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城市建筑入口空间的功能作用,对城市入口空间所表达的意义、过渡属性、空间范围的模糊性等进行了阐述,指出城市建筑入口空间作为一个无界的空间样态,使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环境空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居住区入口空间的现状,在居住区入口空间满足基本功能前提下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延伸,论述了其与城市的基本关联以及与城市交通空间关联发展的重要性,入口空间作为居住区和城市相互渗透的空间应与城市的交通环境相适应,从而营造一个相互交融有着积极意义的城市空间。通过对居住区入口的位置、入口空间的形式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罗欢 《四川建材》2019,(3):31-33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空间认识逐渐深入,开始重视城市不同地块交接区域,即边缘空间。边缘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模糊性的空间,在这里相邻的空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融合。边缘空间因为其特殊的位置和特性,能够引发相邻空间的互动与交流,形成"边缘效应",从而增加边缘空间的内涵和活力。本文通过对西安市环城公园南门段的调研,运用边缘空间相关理论来理解和分析环城公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优缺点背后的逻辑,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琛 《城市建筑》2013,(8):14-14
纵观当今国内外城市发展状况,城市空间规划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力。城市空间的发展与城市的景观、道路、照明等方面的相互关联与渗透日益紧密。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支多样,研究形式也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吴剑崑 《规划师》2005,21(9):23-24
黄埔花园的规划设计,重视城市和周边环境的融合,利用空间各元素的相互渗透作用,使小区成为一个整体,创造出新颖、优雅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国强 《城市规划》2007,31(10):23-29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扩展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与乡村各种要素功能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所形成的独特地域,在城市空间扩展进程中,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发展与演化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必要一环。文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中心城区边缘区发展的界限范围,并且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通过对天津的分析,强调城市中心城区以及边缘区的区域群体发展中的规划设计和控制引导,以此来探求中国城市化空间构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建筑导报》2000,(5):26-27
该地块位于北京第三使馆区,周围环境纷繁复杂,紧邻繁忙的亮马桥路,形成了特定的城市背景。这种孤立的城市环境使得设计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内向型的设计导向,同时这种孤立的空间边缘又限定了若干个开敞空间。因此隔离性和开放性共同创造了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凯业 《城市建筑》2013,(24):44-44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以及城市内部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变,建筑行业开始频繁介入各大城市。本文着重研究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着眼于一座城市的整体空间,以达到相互渗透、融合的效果,以便于实现城市整体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业态布局来说,城市复合功能空间是城市的一种重要形态。它是集商业、办公、休闲、娱乐、交通、居住等两种或多种以上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空间类型,它的特点是各功能空间相互关联渗透,具有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等属性。城市复合功能空间在城市中往往是财富的聚集地,容易成为犯罪的高发区。本文通过调研长春市具有典型特征的复合功能空间,以重庆路、桂林路、火车站等几个具有明显线性、网状、混合型特征的城市复合功能空间为代表,找出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改善城市复合功能空间防卫安全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城市环境应该是城市规划研究的主要对象,它是人们从生产、生活等需要出发,经过长时间对自然环境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在这个地区空间中,有大量人为构筑物和建筑物的人工环境,也有自然状态的环境,它们相互混合和渗透构成城市环境。包括居民  相似文献   

11.
“双向互动”机制——推动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荔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调查为例,指出当前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层面上存在着缺少理论指导和相应配套标准等问题,并提出建立“双向互动”机制是推动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应该融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城市设计,即整体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规划是实现整体城市设计的主要手段,是整体城市设计内容的载体。文章结合莆田市秀屿市区景观规划实践,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如何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进行粗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组织是城市中各种人类活动和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因而成为城市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着重回顾了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对城市空间组织的研究历程及其理论成果,并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新特点,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设计导则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城市设计由设计语言转译为管理语言的主要成果,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导控作用得以发挥的媒介,它将对未来城市空间的美好预期与日常的规划管理联系起来,其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空间的品质。本文从释义、本质与作用、编制与表达等方面对城市设计导则进行深入研究与论述,以期为促进我国城市设计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有容乃大--以浙江象山市民广场为例谈城市广场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广场是城市环境的重要节点,其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促进公众生活事件发生的城市活动场所。本文以象山市民广场为例,对如何营造高质量的城市广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彤宇 《城市建筑》2009,(8):107-109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田莉 《规划师》1999,15(1):63-68
城市总体轮廓作为城市意象的主要组成要素,对城市形象的体现起着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其价值、保护原则及设计内容的阐述, 揭示了它对创造和谐优美的城市景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内大量的为美化城市环境而进行的景观设计是一次重释城市空间内容及形式的历史机遇.文章通过8个“都市实践URBANUS”的都市造园案例来论述如何将零星的项目机会总结为系统化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清基 《规划师》2001,17(1):17-21
文章围绕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城市生态生产力、城市生态效益、城市经济生产力、城市经济效益及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伦敦旧城更新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伦敦老城的城市更新为便,通过对伦敦城市历史的简介和城内三人区域更新案例的分析,探讨城市更新的思路及对中国城市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