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分析微网系统的稳定特性及影响因素,基于PSCAD/EMTDC建立了孤岛微网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针对微网恒频恒压控制、高周切机、切负荷控制等措施下的系统特性进行仿真试验,结果显示:孤岛运行时微网系统整体稳定性较差,系统抗扰动能力弱,当系统发生扰动或故障时,须保证充裕的旋转备用容量或采取快速稳定控制措施才能保持系统稳定运行。同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结合微网和分布式电源的特点,着重讨论了其设计、运行、优化、控制等问题.通过设计实例,指出微网的设计要遵循安全可靠、功率平衡、运行灵活的原则;分析了微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对于并网运行模式、孤网运行模式、双模式进行了详细说明,提出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微网设计的特点;对于微网和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系统和优化运行提出了建议,提出了建...  相似文献   

3.
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动态仿真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15  
通过算例仿真研究了不同分布式电源配置方案下低压微网从并网模式向孤网模式转换的动态运行特性,获得了分布式电源的功率、微网电压和频率的变化规律。如果选择微型燃气轮机作为微网的功率支撑手段,在微网从并网向孤网过渡过程中,系统频率波动较大,且部分分布式电源有可能在低频保护动作下与电网隔离,不利于微网的稳定运行;增加储能设备后,储能设备对于微网的稳定运行可发挥重要的作用。采用下垂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在微网孤岛运行时可以快速为系统提供有功、无功支撑,有效抑制了由于燃气轮机动态响应速度慢引起的电压和频率偏差。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电动汽车的普及,多能互补微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工业区、商业综合区等独立园区。为实现园区微网内的优化运行,本文针对含风、光、气、电动汽车的微网,建立了考虑经济性和环保性的两阶段优化模型,计及了分布式电源发电约束、电动汽车的充放电约束、出行约束等条件,以达到园区微网内经济性最好且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优化目标。本文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优化目标进行求解,通过对算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上述模型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均能实现经济环保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5.
微网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分布式电源,在解决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和改善电能质量等方面表现出极大潜能。建立热电联产型微网系统经济调度模型,以一个包含风、光、储、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柴油发电机以及热电负荷的微网为例,总结了孤网运行方式下的调度策略,并运用改进遗传算法优化了各微源的出力,验证了所提模型、策略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含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微网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32  
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将对电网运行、控制和电力市场等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整合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元件和负载的微网技术将是解决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详细介绍了微网技术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全面阐述了微网在运行、控制、保护、经济性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并结合微网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深入探讨了微网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指出孤网运行下的微网可以为重要负荷用户提供高可靠性的电能。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发电技术持续发展,在满足电能需求的同时,也能解决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受分布式电源间歇性、波动性、不可预测性等因素影响,高渗透率的分布式电源势必会影响大电网.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对微电网进行有效控制.基于微电网稳定运行,分析微电网结构、运行控制策略以及分布式电源控制方法等关键技术,提出一种并网、孤岛两种运行模式转换原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规定(暂行)》等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发布及在各网省公司的逐步推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各地的配电网中将包含有大量以小光伏发电为主的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其并网运行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了过/欠电压、频率检测法,提出利用电压前馈正反馈与其结合孤岛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外部信息,有利于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微网系统并网/孤岛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采用主从控制策略的微网系统,如何实现并网/孤岛工作模式之间的无缝切换是一项亟待克服的技术难点。首先介绍微网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模式,结合微网系统并网/孤岛工作模式切换时的工作特征,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压环调节器结构。即根据能量守恒原则,在工作模式切换前预先估算并设置调节器的输出需求,可较好地解决切换过程中微网母线电压的震荡和电流冲击等问题。其次,提出一种适合微网的软件锁相方法,保证各种切换条件下微网母线电压相位的连续性和平顺性,为不同工作模式间的无缝切换奠定基础,并对储能变流器的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建立微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和完善的实验验证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共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和锁相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同塔多回路架空输电线路铁塔塔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塔多回路架空输电线路,可以减少架空输电线路的走廊数量,减少土地占用面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对铁塔的基本要求,对220 kV110 kV、220 kV/35 kV、110 kV/35 kV等混合4回铁塔提出不同的结构型式,并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比较得出最优型式;分析了采用高强钢对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同塔多回输电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同样架设多回架空输电线路方式是解决输电走廊紧张矛盾的根本措施之一,阐述了采用这一技术的技术要点,包括杆塔结构、耐雷水平、线路保护故障判别、绝缘子型式的选择与环境影响、运行与检修特点等。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同塔多回线路防雷计算中的杆塔模型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梁义明  葛栋 《高电压技术》2006,32(1):76-77,87
为准确评价同塔多回线路高度较高杆塔的雷电性能以计算各横担上的电位,给出了同塔多回线路杆塔分段传输线模型,杆塔不同部位用不同波阻抗和不同视在波速模拟。EMTP实例仿真结果表明雷击杆塔后各横担上电位差值小于系统电压峰值,系统电压的相角将会决定闪络的相别,较精确地反映了同塔多回线路杆塔中雷电波传播的暂态过程。这是集中电感或单一波阻抗模型无法模拟的。  相似文献   

14.
杆塔接地电阻是最直接影响杆塔反击耐雷水平和反击跳闸率的因素,为了解杆塔接地电阻在不同杆塔模型下对杆塔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以及接地电阻对同塔多回线路不同回路导线耐雷水平的影响,通过相关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杆塔模型和不同绝缘子模型下,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变化对杆塔反击耐雷水平以及塔顶电位的影响。不同杆塔模型所得杆塔的塔顶电位和耐雷水平有所差异,且随着杆塔接地电阻的增大这一差异会越来越小,当接地电阻增大到一定值时,不同杆塔模型的耐雷水平趋于一致。最后,计算分析了杆塔接地电阻对同塔多回线路各回路导线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对于同塔多回线路,各不同回路导线高度不同,杆塔接地电阻对各不同回导线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导线越接近地面,耐雷水平受接地电阻的影响越大。降低接地电阻对提高多回线路下层线路耐雷水平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EMTP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同塔多回线路的雷击同时跳闸机理,并以220 kV同塔双回线路为例计算正常情况和一回闪络后避雷线对导线的几何耦合系数,结合绝缘子串两端过电压波形说明同塔多回线路一回闪络后对另一回的影响,为同跳特征的研究和制定防雷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内500 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将是国际上首次应用.介绍了几种塔型结构、相序布置在不同系统运行方式下的线路工频过电压、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塔型和相序变化对工频过电压和潜供电流的影响,并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紧凑型与同塔双回输电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分析了紧凑型线路的原理、带电作业、对系统的影响和同塔双回线路的塔型、电磁干扰、耐雷性能、带电作业方式,结果表明,两种输电技术均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能较大幅度提高单位走廊输送容量。  相似文献   

18.
以同塔四回路钢管铁塔组立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其横担长、重量大、起吊安装困难等特点,对起吊部件的受力情况通过计算分析来确定铁塔组立的方式,采用内悬浮外拉线方式组塔,并介绍了组塔过程中存在技术难点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同塔多回线的六序分量法解耦分析,提出了3种基于六序分量序电流的横差保护选线元件,形成了新的同塔多回线横差保护方案。文中分析了故障时选线元件的动作情况,探讨了横差保护在同塔多回线中的应用方案。基于新选线元件的保护方案对于单回线故障灵敏度高,且由于保护算法不涉及电压,与传统的电流方向选线元件相比,具有不受电压互感器断线...  相似文献   

20.
蒋正龙  龚政雄  赵纯  陆佳政  王成 《湖南电力》2010,30(6):23-26,30
通过对500 kV同塔双回线路湘云Ⅰ,Ⅱ线操作过电压和感应电压的计算以及带电作业时安全距离的校核,获得线路典型塔型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下的危险率;提出带电作业进入电场的途径,在直线塔上采用吊椅或下横担绝缘硬梯法进入等电位,危险率2.3×10-12,沿耐张串进入转角塔的等电位,危险率5.8×10-8;理论计算和实际操作表明,在湘云Ⅰ,Ⅱ线可安全地开展带电作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