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作物生长影响和无作物时潜水蒸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利用田间实测资料建立了夏玉米根系吸水函数并推导出作物生长条件下地下水位为定水位时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稳定运动的解析解。利用所得解析解,对有作物生长影响和无作物时潜水蒸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计算有作物生长时潜水蒸发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作物在囊生长过程中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规律,建立了生长曲线数学模型,论让并分析了该模型的精确程度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随着土壤环境的日益恶化,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论述了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生长发育及污染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影响。说明了生物炭对土壤改良和作物生长方面都有积极影响,也提出了目前生物炭在应用时存在的不足,这对生物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也对提高中低产田的土壤肥力及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灌排一体化工程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减小旱涝灾害影响、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灌溉与排水是紧密相连的两部分,对于农田灌溉排水工程的研究与相关建设也在不断增加。灌排系统从早期提高排水效率,到注重环境影响,逐渐发展为节水灌溉与新型排水技术相结合的灌排一体化工程。灌排一体化工程通过控制灌溉与排水过程,会对土壤含水率和地下水位、地下水矿化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作物根系土壤水分条件,从而影响作物的水分吸收和生理生长过程,合理的灌排工程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我国南北方灌排系统功能存在一定差异,南方以除涝防渗为主,北方则以提高抗旱能力、治理土壤盐渍化为主。同时,我国灌排系统还存在前期投入成本高、运行维护管理不完善、系统操作技术难度高等问题急需解决。未来,灌排一体化工程应朝着管网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田间水肥利用效率,实现灌排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再生水景观回用的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的暴发。一般认为水体中的氮磷是水华发生的限制因子,但是水华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微量元素对藻类水华发生、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分析了2008~2009年奥运森林公园检测数据,得出如下结论:奥运森林公园主湖区的微量元素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的要求;铁、锰作为重要的微量元素,其浓度处于有利于藻类生长的区间,但与藻类生长的相关性远低于氮、磷营养盐;建议将对水华发生、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铁元素纳入到再生水景观利用标准中去。  相似文献   

6.
作物生长田间水分平衡的系统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军 《水利学报》1998,29(1):0045-0051
以作物生长模型MACROS(L1D)为基础,建立了土壤水分运动和作物生长耦合关系综合模拟系统. 着重介绍了SPAC体系水分运动子模型,并对土壤水分运动模拟的结果和各类参数的灵敏度等进行了分析.最后,应用该模拟系统对南方多雨地区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平衡和土壤渍害的发生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作物的生长发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保护等领域.肥料是作物生长所需,但肥料的不合理施用也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生物炭和肥料配施能够更好的达到改善土壤理化特性、作物增产提质以及保护环境的目的.根据已有的对于生物炭和肥料配施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综述了生物炭和肥料配施对于土壤理化性质、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不同时期供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作物生长模型,以老挝湄公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气象条件、土壤条件、作物因素,构建了供水量与作物产量的动态关系。对研究区水稻实际产量和潜在产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作物生长模型对研究区水稻产量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三季水稻潜在产量均大于已有供水模式下的实际产量。  相似文献   

9.
10.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壤-作物系统农田水氮运移及作物生长联合模拟模型SPWS。模型中,采用了FAO的气象模型来完成参考作物潜在蒸散的计算,直接引用美国HYDRUS1D模型来完成土壤水热运移的数值模拟,并利用改进的溶质运移方程来实现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模拟,利用改进的荷兰PS123模型实现了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干物质生产、干物质分配及光温条件下作物产量的模拟。通过对叶面积指数、根系吸水的模拟,得到了水分限制下的作物产量;通过对作物需氮量、土壤供氮量及作物实际吸氮量的模拟,得到了水氮限制下的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侵蚀程度对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影响,采用野外盆栽试验,将红壤表层剥离0、5、8、15cm以分别模拟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和强烈侵蚀,分析不同侵蚀程度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及花生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0.5mm水稳性团聚体下降;土壤碳、氮、磷等养分含量随侵蚀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微生物类群总量减少,土壤酶活性下降;土壤质量指数(SQI)随侵蚀程度的增大显著下降,其中无明显侵蚀的SQI与其他侵蚀程度的SQI差异显著(P<0.05);无明显侵蚀等级下的花生产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侵蚀处理(P<0.05)。土壤侵蚀程度显著影响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以及作物产量,SQI可表征土壤侵蚀影响下的土壤综合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平凉市纸坊沟一坝坝地及两岸沟坡土壤为对象,测定了0~1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及相应样点的小麦产量,并采用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坝地土壤水分、不同坡度、坡向及断面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120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分布为坝地>沟坡梯田,沟坡下部>中部>上部;沟坡梯田小麦产量情况为下部>中部>上部;收获期0~120cm土层内坝地土壤含水量与沟坡梯田无显著差异,而坝地小麦产量明显高于沟坡梯田,且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可见淤地坝建设和坝地的形成,能提高两岸沟坡土壤的含水量,并能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为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且又获得一定产量而制定的适时、适量的灌水方案。合理的灌溉制度是指导农田灌溉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水利规划、设计灌溉工程以及编制灌区用水计划的基本资料。灌溉制度是与提高农作物单位耗水的产出密切相关的.因此.通过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作物不但可获得相当高的产量.而且可节省一定量的水资源。粗略估算,如果亩灌水能减少一次.河北省的冬小麦就可以减少水资源消耗15亿m^3左右。  相似文献   

14.
有作物条件下的潜水蒸发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4,(2):40-42
为了更好地考虑作物生长对潜水蒸发的影响,将作物增量(有作物时与裸土时潜水蒸发量的差值)用于计算逐日潜水蒸发量。逐日作物增量与由阿维里扬诺夫公式计算结果代替的裸土时潜水蒸发之和为有作物时的潜水蒸发量。在对作物增量与生长季节及潜水埋深之间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增量的计算方法。与现有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新疆地区不同灌溉定额下红枣树的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情况,以新疆某地区为依托,共设置4个灌溉量,探讨在不同灌溉量下红枣树的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含水量等。从结果看,新梢长度及稍径大小为:W33/667 m2)有最高产量及最大灌溉水利用效率,更适合红枣树生长发...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张掖地区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华  李应海  王建雄 《人民黄河》2007,29(10):61-62,64
利用增量情景法和大气环流模型(GCM s)模拟气候情景,研究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张掖地区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增量气候情景下,作物的需水量与升温幅度呈线性正比例关系,未来气温每升高1℃,作物需水量将增加4%~4.5%,其中春小麦相对增幅最大、而夏玉米的绝对增幅最大。在GCM s模拟气候情景下,未来50年中,春小麦、夏玉米、油菜、蔬菜的耗水量增幅分别为0.6%~5.0%、1.9%~6.3%、1.5%~6.2%、1.0%~5.3%,绝对增幅分别为2.7~31.6、13.1~52.6、9.3~47、3.6~25.9 mm。未来气候变暖将会进一步增加张掖地区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旱涝急转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入,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影响范围日渐增大,已经给许多流域及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梳理了目前已有的关于旱涝急转事件的研究成果,就旱涝急转事件的评价方法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1)前人对旱涝急转评价方法的研究多是基于降雨量构建评价指标,从土壤含水量等其他角度较少,目前,基于降雨量定义的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应用最为广泛;(2)旱涝急转对作物的影响是补偿作用还是叠加损伤效应存在一个阈值,该阈值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明确,但重旱急转重涝严重损伤作物生长及产量。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刘晓英  林而达 《水利学报》2004,35(2):0077-0082
在未来温度上升1~4℃的情景下,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我国华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候变暖对不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冬小麦需水量的影响最大,对棉花的影响次之,对夏玉米的影响最小。当生长期内温度上升1~4℃时,冬小麦需水量将增加2.6%~28.2%,相当于11.8~153.0mm;夏玉米需水量将增加1.7%~18.1%,相当于7.2~84 1mm;棉花需水量将增加1.7%~18.3%,相当于7.9~96 2mm。说明冬小麦对未来气候变暖的适应能力很差,而夏玉米和棉花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地域性差异。其中对济南的作物需水量影响最大。当温度增加1~4℃时,冬小麦、夏玉米、棉花需水量将依次增加15.4~153.0mm、8.3~84.1mm、9.6~96.2mm。对太原的作物需水量影响最小。当温度上升1~4℃时,3种作物的需水量依次增加11.7~114.5mm、6.9~68.3mm、7.9~78.0mm,比济南分别低24%~25%、17%~19%和18%~19%。按华北地区目前的种植结构估算,温度上升1~4℃将使整个地区冬小麦的需水增加14.7~191亿m 3;夏玉米的需水增加5.87~68.6亿m3;棉花的需水增加1.35~16.5亿m 3。未来气候变暖将使华北地区业已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9.
考虑水分胁迫滞后影响的作物生长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晓英  罗远培  石元春 《水利学报》2002,33(6):0032-0038
本文以作物生长动力学原理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土壤水分滞后影响的作物生长模型.经与实测的小麦冠部干物质积累动态相比较,模拟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在0.01置信水平下达到极显著相关,说明本文所建模型结构正确合理.将模型进一步应用于冬小麦生长的另外两个动态过程一根系生长和叶面积扩展,模拟与实测值均吻合良好,表明模型具有一定普遍意义.不同动态过程滞后影响时变参数对比显示,水分胁迫对叶面积的滞后影响大于对冠生长的滞后影响,对冠生长的滞后影响又大于对根系生长的滞后影响,表明对水分胁迫越敏感的作物生长过程,水分胁迫对它的滞后影响也越大.早期胁迫比后期胁迫对作物的滞后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对塔里木河流域26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灌区平均气温近45 a来显著上升,其中2000年以后气温较45 a平均气温升高0.75℃,平均每10 a上升0.28℃,升幅达13.75%.采用FAO-布莱尼-克雷多方法,结合作物系数,计算了流域内主要作物的需水量和农田灌溉需水量,结果表明:流域灌区内现状气温上升的情景下,作物参考蒸散量增加量为24.49 mm,增加幅度为2.83%;灌区小麦、果树、棉花、瓜菜和牧草等作物需水量将分别增加3.39%(70.62 mm)、7.30%(152.35 mm)、3.66% (76.30 mrn)、2.98% (62.22 mm)、4.49%(93.58 mm);农田灌溉需水量共增加8.44亿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