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逐渐向"山水田园城市"回归。本文通过解析山水田园城市概念及其要素特征,以曲靖会泽县上村乡总体规划为例,从用地布局、产业体系、空间结构、生态本底四个视角探讨了山水田园式乡镇总体规划的设计策略,为建构现代山水田园聚落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城乡建设发展进入新时期,本文就山水型城市设计编制方法做出探讨。从山水城市概念源起和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分析,结合赣州市蓉江新城城市设计实践,针对山水型城市的设计策略视角及着力点和山水要素管控路径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城市设计偏重于空间场所物质设计不同,空间叙事方法论更注重人的空间体验与感知过程。文章以山水要素为研究对象,引入空间叙事方法论,分析山水要素在城市空间叙事中的角色与定位,探索山水要素在城市空间场域营造中的表达形式与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4.
生态山水环境作为城市的特色本底,需要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和沿承,使城市空间更具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对大乌兰浩特山水要素的分析,在总体城市设计中着重强调构建山水格局,使城市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把城外及城中的山水要素引入现代城市建设之中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余军 《规划师》2004,20(9):37-39
以渝中半岛城市设计为例,以山水城市设计为重点,现代城市设计应从点、线、面3个方面分析城市要素,构建城市框架,在要素的表达方式上应坚持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设计的过程和弹性。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探讨更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山水城市自然边界空间是最有潜力通过设计引导来塑造成为体现城市山水格局特色的空间载体与精华地区,有待引起足够的关注。如今正值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视角下的变革创新阶段,更加注重包括城市山水格局在内的魅力空间体系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梳理新时期城市山水格局中自然边界空间的设计要点,包括全域全要素的综合价值挖掘,兼顾安全、功能与景观的设计策略以及格局到立体的管控要素传导。以深汕合作区系列项目为实证,分类、分要素地梳理并提出对山边、海边、河边、田边的具体设计策略及管控措施,包括划定控制线、模式单元以及特色策略开发区等,并从城市设计反馈到上层次规划、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希望对接指导实施建设,也为其他山水城市的规划设计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复杂的城市空间现象,类型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本文以山水城市空间为载体,引入类型学研究方法,分析山水城市意象要素,从实用性空间、结构性空间和审美性空间三个层面探讨了山水城市空间类型及其形式表达,为现代山水城市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唐宋诗词为媒介,借助文本量化分析、诗词意境分析,梳理古代的城市意象特征。研究发现,诗词文本中古代城市意象主要包括自然山水、人文建筑、城市区域三类要素。其中,自然山水和人文建筑是关联域最广、关联度最强的核心要素。这种以山水人文空间为主要意象的中国特色,来自传统文化中结合自然的方位布局规划思想和以文化人的空间营建思想。文章验证了文本分析法研究古代城市意象的可行性,有助于深入挖掘传统营建智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借助RS、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以空间相关指数为量化指标,对南京主城区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演变关系进行分时段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城区绿地、居住用地消长对比突出,但峰值时段不同步;中心城区绿地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加大分布逐渐增多,居住用地分布则较为均衡,绿地的"漏斗状"分布格局与居住用地"平底锅状"格局矛盾突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受居住用地带动快速增加、填充,与居住空间关联程度愈发紧密;山体水系破碎化加剧,农田急剧消退,山水田园景观与居住空间日渐疏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区域生态本底为着眼加强建设用地边界控制、以有机疏散为发展导向合理布置中心区域城市功能、以开放式街区为策略高效利用各类绿地资源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城市规划及绿地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山水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胡立辉  江玲  李泽勋  谭远军  胡广 《园林》2023,(11):46-53
城市是人类文明高度集聚的区域,伴随着人口与规模的扩张,城市的发展面临瓶颈。绿色城市建设是破解矛盾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杭州作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通过融合山水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展示出独特的山水格局。研究以山水格局与绿色城市关联性为切入点,从历史、地理等层面分析了杭州市绿色城市建设的思想溯源与山水基底,对杭州进行绿色城市评价并与其他城市比较,总结绿色城市建设实践成果。杭州绿色城市建设为其他山水格局城市提供了建设实践经验,以塑造更加绿色、宜居的未来城市。  相似文献   

11.
山·水·林·城——伊春市中心城新区南区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与自然"的生态规划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山水林城"为核心,通过对现有原生态自然环境的挖掘、保护、利用与激活,体现了依山、理水、绕林和围城的共生理念。项目对规划用地内的山、水、林三个自然要素条件作出积极回应的同时,有机生成了具有独特地域个性的新城区。项目探索了中小城市如何因地制宜地形成自己特色这一现实性问题,指出了自然要素、地域形象和小城尺度是形成该区域整体风格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广东肇庆山水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的历史形成过程,分析其在六个不同时期城市发展和自然景观变迁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其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肇庆山水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现状,从“山”“水”“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肇庆市的具体景观格局,分析其空间特点、视觉联系、生态影响和现状问题,从而提出在当前城市化背景下肇庆山水城市所面临的挑战,为今后肇庆市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为肇庆山水城市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城市的几个重要要素 ,从城市规划、美学、环境生态学等方面思考了城市景观的保护、潜力发掘等有关问题及原则。并以厦门为例 ,指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观城市的创造不仅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更是基于地域人文景观的发掘与再现 ;要将无形的文脉蕴涵于有形的景观中 ,还要注入新的活力 ,使城市景观脉络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4.
尹航  张超  赵鸣 《风景园林》2020,27(2):110-115
胶东半岛凭借三面环海的地理区位,成为道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金元时期,内丹派全真道于此创立,使该地山岳道家文化景观得以迅速发展。在半岛特殊的自然气象、资源、地貌条件影响下,山岳道家文化景观的营造呈现出"序列性"特征,且其物象与内丹修道理论密切相关,形成诸多"山地风景道"。通过田野调查、测绘、访谈,探讨该类"风景道"的环境基底特征和文化内涵,总结"风景道"的景观层次与要素组成,并对其空间特征与要素布局进行分析。研究发掘了胶东半岛山岳道家文化景观的潜在规律,为保护当地该类景观提供新的视角,亦可为其他地域该类景观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Urban streets support citizens’ daily commuting and social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Streetscape is also a visual resourc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landscape appearance. Serving a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se and natural components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mountains often determine a city’s spatial layout and landscape identity so as to promote mountaincity integration.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historic downtown of Jinan, a typical mountainous city, analyzes the landscape aesthetic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eet pedestrian spaces, and measures their landscape visual aesthetic quality by using panoramic images; the research then evaluates the visibility of high-visual-aesthetic-quality urban mountainous landscape to urban streets; finally, based on the overall landscape visual aesthetic qual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urban street pedestrian spaces, the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of the streets at different levels to improve the harmony with urban mountain landscapes. The study hop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reation of mountain–city-integrated urban landscapes, as well as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2018,25(9):10-20
几千年来,中国人不断开发农业以满足生存需要。为适应农业、定居和交通发展的需求,人们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特征修筑各种水利设施,形成了由天然水体与人工水系相结合的覆盖国土的水的网络。人们在区域的自然山水与人工农田水利系统中择址建设城市,并对城市内外已形成的大地肌理进行改造和点缀,实现山水环境的风景化。这种独特的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方式造就了人工与自然融合的中国传统国土景观,并形成了山、水、田、城一体的景观系统。今天,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去认识历史,汲取古代经验,保护国土上遗留下来的古代水利、农业、村落和城市遗产,并寻求与古代经验兼容并蓄的新的山水人居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7.
曲秀云  王晓波 《山西建筑》2009,35(26):43-45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的含义,以济南南部山区闫家峪自然景观特色研究为例,探讨了城市自然景观的合理控制与可持续性开发,旨在强调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理景艺术不仅表现为对自然之道的理解,更在于艺术的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将传统的理水艺术与当代数字景观方法相融合,通过定量解析引导山地水环境的生态与形态生成,实现山地理水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长期以来南京紫金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问题突出,以山南部霹雳涧水系为例,综合运用生态智慧与数字景观技术,探讨优化生境条件、彰显山地水景特征的策略,解析当代山地景观的理水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水景住区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祥  李嘉华  成斌 《工业建筑》2007,37(1):115-117
当前城市水景住区也快速发展,但人们对之认识尚不全面。在此对水景在居住区中的作用、水景的设计手法等作了探讨,并以实例分析了上述原则在水景住区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城市重要的自然与景观资源的山体,在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无序扩张中,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占。山体生态修复作为城市双修的重要内容,目前实践主要集中在单个破损山体修复工程技术与山体公园建设方面。本研究有别于传统生态修复手段,基于生态风险空间识别,从区域生态安全角度,构建了"风险诊断-空间识别-格局构建-分类保护"的山体生态修复的研究框架,对济南市西部新城山体进行生态风险动态评价与植被覆盖动态分析,识别区域内重要的高生态风险点,从生态过程完整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视角出发,构建"源-廊-战略点"的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体系,提出西部新城山体分类保护与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城市山体相关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