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非线性混沌隔振系统维数较低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法构建了多自由度隔振系统模型,对比分析了该模型在轴对称载荷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简化模型结果,并研究了任意载荷下的隔振系统.结果表明,该方法隔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张春良  陈子辰  梅德庆  陈亚良 《动力工程》2003,23(3):2470-2475,2479
研究了动力设备两级有源积极隔振系统在其主动隔振执行器的3种不同安装方式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主动控制力与被动隔振器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中间质量加速度作为反馈变量对动力设备两级隔振系统进行了反馈控制,研究了系统的推动控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动力设备两级有源积极隔振系统中,主动隔振执行器仅作用于中间质量时的综合隔振性能最好;增加中间质量的加速度反馈增益,可使高频隔振效果明显增加,有效隔振频段范围扩大。图11参7  相似文献   

3.
船载柴油机浮筏隔振系统的主动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柴油机等船载动力机械的隔振降噪问题,采用子结构导纳方法建立了船载柴油机浮筏隔振系统的主被动联合控制模型,实现了基于导纳矩阵的浮筏隔振系统的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统一数学描述。给出了浮筏隔振系统的机器控制、浮筏控制和全控制等各种控制方法的概念,并阐释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以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为价值函数,对比研究了不同控制策略下各种控制形式的主动浮筏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并给出了主动浮筏系统隔振设计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4.
弹簧隔振技术在其它行业使用已较普遍,但在国内电厂汽轮发电机组中使用还很稀少。文章通过观察和学习国外使用的弹簧隔振安装技术,探讨了其使用的目的和隔振原理,分析了隔振系统的结构,重点总结了隔振系统的安装流程和过程中的工艺要点,为大家了解和熟悉这种技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采用阻抗分析法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主动隔振仿真研究,建立双层隔振系统数学模型,并编程进行求解与仿真。在该模型中引入反馈控制环节,从而得到双层主动隔振系统数学模型。分别以m_1速度、位移和加速度为反馈参量,在保证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确定反馈增益范围。分析其各自的控制效果,最终确定隔振效果比较理想的反馈控制。结果表明:在双层隔振系统中加入适当的反馈控制环节可获得良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设计某柴油机发电机组的隔振系统,首先构建该发电机组整体三维模型,然后分别通过动力学及有限元方法计算该隔振系统下机组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取机组在各扰动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特性;并对船舶航行过程中该隔振系统下机组的稳定性进行校核;最后通过机组台架试验,对该发电机组进行振动测试,分析该型发电机组的振速烈度级,评价该隔振系统实际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大功率柴油机性能试验台隔振设计的特点及其最佳隔振参数选取的原则,而后根据试验台的工作特点,推证了次级系统弱耦合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最后给出隔振设计的实例,指出六个固有频率分布在一个狭小的频带范围内是整个隔振设计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在内燃机与支架之间加上隔振设备是降低内燃机振动和噪声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介绍了498柴油机隔振系统方案和橡胶隔振器的设计,并讨论了引起498柴油机机体振动的主要原因。试验表明,所设计隔振系统能有效的降低内燃机传递给支架的振动。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多支承隔振系统的功率流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多支承耦合隔振系统的模态特性。以振动功率流控制的观点建立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着重探讨安装频率与基础柔性的相互耦合作用,确定耦合系统的模态特性及其对功率流谱的影响。考察了由振源输入系统及通过隔振器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分析了多支承隔振系统通过各弹性支承的功率流分量。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机器和支承结构的耦合效应对系统功率流的影响显著;设计隔振系统参数时,应使安装频率低于基础基频,抑制系统耦合效应,提高隔振效率。  相似文献   

10.
6160系列柴油发电机组隔振设计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杰 《柴油机》1999,(5):26-31
本文着重阐述如何根据6160系列柴油发电机组振动特点来设计隔振系统,其中介绍了隔报方案的选择,隔报器(垫)的设计、选择及安装位置的确定,隔振台架刚度的检验以及机组的性能、价格、安装等;并时隔振效果、采用隔振后的效益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用ANSYS模拟工程实例,对不同构造的基座形式进行了静力学分析.通过绘制传递率曲线,揭示了双层隔振系统中基座的结构形式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评估内燃机隔振系统功率流传递的一种新模型(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估弹性复杂隔振基础条件下振动内燃机的功率流传递水平,采用 Mindlin 板替代传统的Kirchihoff 薄板,建立了一种涵盖多种隔振基础形式的普适模型.运用子结构技术和变分理论,推导了隔振系统的控制方程以及传递到较厚甚至不同配置方式的各向异性复杂梁式基础的功率流.与基于各向同性薄板基础的传统模型相比较,研究了普适隔振系统功率流的传递特性.仿真研究表明,所提模型是有效的,可得到比传统模型更加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针对多自由度动态吸振器作用于多维耦合双层隔振系统上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系统的量纲为1参数控制方程和系统力传递率表达式.基于此,研究了吸振器固有频率比、耗散系数、安装距离、安装跨度、质量比和转动惯量比对吸振器吸振特性(系统力传递率)的影响;并结合对系统模态能量分布情况的分析,阐明了吸振器的吸振机理以及最优参数取得条件;最后,结合内燃动车动力包这一工程对象,给出了其散热器子系统充当双层隔振系统吸振器用于提高系统在发动机停机工况的隔振性能应用实例.研究结果对于双层隔振系统多自由度吸振器参数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水线面双体科考船1100 kW已有的柴油发电机组气囊隔振系统仅对气囊充气进行控制,可能造成隔振装置姿态偏移过大、损坏橡胶接管及金属波纹管等设备的问题,根据气囊充放气控制原理,设计一套电控空气悬架系统,依据隔振装置姿态自动对气囊进行充放气.试验验证表明,所设计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成功实现了对气囊的自动充放气控制,能够...  相似文献   

15.
498柴油机试验台架隔振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燃机与支架之间安装隔振设备是降低内燃机振动和噪声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498柴油机试验台架的隔振方案和橡胶隔振器的设计,并讨论了引起498柴油机机体振动的主要原因。试验表明,所设计隔振系统能有效地降低内燃机传递给支架的振动。  相似文献   

16.
利用VB开发的柴油机单层隔振系统隔振参数优化软件,以振动理论为基础,采用柴油机隔振参数对比优化的方法,计算柴油机离心力、简谐颠覆力矩、固有频率和振幅,通过柴油机的共振频率和振幅的计算比较,分析不同隔振器的隔振效果,选择隔振效果最优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隔振参数对比优化的方法,能够避免单一型号隔振器在柴油机隔振优化时,隔振参数优化效果没有其他隔振器好的错误;可使柴油机的减振效果最优化,且优化计算的时间短、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x-RLMS算法的自适应有源隔振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 RL MS算法 ,构造了一种适用于柴油机双层隔振装置有源控制的自适应 x- RL MS算法。该算法可消除振动有源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次级振源振动耦合通道和误差通道的影响。针对一个双层隔振模拟试验台架进行有源隔振仿真和试验 ,取得了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戚墅堰机车车辆厂DF11型机车柴油机隔振系统进行了改进研究,对改进前原有隔振系统进行了测试,提出了隔振器改进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并对改装6WN-8500型隔振器后进行了装车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证实了隔振器改进项目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车用直列四缸柴油机隔振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激励源(发动机)与车身两部分进行隔离是解决汽车振动、噪声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D4114Z_LQB柴油机隔振系统方案和橡胶隔振器的设计,并对柴油机、隔振器系统的振动模态进行了计算。装车振动测试表明,所设计隔振系统能有效地降低发动机传递给车架的振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RLMS算法,构造了一种适用于柴油机双层隔振装置有源控制的自适应x-RLMS算法。该算法可消除振动有源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次级振源振动耦合通道和误差通道的影响。针对一个双层隔振模拟试验台架进行有源隔振仿真和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