水光互补”可行。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梯级水电站调度运行效益、优化水库水位变化过程、减少弃水,考虑湖北省某流域梯级水电站规划新增混合抽水蓄能电站,将抽水蓄能机组作为水电站发电备用机组或利用其抽水工况实现梯级水电站年发电量的最大化。针对不同来水频率下服从皮尔逊Ⅲ型分布的天然入库,提出逐步优化算法(POA)与水位廊道耦合方法,求解含混合抽水蓄能的梯级水电站调度模型,能有效保证在多约束条件下构建发电量最大的中长期调度规则。算例结果表明,新增混合抽水蓄能电站后不仅可增加本级水电站发电量,还可提高抽水发电转换效率、减少弃水,为梯级水电站规划新增抽水蓄能电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在总装机容量增大及新能源比重激增的背景下,电网调峰机组选择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抽水蓄能电站没有同步发展的原因,研究了抽水蓄能电站作为调峰电源的经济性变化。指出,改变以往调峰电源选择思路,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发展,推动电网辅助服务定价是实现节能减排和加快新能源发展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