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完善米糠油掺伪的定量检测系统,采用恒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建立了米糠油指纹图谱,对米糠油进行模拟掺伪,建立了米糠油中廉价油脂掺伪量与特征脂肪酸含量的一元线性模型。结果表明:掺伪棕榈油最佳线性模型为YC16∶0=16.719X+18.722(R2=0.993 7);掺伪菜籽油最佳线性模型为YC22∶1=0.158 2X+0.350 7(R2=0.991 0),菜籽油掺伪量2%以上适用;掺伪棉籽油最佳线性模型为YC14∶0=0.004X+0.316 8(R2=0.981 3),棉籽油掺伪量17%以上适用;掺伪大豆油最佳线性模型为YC18∶3=0.090 6X+2.456 4(R2=0.992 5),大豆油掺伪量24%以上适用。  相似文献   

2.
以17种不同的杏仁油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其挥发性成分,建立了杏仁油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并采用向量夹角余弦法计算了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表明,杏仁油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由12个共有色谱峰构成,通过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发现该指纹图谱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菜籽油-杏仁油掺伪模型:Y=-2947.0X3+1254.9X2+77.661X+46.693(其中Y为菜籽油掺假比例%,X为夹角余弦cosθ),适用于掺伪量15%以上杏仁油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食醋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掺伪鉴别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食醋掺伪问题对食醋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进行研究。通过对"溴酸钠-硫酸锰-硫酸-丙酮"体系的振荡机理的分析及食醋成分分析探讨食醋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的原理。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建立食醋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的条件,并考察总酸、食盐、防腐剂对食醋非线性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盐、山梨酸对食醋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影响较大,应在试验前去除食醋样品中的盐分;在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振荡体系中物种及其浓度、电极类型、温度、搅拌速率、食醋用量。食醋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是食醋众多成分的整体表征,而不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体现,能表达食醋的真正质量,为食醋的掺伪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橄榄油、大豆油和掺入大豆油的橄榄油的GC-MS指纹图谱,并分别匹配特征峰,通过特征峰比时,快速辨识橄榄油与掺伪橄榄油。结果表明:橄榄油指纹图谱匹配了7个共有峰,掺伪橄榄油指纹图谱共匹配了9个共有峰,利用共有峰差异可快速筛选掺伪橄榄油。经过质谱数据库分析,掺伪橄榄油中增加的色谱峰为C18:3不饱和脂肪酸和C34:0饱和脂肪酸。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橄榄油掺伪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对青海亚麻籽油中的甘三酯(TAG)组分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其TAG标准指纹图谱,利用指纹图谱鉴别掺入5%~50%的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的掺伪模型。结果表明:亚麻籽油中主要的TAG为OLnLn(29.40%)、LnLnLn(23.71%)、OLnO(15.10%)、OLLn(13.43%)、LLnLn(13.32%);指纹图谱鉴别结果与真实掺伪量的相对误差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以较好地鉴别掺入5%~50%的大豆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的掺伪模型,对花生油掺伪量10%的掺伪模型的鉴别相对误差较高(9.15%),未能实现对菜籽油掺伪量5%掺伪模型的鉴别。试验构建的青海亚麻籽油TAG指纹图谱可为青海省亚麻籽油质量监控和掺伪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用青海本地不同品种、产地的亚麻籽为原料,索氏抽提提取亚麻籽油,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富集亚麻籽油挥发性组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其种类及相对含量。分析40批样品的挥发性组分并构建纹图谱,利用指纹图谱识别鉴定掺入10%、20%、30%、40%、50% 6种不同植物油的亚麻籽油样品。结果表明,青海亚麻籽油样品中共含有58种挥发性组分,其中,醛类物质是亚麻籽油的主要风味物质;此外,6种不同植物油的指纹图谱与亚麻籽油标准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小,该差异为亚麻籽油掺伪识别提供了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掺伪模型适用于10%花生油、葵花籽油、芝麻油、20%以上玉米油、30%以上菜籽油、40%以上大豆油的掺假鉴定。该研究为亚麻籽油掺伪鉴别及品质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型食用油,米糠油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介绍了米糠油的组成和功能性成分,综述了米糠油的物理压榨法、化学溶剂浸出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水酶法等提取方法以及脱胶、脱酸和脱色关键精炼方法,归纳了目前植物油掺伪鉴别的主要技术和米糠油掺伪鉴别的研究现状,旨在为米糠油的提取、精炼工艺和掺伪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兴瑞 《中国油脂》2021,46(10):82-87
以青海省不同产地的亚麻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亚麻籽油,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青海亚麻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利用指纹图谱鉴定掺伪量分别为10%、20%、30%、40%、50%的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的掺伪模型。结果表明:构建的指纹图谱符合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青海亚麻籽油样品的整体性;该指纹图谱可以鉴别掺伪量20%及以上大豆油、葵花籽油掺伪模型,10%及以上玉米油、花生油和菜籽油掺伪模型,而对芝麻油掺伪识别效果欠佳,掺伪量大于30%时才能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构建奇亚籽油的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 并对奇亚籽油进行掺伪鉴别。方法 以奇亚籽为研究对象,采集30批次来自多个产地的奇亚籽油作为样本,对其脂肪酸进行GC分析,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奇亚籽油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据此鉴别掺伪量分别为10 %、20 %、30 %、40 %、50 %的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芝麻油、花生油、葵花仁油和大豆油的掺伪模型。结果 奇亚籽油所含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为主;通过相似度评价30批次奇亚籽油的相似度均>99.5 %;聚类分析结果将30批次奇亚籽油按不同产地分为6大类;利用指纹图谱可以鉴别掺伪量10%及以上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芝麻油、葵花仁油、大豆油掺伪模型,20%及以上花生油掺伪模型。结论 通过分析奇亚籽油脂肪酸组成并建立气相色谱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为鉴别纯奇亚籽油提供了一定的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化学计量法结合气相色谱鉴别米糠油掺伪菜籽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米糠油掺伪菜籽油的快速定性定量检测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掺伪不同比例菜籽油的米糠油脂肪酸含量,将C14∶0、C16∶0、C16∶1、C17∶0、C18∶0、C18∶1、C18∶2、C18∶3、C20∶0、C20∶1、C22∶1含量作为变量,通过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掺伪油样进行定性分析,采用一元线性法与指纹图谱相似度法对掺伪油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米糠油掺伪菜籽油2%以上,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均能正确进行辨别;特征脂肪酸一元线性模型为YC22∶1=0.158 2X+0.350 7(R2=0.991 0),检出限为2%;利用向量夹角余弦法计算纯米糠油与掺伪米糠油的相似度,建立的掺伪量与相似度的线性模型为Y=-23.62X3-8.380 6X2-6.138 3X+100.12(R2=0.999 4)。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浸出米糠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超临界CO_2浸出米糠油的特点,比较了用己烷,超临界CO_2,超临界CO_2/助溶剂浸出米糠油及米糠油中的甾醇成分。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高酸值米糠油的脱酸、脱蜡方法,以食用乙醇为萃取剂,对米糠油采用萃取的方法达到脱酸、脱蜡的目的.研究表明其优化工艺是:用95%的乙醇与米糠毛油按2.5∶1体积质量比、连续萃取2次,结果是:米糠油得率为87.59%,产品的酸值为1.21 mgKOH/g,谷维素保留率为87.10%,得到米糠毛油重8.93%的游离脂肪酸和3.48%的蜡,乙醇回收率为90.05%,溶耗酸值比为0.56.用乙醇萃取米糠油脱酸脱蜡工艺相比化学脱酸和物理脱酸工艺,设备投资少,谷维素保留率高,米糠油得率较高,回收了副产品游离脂肪酸和蜡.不足之处是消耗的乙醇较多,产品的酸值达不到一级油标准.  相似文献   

13.
张乐 《西部粮油科技》2006,31(4):99-101
玉米蛋白粉作为目前较好的高蛋白、高能量的产品,在饲料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为此市面上玉米蛋白粉中的掺假现象日趋严重,综述了如何利用显微镜镜检法、感官鉴别及简单的物理检测和化学检测法来有效识别掺假玉米蛋白粉.以便有效地控制玉米蛋白粉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提取的米糠纤维素(纤维素含量90.22%)为原料,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硫酸水解(60%、64%和68%)制备获得米糠纳米纤维素(Rice Bran Nanocellulose,RBNC),对其表面形貌、尺寸、电位、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及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评价了其细胞毒性。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结果显示,制备得到的RBNC是长度在196.45 ~ 257.26 nm、直径为8.46 ~ 16.34 nm、长径比为17.06 ~ 24.34范围内的针状粒子;Zeta电位值在-32.9 ~ -35.2 mV范围内;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得到的RBNC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仍保留纤维素Ⅰ型晶体结构。体积分数为64%的硫酸水解得到的RBNC长径比最优(24.34±3.63)、结晶度最高(81.32%)、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35.2±0.85 mV)。进一步的细胞毒性评价表明,RBNC分别在≤ 2000 μg/mL和≤ 500 μg/mL浓度范围内,对Caco-2和HepG-2细胞无显著毒性,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可为RBNC做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米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高端木本食用植物油。本文分析了茶油品质特点与茶油的主要掺伪方式,总结现有相关标准中对茶油真实性的要求。从茶油及其他异质油的理化特性与特征成分出发,重点总结了基于理化参数的分析技术、色谱与质谱技术以及光谱学技术3个用于茶油掺伪检测技术的特点与局限性。说明了基于多个理化参数集合并结合算法模型、筛选茶油特异性成分、扩大样品的光谱数据库对茶油掺伪检测方法构建的重要性,并提出采用多指标逐步判别分析是实现茶油掺伪实际检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芝麻油掺伪检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芝麻油的掺假情况,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所用试剂少等特点,可以定量测定芝麻油的纯度。对4种不同掺假芝麻油进行检测,其变异系数小于5%,并与改进的波多因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大豆原油与成品油的荧光谱图的共同差异,结合谱峰归一化建立了无损、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大豆原油掺伪判别方法。该方法采用荧光光度计,固定激发波长360 nm,设定激发狭缝与发射狭缝均为5 nm,收集不同来源大豆原油、成品油及其不同比例掺混油在370~800 nm的发射荧光谱图。由于大豆原油在388、525和676 nm处均有谱峰,而各成品油仅在417 nm处有强峰,使得它们的掺混油在388nm和525 nm的谱峰强度发生明显变化。利用这一特性,本试验设525 nm处峰强为1,定义388 nm与525 nm的峰强比值乘以100为掺伪指数(Ia)。试验表明:大豆原油中掺入了成品油的Ia均超过20。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  相似文献   

18.
杨柳 《粮油加工》2014,(6):57-59
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对米糠进行发酵,通过交互试验比较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纳豆激酶活性和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5℃和发酵时间24h。在此条件下可以获得酶活性达到621.5U/mL、口感较好、兼具米糠营养成分和纳豆营养产物的新型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研究了以比色法为基础的直链淀粉快速检测方法。直链淀粉含量对稻米品质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大米的晶体结构、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老化(回生)特性等。确定了样品前处理的脱脂和水分平衡条件,以及仪器在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效果。 [方法] 样品前处理采用超声波脱脂,低温烘干水分平衡的方法;应用了内置标准工作曲线的直链淀粉速测仪进行检测。超声波脱脂的时间选定为50 min,加热温度为50 ℃;水分平衡选定为恒温烘箱105 ℃,时间80 min。 [结果] 利用直链淀粉快速检测方法检测了40份大米样品,并与国家标准方法GB/T 15683—2008的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td=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