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水文化弘扬水精神构建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传达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以水利实践为载体,弘扬水文化传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陈雷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的讲话中又一次要求:“切实加强水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帅 《成都水利》2004,(6):13-15
从八个方面归纳了都江堰饱含的水文化内涵。都江堰水文化特征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开拓进取,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致的。指出了水文化研究对建设爱国主义基地、可持续发展、提高水利工作地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古代治水析水文化的内涵戴耀昌水是生命之源,生灵之本。人类更是须臾不可缺少。“物竞天择”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同洪荒搏击,创造了以水为中心的物质和精神的宝贵财富。这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现象或者说“水意识形态”就是水文化。水文化是华夏最早、最重要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水文化琐论二则○冉连起一、水文化探源时下,各行各业的人们对文化的关注越来越深,大概是对水文化命的一种心理逆反吧。我们从事水利工作的也研究起“水文化”来。人类的生存、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本质,文化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伴而生。研究水文化说穿了是研究人...  相似文献   

5.
<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济南水务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标对表,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围绕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方面的迫切要求,坚持“供、排、蓄、引、治、保、工、管”系统治水,担当作为,砥砺奋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同的时期,人们治水、用水的思路都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水文化。在云贵高原东侧梯级斜坡地带中部的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有一典型的屯堡村落——鲍屯,并在明代建筑了一水利工程,暂称屯田水利(有专家称小都江堰)。通过对水文化与屯田水利的分析,探讨性地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人水和谐发展”的新型水文化。  相似文献   

7.
都江堰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帅 《四川水利》2005,26(1):44-46
都江堰饱含的水文化内涵,已树立起了八个方面的形象。都江堰水文化具有“以人为本”、“天人舍一”、“开拓进取”的特征,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致的。都江堰水文化研究对于建设爱国主义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水利工作地位,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说起河南,就离不开文化二字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个大流域的省份,文化遗存集聚的优势独特,根文化、姓氏文化、都城文化、商业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资源极具影响力,近年来,河南省境内开工建设了小浪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个特大型水利工程,“一纵四横”(南水北调与四大流域水系)、“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原水网”已经初具规模,河南省在整个华北地区水资源配置方面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水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日益紧密。  相似文献   

9.
何谓水文化     
近年“文化热”兴起,什么“茶文化”、“酒文化”,比比皆是,“水文化”一词也不绝于耳。但是,何谓水文化,究竟它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特点,好象还有议论一番的必要。 一、水文化 “水文化”既然用了“文化”的词根,它的定义就应该由“文化”的定义派生而来。各国学者对文化所下的定义甚多,A·L·Kroeber等在1952年就曾收集了164种。如果归纳一下,大的方面至少有下面6种说法: 实践和信仰的累积; 铸就社会成员人格的信仰模式; 思想和实践的系统; 产生思想和行为的无意识结构; 在社会交往中起作用的共同框架;  相似文献   

10.
李春国 《中国水利》2006,(5):I0008-I0011
扬州是一座滨水城市,境内河湖广布,水系发达,襟(长)江枕淮(河),中含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绿杨城郭是扬州”等佳句,真实记载了扬州生态与环境的传统特征,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品位。扬州这座城市缘水而发、因水而兴,曾有过商通四海、富甲天下的兴盛,在扬州2500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水文化则是扬州文化的“根”,更是城市的“魂”。  相似文献   

11.
《河北水利》2023,(1):24-25
<正>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的文化发源于水,传承于水,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近日,河北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知源”读书会以“水”为主题,开启2023年第一次线上阅读分享。“知源”读书会,不仅因为水文部门清楚径流的产汇流过程,承担支撑华北地区生活、生产、生态引调水工程的日常监测,同时取自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预示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为水文注入强劲动力,才能释放源头活水。以下是大家的读书摘录与心得。  相似文献   

12.
从思想上要足够地认识到,人水和谐共处存在“四大天敌”。第一是“水多”的问题。山洪暴发、洪涝灾害问题都是水多的表现,也是水给人们造成自然灾害的一种最常见的表现,更是我们长期矛盾相处、对抗相处和斗争相处的一个表现。第二是“水少”的问题。这是另一种制约,具体表现是干旱,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人畜饮水的受困。第三是“水脏”的问题。由于水环境未得到保护,各类污水入江入河造成水脏,特别是处于干旱年份,直接威胁到人畜饮水的安全。第四是“水穷”的问题。“水穷”不仅表现在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资金少,还表现在水利自身穷困潦倒。这样,使我们目前处于一种治水、富水的双难境地。  相似文献   

13.
张焱  金绍兵 《治淮》2006,(6):48
“文化”作为一个世界性话题,越来越受到积极关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已成为“三个代表”这一全党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今年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主题就是“水与文化”。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数千年的治水活动中,为我们留下了史籍浩繁的水文化遗产,成为中国数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重温"九河"     
吴仲坚 《海河水利》2003,(2):61-61,64
历史上,“九河”存在与否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迷。根据历代经学家、方志学家的考证和研究,通过科学的分析,认为“九河”的变迁是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5.
《水利天地》2009,(2):49-49
2008年年末,全国水利政研会秘书长工作会议暨水文化建设研讨会在福建泉州召开。会议对水利政研会第六次会议后近三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明确了2009年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国水利政研会名誉会长、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敬正书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的讲话。会议还对全国水利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获奖单位进行了表彰。  相似文献   

16.
水文化漫说     
自本刊发起“水文化”的研讨后,很快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许多同志来稿来信参加“水文化”的讨论,水利部和淮委的领导也给予了很大支持。我们发起这次讨论的目的是要从文化的意义上宣传水,从水的作用谈文化,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水对社会各个方面、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和作用,确立水行业共有的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和应有的社会地位。为建立水行业完整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形象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唤起全社会更加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促进水行业健康发展。为了给“水文化”这株幼苗提供一块园地,本刊从本期起将“水与社会”专栏改为“水文化”专栏。让我们共同努力,办好这个专栏。  相似文献   

17.
肇东市有耕地面积305万亩,其中水田25万亩,有草原150万亩,林地78万亩,素有“半林半水6分田,3分大草原”之称。是省内西部严重风沙干旱区,十年九春旱,对水的期盼可谓“一水千斤粮”。肇东市水利局为了这“一水千斤粮”的期盼,认真地做起了“水”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部署,强调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水利单位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国历史悠久的水文化,秉承“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在实施科学治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文化立业、文化立人、文化立制、文化立形,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水利文化研究和实践活动,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行业特色的水利文化,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地球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水是文化之源,没有水文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璀灿的文化传承,就没有中华民族深厚的五千年文化底蕴。水文化是哲学的文化,启蒙人们的哲学思辩。一个民族的哲学是其文化系统的主导和核心,代表了民族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而中国的哲学启蒙,正是从水的流动、水的常势、水的“执着”、水的浩瀚开始的。“中庸之道”乃儒家哲学之柱。其源正是早期人类对水体中心线的认识,而上升为“上为过、下为不及”的“哲学之水”的。体现于人的本性中“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在“以水为师”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水是自然的、物质的;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的。文化是软实力,像水一样,以柔克刚,潜移默化。水利建设与水文化有机结合,水文化与水利工程和谐交融,充分体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深刻内涵。湖北省宜都市充分发挥城市“河居”特色,为水利工程注入文化元素,做足“水”文章,使城市人居环境极大改善,“两江明珠”美誉名副其实。对基层水利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