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凹山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尾矿坝的管理,确保尾矿坝的稳定是消除矿山尾矿坝隐患的重要措施.冶金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和马钢南山铁矿,根据矿山以上游法尾砂冲填坝为主,坝体浸润线普遍偏高,浸润线常在外坝坝面出露特点,首先成功地将水平管与塑料垂直插板联合自流排渗的方法,使用到尾矿坝的排渗工程中,使南山铁矿凹选尾矿库主坝东端2~6期坝体的浸润线普遍降低在5m以下,从而加速了坝体的固结,提高了坝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闭库尾矿库改建固废填埋场实例,分析探讨了改建过程中影响尾矿库与固废填埋场安全稳定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即滩面沉降、尾矿坝与固废堆积体稳定性、排洪可靠性。通过分析可知,滩面因固废堆载引起的沉降量较小,尾矿坝与固废堆积体安全稳定,排洪系统能够可靠运行,使用闭库尾矿库改建固废填埋场,既解决了填埋场选址问题又解决了闭库尾矿库再利用问题,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3.
尾矿库是矿山企业中十分重要的生产和环保设施,尾矿坝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矿山生产的正常进行、环境保护及库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尾矿坝安全运行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然而,尾矿库浸润线过高往往会影响坝体稳定,造成坝体破坏。介绍的垂直水平联合排渗技术可有效降低坝体浸润线,加速尾矿固结,增强坝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向山硫铁矿尾矿库联合排渗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平排渗钻孔、碎石桩及盲沟等联合排渗工艺在向山硫铁矿某尾矿库再利用工程中应用的成功经验,介绍水平排渗孔等工艺在尾矿库再利用工程中的施工过程以及该工艺在尾矿坝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细粒尾矿的堆存问题是尾矿处理遇到的技术难题之一。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云南某尾矿库为背景开展细粒尾矿特性研究。首先,阐述了尾矿库因入库尾矿粒度细,导致出现筑坝困难、坝体排渗不畅、沉积滩坡度缓、稳定性差等问题;其次,从堆坝工艺、降低浸润线及坝体稳定性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以模袋法堆积子坝、三维立体排渗盲沟、铺设土工格栅等为核心的细粒尾矿堆坝技术;最后,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分析,论证了该技术在细粒尾矿处置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成果对于今后细粒尾矿库的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管理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尾矿坝体内合适的位置预埋具有透水功能的排渗体,利用这些排渗体在坝体内部形成足以控制浸润线高度的排渗系统,是目前工程设计中采用最多、最有效的方法。以某新建尾矿库工程为例,分析了预埋排渗体在坝体内的合理位置以及对坝体浸润线降深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预埋排渗体的合理位置应设置在尾矿坝的临界浸润线以下,这样既可避免因其埋设过浅而造成坝体的渗透破坏,又可避免因其埋设过深而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为尾矿坝的排渗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上游法细粒尾砂坝垂直水平联合排渗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铜陵黄狮涝金矿尾矿库后期坝上游法细粒尾砂堆坝存在的尾砂渗透系数低,尾矿坝坝体浸润线高,严重影响坝体安全稳定性的问题,进行了垂直水平联合排渗系统设计,验算了设计系统的排渗量,预测了浸润线的降低深度,满足了尾矿坝工程安全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确保尾矿坝的稳定与加强治理是消除矿山尾矿库隐患的重要措施。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和马钢南山铁矿,根据我国矿山以上游法尾砂冲填坝为主,坝体浸润线普遍偏高或在外坝坡出露等特点,首先成功地将井点降水技术有效地移植到尾矿坝排渗工程中,使南山铁矿尾矿坝坡上沼泽化地段消除,浸润线降低5m以上,从而提高了坝体的稳定性。该项成果已通过技术鉴定。冶金部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要求各厂矿因地制宜加以推广应用,不断总结治坝经验,加强研究和开拓新技术,切实做好管理尾矿库的工作,并要大力宣传。为此,我刊本期发表了有关轻型井点技术治坝的试验研究、施工方法及监测等三篇文章,以供各厂矿借鉴。  相似文献   

9.
印万忠 《金属矿山》2016,45(7):10-19
综述了湿式尾矿堆存、干式尾矿堆存、膏体尾矿堆存、袋式尾矿堆存技术和尾矿固结技术等尾矿堆存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在利用废弃空间堆存尾矿、尾矿库防渗和排渗技术、尾矿库筑坝和加固技术、尾矿库闭库设计、尾矿库模型验证技术、干式尾矿库筑坝和堆存技术、膏体尾矿排放和堆存技术及袋式尾矿堆存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已建矿山需进一步开展湿式尾矿库的排渗和防渗技术、筑坝和加固技术、尾矿库溃坝仿真模型和安全预测模型等研究,新建矿山需进一步开展干堆尾矿的浓缩技术与装备、膏体尾矿的浓缩技术与装备、尾矿浓缩过程中的絮凝技术、干堆和膏体尾矿的输送技术等研究,袋式尾矿堆存技术和尾矿固结堆放目前仍不够成熟,还需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鞍钢弓长岭选矿厂在尾矿坝体上应用自流排渗新工艺,取得了消除坝体隐患,降低坝体浸润线,保证坝体安全的好效果。鞍钢弓长岭选矿厂尾矿库始建于1959年,坝高63.5米,长900米,为“不渗水均质土坝”。近几年来,坝体浸润线逐年升高,坝面渗漏严重,坝体时有坍塌的危险。1986年11月,弓长岭选矿厂把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国内首创的自流排渗新工艺应用于尾矿坝。这种新工艺是,从坝体上向下钻垂直竖井,从坝面对准竖井顶进管道,使坝体的渗水通过排渗竖井周边下的滤层,渗入带条孔的竖井滤水段内,再流入与排渗竖井底部相联接的、并  相似文献   

11.
韩亚兵  崔旋 《现代矿业》2019,35(9):68-71
为探索不同排渗盲沟布置型式对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的影响,以某尾矿库为例,通过开展无盲沟、尾粉砂中布置水平向盲沟、尾粉砂中布置垂直向+水平向排渗盲沟、尾粉土中布置水平向盲沟、尾粉土中布置垂直向+水平向排渗盲沟5种布置型式下坝体渗流场、孔隙水压力及稳定性的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尾粉土中布置垂直向+水平向排渗盲沟对坝体浸润线埋深及安全系数影响最大,并给出了不同布置型式对尾矿坝渗流及稳定性影响的大小比较,为尾矿坝排渗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某铅锌矿尾矿库排渗设施治理工程为例,采用Autobank软件对尾矿库的1~#、3~#副坝坝体渗流场、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尾矿库的渗流场及坝体稳定性系数不满足要求,因此,提出了水平排渗和垂直排渗2种治理方案,对这2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推荐采用水平排渗管方案。采用该方案后,尾矿库的渗流场、坝体稳定性均满足设计要求;并对原水平排渗设施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水平封堵的措施进行治理;统计排渗管施工2个月后的排渗量以及治理后浸润线的埋深情况,结果表明,排渗量符合各排渗管的位置要求,坝体外坡沼泽化均消失,排渗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尾矿坝渗流是尾矿坝设计和生产管理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对弓长岭选矿厂尾矿库排渗治理方式的介绍,分析排渗治理前后坝体浸润线的变化,为今后的排渗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吕淑然  赵学龙 《中国矿业》2014,(5):113-115,129
为了解决排土场征地困难及降低生产成本,矿山企业拟在运行尾矿库坝外大量排土压坡。为此,为探讨坝外排土压坡对尾矿库安全性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排土压坡前后尾矿坝的浸润线、孔隙水压力及抗滑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排土体底层是否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和排土体自身是否具有较高的抗滑稳定性,是排土压坡是否可行的关键。尾矿库坝外排土压坡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提高尾矿坝的安全稳定性,而且还能解决矿山采矿剥离产生大量废弃岩土的堆存问题,这一做法可供类似矿山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辐射井自流排渗技术在尾矿坝(电厂灰坝)除险加固方面的应用,包括沉井、水平辐射管和穿坝导水管的设计,以及施工工艺等。这项技术具有适应地层广、浸润线降幅大、运行管理方便和工程寿命长等优点,解决了尾矿坝(电厂灰坝)的排渗、降水难题。在数十项尾矿坝(电厂灰坝)除险加固工程实践中,已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治理效果,使病险尾矿库(电厂灰库)坝体的安全稳定性达到了国家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辐射井自流排渗技术在尾矿坝除险加固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辐射井自流排渗技术在尾矿坝(电厂灰坝)除险加固方面的应用,包括沉井、水平辐射管和穿坝导水管的设计,以及施工工艺等。这项技术具有适应地层广、浸润线降幅大、运行管理方便和工程寿命长等优点,解决了尾矿坝(电厂灰坝)的排渗、降水难题。在数十项尾矿坝(电厂灰坝)除险加固工程实践中,已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治理效果,使病险尾矿库(电厂灰库)坝体的安全稳定性达到了国家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尾矿堆积坝是由尾矿堆积而成的散粒坝体,在渗流作用下,坝体可能发生管涌、流土等渗透破坏现象,影响尾矿堆积坝体的静力稳定性和动力稳定性。尾矿坝堆积的复杂程度是合理选用相应方法对其进行排渗加固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和归纳,建立了尾矿堆积坝体复杂程度划分标准。在解析我国当前尾矿堆积坝主要排渗加固方法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归纳,建立了尾矿堆积坝排渗加固设计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GLP-150水平钻孔机主要用于砂质和土质地层中钻进水平孔的施工机具。投放市场以来已经取得实用效果。本文主要介绍该机在尾矿坝排渗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在已建坝中。特别是我国早期修建的尾矿坝,通常因浸润面很高而大大降低了坝体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地震动力作用下,坝体的稳定性受到明显的破坏。冶金部门有近二百座尾矿坝,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而且,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浸润面越接近设计坝高,问题暴露得越突出,甚至造成垮坝,如黄梅山尾矿坝。水电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工所,将在滑坡防治中曾采用的方法,引用於坝体排渗加固中。即在坝体下部设置水平排渗管道,再用竖井集水和沟通水平层,形成自流排渗降低浸润面。称之为水平、垂直联合自流排渗加固法。土工所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19.
峨口铁矿第一、二尾矿库的服务年限只有13.4年,为了解决后期尾矿储存问题,根据经济、技术综合分析结果,选择第一尾矿库加高至270m作为解决的最佳方案。为此,冶金部矿山司于1993年7月22日至24日在峨口铁矿主持召开技术论证会。该矿第一尾矿库采用中线法筑坝加高有许多有利条件:“V”型沟谷地形有利于加高。尾矿坝堆筑高度达150m,坝体仍处于稳定状态。中线法筑坝加高至270m技术上优于上游法,只要采取排渗措施就能保证其稳定性,这些措施包括网状自流排渗工程、原初期滤水堆石坝外坡面加滤层工程、沉砂体坡基设滤水带排渗工程、坝体渗流水排水管道工程。中线法筑坝加高能降低调洪高度,减少排洪量,增大回水量,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尾矿库大多存在坝体内浸润线过高的问题。辐射式排渗井具有易于在尾砂坝上施工及维护费用低,排渗效果好等优势,非常适合尾矿库渗透破坏治理工程,在上游法尾矿坝排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文章介绍了辐射井的构造及排渗降水的原理,详细分析了辐射井在云南某尾矿库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