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芝麻油为原料,通过添加虫胶(Shellac,LAC)、单硬脂酸甘油酯(Monoacylglycerol,MAG)、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EC)三种不同种类凝胶因子制备出构型不同的凝胶油,并对凝胶油的持油能力、硬度、热力学性质、结晶形态等特性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凝胶因子种类及添加比例对凝胶油临...  相似文献   

2.
以米糠蜡、棕榈蜡、蜂蜡3种食品级植物蜡为凝胶剂,葵花籽油、油茶籽油、亚麻籽油、棉籽油为基料油,构建了植物油基油凝胶,系统分析了油凝胶的外观形态、持油能力、微观结构、硬度、晶型及熔化结晶行为。结果发现,棕榈蜡基油凝胶涂抹性能优良,蜂蜡基油凝胶在三者中具有最高的持油能力。微观分析表明,米糠蜡形成的油凝胶晶体结构较为清晰,呈细长的针状;蜂蜡形成的油凝胶晶体结构最为细小,呈细小的针状;棕榈蜡形成的油凝胶,针型细密,并呈絮状结晶。晶体密度及样品硬度均随凝胶剂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油凝胶的晶型与凝胶剂质量分数、基料油的种类无太大关系,主要取决于凝胶剂的种类。熔化结晶行为表明,凝胶剂种类相同时,随着其质量分数的增加,油凝胶的结晶/熔化峰值温度均升高。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植物甾醇/谷维素油凝胶在零反式、低饱和的营养型塑性脂肪中的应用,以大豆油为基料油,植物甾醇/谷维素为凝胶剂,在不同急冷温度(5、20℃)及凝胶剂添加量下制备油凝胶,测定不同急冷温度及凝胶剂添加量下植物甾醇/谷维素油凝胶的晶型、晶体形态、物理稳定性、质构和热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凝胶剂添加量的升高,油凝胶中晶体排列逐渐致密,硬度增大,熔点升高;尽管急冷温度对油凝胶的晶型(β晶型)没有明显影响,但相对于5℃急冷,20℃急冷得到的油凝胶晶体组装更为致密,物理稳定性增强;在与传统甘三酯固脂对比SFC与硬度和熔点的关系中发现,在油凝胶体系中熔点随SFC的增加呈现非线性关系增长,但低固体脂肪含量(4.85%)即可赋予植物甾醇/谷维素油凝胶较高的硬度。综上,急冷温度及凝胶剂添加量对植物甾醇/谷维素油凝胶的物理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将猪油与菜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并以单甘酯为凝胶剂形成的混合凝胶油的性质,探讨猪油和菜籽油质量比及单甘酯含量对混合凝胶油性质的影响,以制备出低饱和脂肪酸、能够更好地部分替代猪油的菜籽油混合凝胶油。测定了混合凝胶油的流变性质、质构性质、固体脂肪含量以及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当猪油和菜籽油质量比为5∶5,加入8%的单甘酯时,混合凝胶油与菜籽油凝胶油相比凝胶性质更好,在常温下固体脂肪含量更接近猪油。  相似文献   

5.
选择玉米油为溶剂,肉桂酸为凝胶剂制备油凝胶,探究其流变学、质构、持油性、热力学特性及凝胶剂晶体形态;以油凝胶为分散相,制备油凝胶乳液(O/W型),分析其粒径、流变学、稳定性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肉桂酸临界成胶质量分数为4%,4?℃条件下存放的油凝胶持油性较常温条件下更好;肉桂酸质量分数越大的油凝胶硬度越大,热稳定性越好;肉桂酸在油凝胶中呈现随机分布的长纤维状聚集体;油相质量分数为10%~20%时,油相含量越低,其乳液粒径越小、黏度越低、物理稳定性越好。油凝胶在常温下稳定性较差,而油凝胶乳液在常温下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有益于其在食品工业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文辉 《中国油脂》2021,46(11):31-35
以油茶籽油为基料油,巴西棕榈蜡为凝胶剂制备巴西棕榈蜡-油茶籽油凝胶,探讨不同蜡添加量对其外观形态、持油率、硬度、晶型、热力学性质、氧化稳定性以及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蜡添加量为5%时才能使油茶籽油凝胶化,凝胶的硬度、持油率以及结晶/熔融峰值温度总体随着蜡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凝胶的网络结构能够抑制油茶籽油次级氧化产物生成,提高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蜡添加量越高的凝胶脂肪酸释放率越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3种不同凝胶剂体系制备的核桃油基油凝胶的差异性,同时研究冷却温度对油凝胶结构特性的影响。使用单硬脂酸甘油酯、谷甾醇/谷维素、谷甾醇/卵磷脂3种凝胶剂制备油凝胶,测定其质构特性、流变性、持油性、化学键的相互作用以及色度;设置不同冷却温度(-80、-20、4、25℃)的油凝胶实验组,测定样品结构性质。结果显示,3种油凝胶体系内部分子间作用力不同,色度及各种结构性质之间差异显著,冷却温度为4℃时,油凝胶的持油率最大为(81.46±0.87)%,硬度较为适中为(46.5±5.1)g。说明核桃油凝胶可满足塑性脂肪涂抹性的要求,控制结晶温度可改变油凝胶的结构性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亚麻籽油基油凝胶作为替代传统塑性脂肪的潜力,以米糠蜡为凝胶剂,探究不同米糠蜡添加量对亚麻籽油基油凝胶外观形态、微观结构、持油率、理化性质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米糠蜡添加量不小于6%时才会使亚麻籽油凝胶化;随着米糠蜡添加量的增加,油凝胶的结晶网络结构由簇状逐渐转变为针状,结晶密度增大;油凝胶的持油率、酸值以及熔融峰/结晶峰峰值温度均随着米糠蜡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油凝胶的过氧化值随着米糠蜡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综上,在亚麻籽油中添加适量的米糠蜡可形成热塑性好、结构稳定、理化性质良好、持油率高的油凝胶。  相似文献   

9.
酰胺化低酯果胶具有较普通低酯果胶更优越的胶凝性质,国外对其的研究已经不限于制备工艺,而更多在于其性质及新产品的应用开发,但国内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本文以柑橘酰胺化低酯果胶为研究对象,对其凝胶破碎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其形成凝胶时的影响因素:凝胶保存时间与温度、成胶条件(果胶浓度、体系pH、钙离子浓度、缓冲盐的种类及含量),并探讨了各因素对凝胶破碎强度影响的机理.此外,对比高酯果胶形成的凝胶,研究了酰胺化低酯果胶凝胶的热可逆性质.研究表明其成胶时主要受到凝胶保存的温度与时间、酰胺化低酯果胶含量、凝胶体系pH、钙离子浓度、蔗糖浓度、缓冲盐种类及添加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缓冲盐的种类及含量对凝胶破碎强度有影响;并且,酰胺化低酯果胶的热可逆性也与缓冲盐有关.该结论为其作为胶凝剂在食品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郭胜兰  兰雅淇 《食品科学》2019,40(9):316-324
近10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膳食中减少饱和脂肪酸和消除反式脂肪酸需求的提高以及相关部门要求取缔反式脂肪酸规定的制定,利用凝胶因子结构化植物油形成油凝胶的研究日益增多。诸多研究表明,植物油性质和凝胶因子种类对油凝胶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本文概述了植物油对油凝胶的影响,从诱导形成油凝胶的3 个主要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π-π堆积的角度综述了凝胶因子与油凝胶之间的构效关系,为选择与合成一系列高效、价廉的食品级凝胶因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啤酒酵母菌种用液体石蜡技术保藏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活率高,变异少,优良种性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优点,实用价值高。本文从液体石蜡保藏菌种的机理、保藏效果、保藏等具体技术操作及其使用方法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相信能为啤酒菌种的保藏带来较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12.
蜡染印花废水处理及回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利 《印染助剂》2007,24(5):45-46
探讨了经乳化和氢氧化钠处理的蜡染印花废水(分类回收)中蜡(蜡染印花中蜡的主要成分是松香)的分离、脱水、熬制,最终得到合格回收蜡.  相似文献   

13.
乳化型OP合成蜡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可以用于替代昂贵的天然蜡的乳化型OP合成蜡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皮革涂饰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石蜡在开发皮革化学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蜡在皮革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应积极利用石蜡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开发研制各种性能优异的皮革化学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传统机械蜡印中工序复杂、污染严重、产品档次低等问题,探讨了热粘性、脱蜡效果及蜡纹效果对蜡印产品质量的影响。探索出能够替代松香的新型蜡材,使得加工工序更简单,节能环保,产品质量也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6.
米糠蜡制备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米糠蜡的理化特性,制取原料和制取工艺。  相似文献   

17.
刘雅萌 《中国油脂》2021,46(4):103-107
以玉米蜡糊为原料,采用丙酮萃取法制取玉米蜡。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料液比、搅拌速率和萃取次数对玉米蜡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玉米蜡纯度和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玉米蜡的最佳制取条件为料液比1∶ 5、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70 min、搅拌速率300 r/min、萃取次数4次;在最佳条件下,玉米蜡提取率为66.71%,纯度为97.23%,磷脂含量为0.18%,白度为59.86%,酸值(KOH)为0.99 mg/g,皂化值(KOH)为124.56 mg/g,水分及挥发物为0.03%,熔程为68.01~81.98 ℃,丙酮残留为14.98 mg/kg。  相似文献   

18.
蜡烛作为一种照明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而随着科技进步,现在蜡烛更多的是应用在宗教、艺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蜡烛的起源,对蜡烛的原料、制作成型工艺及出现的特种蜡烛进行归纳,并对蜡烛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论述,最后对蜡烛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蜡烛行业的发展要注重环保且应拓展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以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漆蜡与异丙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漆蜡基异丙酯。首先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然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酯交换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最佳条件下合成的漆蜡基异丙酯的组成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在脂肪酶催化下,漆蜡可与异丙醇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Novozyme 435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蜡比4∶1、脂肪酶加量10 g/L、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6 h,在此条件下酯交换率为86. 7%,漆蜡基异丙酯的酸价(KOH)为3. 28 mg/g;漆蜡基异丙酯主要由棕榈酸异丙酯(73. 64%)、油酸异丙酯(19. 39%)、硬脂酸异丙酯(6. 15%)和亚油酸异丙酯(0. 82%)组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