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命脉和保障。经过多年建设,我市水利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和山区水利三大工程体系,为保障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市水利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五个不适应”。一是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我市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农村水利是直接关系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基础保障,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承德农村水利的路子怎么走?如何以农村水利和谐发展促进承德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水利工作必须回答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是为了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本文通过对高陵县水利普查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总结县级开展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对以后开展水利普查工作总结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决定水利保障能力建设,这是水利发展的动力机制建设问题。水利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水利发展的内生机制建设问题。提升水利发展的动力机制,完善水利发展的内生机制,需要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水利保障能力的协调性进行分析。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应用协调度模型对南通水利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南通水利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属于优质协调型,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还略有滞后的结论,并就主要原因和改善对策作了方向性论述。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摆在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水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因此,在新形势下,掌握水利工作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不断探索农村水利设施建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建设,石家庄市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和山区水利三大工程体系,为保障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全市水利工作还有一些方面不适应新形势需要,主要表现为"五个不适应":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水生态环境恶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适应,防洪体系不完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适应,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适应,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不适应.当前,正处于"十一五"规划实施新阶段,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工作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水利发展的各方面及全过程,解决好水利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促进水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石家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7.
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是为了查清我国江河湖泊的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我们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的现状,建立起全国基础水利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葫芦岛市在水利普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条件,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一直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水利项目,但是由于各种影响因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接下来,文章就根据这些所存在的问题,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因素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蔡浩 《江苏水利》2010,(8):39-39,41
1996年建立海陵区以来,市、区两级财政不断加大水利投入,坚持不懈地大搞水利建设,统筹城乡水利发展,海陵区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除涝、引水灌溉等水利工程体系,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随着经济社会、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水利不仅要解决好水安全、水资源问题,还要解决好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本文着重对海陵区农村水利如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基础的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做好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既是保障水利事业安全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将今年定为安全生产年,水利安全生产不容忽视,随着极端气象事件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水利工程安全风险也在加大,只有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是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也是水利发展的新时代。实现驻马店水利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充分发挥水利的基础、命脉和安全保障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期盼,也是对水利工作的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12.
水文工作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围绕和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对水文的需求而推进。文中简要介绍吉林省水文设施建设进程,提出下一阶段吉林省水文设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做好流域水利保障工作至关重要。海委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工作新要求,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水利保障工作深入开展,全面加强流域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流域机构的统一管理和指导协调作用,为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水利天地》2014,(4):1-1
<正>一、2013年水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准确把握中央对水利工作新要求,切实增强治水兴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第一,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第二,准确把握经济转型升级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第三,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第四,准确把握农业现代化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第五,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第六,准确把握创新社会治理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三、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发展,不断提升水利支撑保障水平第一,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洪涝干旱台风灾害防御能力。第二,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巩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基础。第三,抓好重大供水工程建设,提高支撑长远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云进 《水利发展研究》2012,12(10):45-47,79
浙江既是海洋资源大省,也是海洋经济大省,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将带来经济要素和人口的快速集聚,对区域的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深入分析了区域水资源配置、防洪排涝和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等水利基础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水利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水利各发展阶段的作用,认为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提出构建流域和谐社会对水利的要求并论述了水利四大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海河流域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又是一个水利大省。江苏的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不仅需要水利提供更高标准的防洪安全保障,而且需要提高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基础支撑,以水利的现代化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努力把握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水利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是浙江省提高防汛防台抗旱综合能力、全力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30年,是浙江水利努力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30年.是浙江水利提高工作创造性、深化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障碍的30年。30年的浙江水利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浙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又是一个水利大省.江苏的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不仅需要水利提供更高标准的防洪安全保障,还需要提高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基础支撑,以水利的现代化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必须努力把握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水利现代化是宁夏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宁夏在我国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也是发展和提升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平台。结合宁夏空间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宁夏水利现代化总体思路进行了分析,为宁夏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