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溪洛渡拱坝设计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仁坤 《水力发电》2003,29(11):17-19
溪洛渡拱坝的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均超出了现行拱坝设计规范的控制。为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立足现有技术水平,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以规范为基础,佐以现代仿真分析和模型试验,结合工程类比,对溪洛渡拱坝建基面与拱坝体形、应力分析与设计强度、抗滑稳定与整体稳定、抗震分析与评价、温度控制、基础处理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使拱坝设计最终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大坝为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高拱坝。开挖揭示大坝建基面局部存在Ⅲ2、Ⅳ级岩体和层间、层内错动发育等地质缺陷,河床坝段基岩面以下20 m处存在约15%的Ⅲ2级岩体,严重影响大坝及基础的整体稳定。通过优化建基面设计和置换混凝土、加强固结灌浆、刻槽、锚固、防渗和清基等一系列的处理措施,建基面岩体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监测成果显示,随坝段浇筑混凝土上升,建基面应力和沉降均匀增大,相邻坝段差异沉降较小,坝基防渗性能好,坝基和坝体的整体稳定性较好。总结溪洛渡水电站高拱坝建基面处理和监测,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溪洛渡水电站高拱坝大流量泄洪消能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溪洛渡水电站高拱坝枢纽泄洪消能技术难度远大于国内外已建成或正在设计的高拱坝工程,为此结合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消能对加大坝身孔口泄量至30000m^3/s,“反拱形”水垫糖,泄洪洞体形及导流洞改建为泄洪洞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的水平在“七五”,“八五”攻关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溪洛渡混凝土双曲拱坝坝体应力分析,基础变模值的改变和坝身开孔等对坝体应力影响分析以及就坝基玄武岩发育的层间层内错动带进行坝肩大块体,小块全和阶梯状滑块的稳定分析,并应用三维非线性整体稳定分析计算,综合评价了溪洛渡拱坝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溪洛渡水电站的枢纽总布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仁坤 《水电站设计》1999,15(1):8-14,38
在可研中间报告阶段,针对溪铬渡水电站坝址河道顺直,河谷狭窄,泄洪流量大,机组台数多的特点,开展了多方案的枢纽布置研究,从中优选出高混凝土拱坝档水,坝身孔口和两岸隧洞分散泄洪,两岸首部式地下厂房的枢纽布置格局,并探讨了提前发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李旭东  鲁毅 《水电站设计》1999,15(2):20-25,32
溪洛渡水电站的泄洪设施由坝身孔口和两岸泄洪洞组成,其中隧洞泄洪流量达18000 ̄20000m^3/s,占枢纽总泄洪量的45%左右。本文结合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及隧洞泄洪要求,对泄洪洞的布置、选型与设计开展了多方案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有压接无压-洞内龙落尾”的泄洪洞布置型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介绍溪洛渡水电站坝址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论述了该电站拱坝建基面开挖预裂孔钻孔,按"超平衡法"作为施工设计线,根据开挖坡度、梯段高度、缓冲孔钻孔揭示的地质分布情况、设计方提供的地质预报资料等,采取了在施工设计轮廓线基础上对孔底预欠,增加孔内加设扶正器或者结合的施工方法,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及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8.
田静  罗全胜 《人民长江》2009,40(7):70-72
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洞采用龙落尾式布置,由于水头高,水流在龙落尾后,流速可达到40~50 m/s,属于水利工程的超高速水流问题,体型稍有不慎,容易造成极大的破坏。通过1〖DK1〗∶45的水工模型试验,分析出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洞原设计体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反弧末端附近掺气浓度低和出口挑流水舌冲击河道对岸。通过增设掺气坎,修改挑坎体型和洞身曲线,对泄洪洞体型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模型试验对优化体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9.
一、原设计的东风拱坝东风工程坝址河谷狭窄,岸坡陡峻,基岩完整,抗压强度高,具有修建高混凝土拱坝的良好地形地质条件。东风坝址区河谷呈略不对称的U形河谷,两岸为75°~85°的峭壁,河床十分狭窄,枯水期河水面宽仅50~60m,河床枯水位高程825m,一般水深5~7m,河床靠左岸有局部深槽,槽深约10余米,至正常蓄水位970m时,河谷宽约150m。  相似文献   

10.
3月15日,中国三峡总公司组织验收委员会对溪洛渡水电站大坝建基面进行了专项验收。验收鉴定书指出:溪洛渡水电站大坝开挖工程(含地质缺陷置换开挖)已完工。开挖和支护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建基岩体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各检查项目形象面貌满足工程要求,未完工程已作妥善安排。验收文件及资料齐全。验收委员会同意通过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大坝工程建基面专项验收,并提出五点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溪洛渡水电站拱坝坝肩稳定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饶宏玲 《四川水力发电》2002,21(1):24-26,32
介绍了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溪洛渡电站拱坝坝肩稳定的主要方法及稳定分析成果,根据该稳定分析结果,充分说明溪洛镀电站拱坝坝肩稳定安全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在溪洛渡300m级高混凝土双曲拱坝体型设计及优化过程中,对高拱坝体型设计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等一系列确定拱坝体型特性和受力特性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四川水力发电》2006,25(4):30-30
2006年6月11~13日,三峡总公司在成都组织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大坝工程招标规划审查会。 会议由三峡总公司总工程师张超然院士主持,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樊启祥、总经济师陈文斌、副总工程师秦锡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彭启友、溪洛渡工程建设部主任吴质斌、成勘院总工程师王仁坤等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编制的ADASO拱坝体形优化程序对马槽河水电站拱坝体形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抛物线形与统一二次曲线形的分析比较,认为统一二次曲线能很好地适应地形、地质条件,自动选择合适的线形,使坝体应力接近约束条件,从而使坝体工程量达到最小;同时减小了拱端合力角,使坝肩抗滑稳定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3月27日下午3:15,随着大坝总监理工程师杨秀国一声令下,在礼炮声中,15号坝段第一仓(EL.324.5m~EL.326m)的首罐混凝土通过4号缆机入仓,这标志着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高285.5m混凝土双曲拱坝首仓混凝土顺利开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黄花寨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坝高110m)枢纽布置、坝体优化、拱坝结构设计、拱坝仿真分析以及基础处理等设计内容。黄花寨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通过体形优化,在应力分布合理、坝肩稳定的条件下减小了大坝体积,节省了投资;根据仿真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简单合理的分缝及温控措施,有利于大坝快速碾压.节省了工程建设工期及投资。该大坝是国内第1座坝高超100m全部采用外掺MgO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拱坝,在材料质量控制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溪洛渡水电站是我国仅次于三峡工程的第二大水电站,工程总规模和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三。左、右岸两座地下电站各安装9台最大单机容量77万千瓦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最大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它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通航条件等综合效益的巨型水电站,并可为下游电站进行梯级补偿。发电效益:溪洛渡水电站建成后,多年平均发电量达640亿千瓦小时。溪洛渡水电站电力外送通过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电网送出,为实现大范围的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四川水力发电》2012,(5):40-40
9月5日,中国三峡集团在溪洛渡施工区组织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导流洞二期下闸、封堵与改建施工方案审查会,审查通过该方案。审查会由中国三峡集团总工程师张超然主持,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专家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当日深入到溪洛渡右岸610平台,左、  相似文献   

19.
在充分认识杨房沟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吸收前阶段研究成果和历次审查咨询会议意见的基础上,在总承包合同相关条款的约束下,采用多种计算分析手段和方法,对杨房沟拱坝建基面及体形开展了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工作。在优化设计工作中,从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等三方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充分利用坝基岩体条件,减小拱坝所承受的水推力,充分发挥混凝土优良的抗压性能,减小主要工况高拉应力值及其分布范围,进一步提高了拱坝-基础整体安全度、坝肩抗滑稳定性和抗震安全性,达到安全、经济、施工和运行方便的目的。相关优化方法与成果可为后续高拱坝体形多目标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水电站设计》2005,21(2):47-47
2005年5月15-16日,三峡总公司在成都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及泄洪洞工程招标规划”审查会,成都院汇报了招标规划报告的主要内容。与会专家及代表针对报告提及的水工、施工、机电等方面的方案优化、深化及与招标有关并需提前审定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讨论,结果如下:泄洪洞、电站进水口、电气主接线、500kV引出方式及主变室位置等按总公司已审定方案执行;同意厂区防渗排水和通风排风系统布置优化调整;同意左、右岸土建工程为1个标,左、右岸机电安装工程各为1个标,左、右岸安全监测工程为1个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