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减少矿产开采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影响,分析了研究区的矿山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特征,对吴营铁矿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现状评估结果表明,露天采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地下采空区发生采空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分为3个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及较轻区。矿业活动未直接影响区域面积3 112 120 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96.31%,防治难度较小。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主要包括露天采坑防治技术、岩石移动治理技术、工业场地治理技术、矿区道路治理技术、排土场治理技术、硐口治理技术、废渣堆治理技术等。研究为矿区及周围生态环境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钼矿为例,在矿山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形式及地质灾害类型,预测生产活动可能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进一步危害,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重点描述了防洪堤坝从方案设计到具体施工的全过程,以及露天采场的恢复与治理、排土场治理、尾矿库治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洛阳市龙门山生态修复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龙门石窟景区东,近年来矿山开采活动,对龙门山造成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洛阳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损毁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讨论了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对含水层影响小,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其中重点防治区面积6.47hm2,次重点防治区9.73hm2,一般防治区面积20.15hm2,针对评价成果研究区采用“坡面危岩清理+地形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挡土墙+截排水渠+植被重建”等修复治理措施。研究成果对同类型露天矿山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及修复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卫辉市米山洞灰岩矿为资源整合矿山,经过以往长期开采,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米山洞灰岩矿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等,含水层破坏影响较轻。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特征及防治措施,将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划分为重点治理区。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危岩体清除、防护及警示工程、场地平整、废渣回填及覆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及修筑排水沟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露天采矿具有基建期短、见效快、开采成本低等特点,我国建材矿山绝大多数采用露天开采方式。但露天开采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开采使边坡改变原有的天然平衡,易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露天采场和工业场地、以及建筑物等功能区破坏了原始地形地貌景观等。本文以石层子石灰岩矿为例,具体分析评价了矿山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措施,以供同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6.
程虎 《云南煤炭》2006,(2):42-46
文章从工程地质条件及采矿影响等方面,初步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根据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开采方式、开采影响范围及产生的损失程度,将矿区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区);从引发灾害和发生灾害损失的影响程度,规划了两个防治区:重点防治区(A区)和一般防治区(B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露天矿区景观恢复与整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忠义  王云凤  李晓雷  姜燕 《金属矿山》2012,41(1):144-146,150
露天采矿破坏植被、土壤和上覆岩层,形成露天采场、排土场、尾矿库、工业场地等类型的景观混乱与破坏,如何有效治理和恢复矿区景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露天矿区重点景观受损区的类型、特点,及其对土地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露天矿区景观恢复原则与技术思路,并从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和露天矿景观功能分区恢复2方面提出恢复的技术措施,为露天矿区景观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收集豫北鹤壁市区域基础地质资料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评估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提出了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矿体赋存在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第三段灰岩、白云质灰岩及角砾状灰岩,矿体裸露地表.工业场地和3个采场均为矿山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区,矿山道路为矿山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区;矿山开采...  相似文献   

9.
荆宇 《中州煤炭》2023,(5):104-109
矿山开采对周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矿山建设之前有必要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根据矿山生产建设规模评估,矿山生产及建设期间,因露天采场、排土场、生活办公、工业场地、道路修建等破坏土地,方式为挖损和压占,预测损毁土地面积合计11.24 hm2。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认为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为较轻—较严重;对土地的影响和破坏为较轻—中等—坏严重;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轻。针对上述问题,在矿山开采和闭坑后,结合矿山的施工工艺、时序,结合工程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对损毁的土地,采取建筑拆除、坡面清理、场地平整、覆土、种草等治理方案,实现防灾减灾和生态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元  韩晓慧 《中州煤炭》2023,(4):108-115
为了避免和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中对矿区地质环境破坏,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宜阳君伟煤业为例,对其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估,评估区面积0.848 1 km2,评估区为较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确定评估级别为二级。现状评估认为现有工业场地为较严重区,其他为较轻区。预测评估认为未来采空塌陷区为严重区,现有工业场地为较严重区,其他为较轻区。根据评估结果,将未来采空塌陷区划为重点防治区,现工业场地划为次重点防治区,其他为一般防治区。并对其防治工程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应用所设计的环境治理方案后,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恢复,减少了矿山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了矿山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通过对矿区野外实地调查,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空区面积小,采动影响较轻;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预测评估,矿区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较严重。综合分析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将矿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确定地质灾害及影响或破坏的土地资源作为治理防治对象,并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措施。研究可为指导矿山开拓开采、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自然资源和环保主管部门矿政管理和日常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济源市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源市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种类较多,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压占与破坏土地和植被、水均衡破坏、固体废弃物排放、矿山废水废渣对环境的破坏等5种,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分区,划分出了重点保护区、重点预防区、重点防治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列出了华蓥市矿山开采产生的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对详细地质环境现状进行了分 析;然后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划定影响程度分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为严重、较严重及一般3个等级,其中严重区及较严重区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区域;最后,针对华蓥市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结合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确定治理范围及内容,并从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水资源影响和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及土地资源影响和破坏4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工程与生物恢复治理措施。治理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华蓥市矿山地质环境,从而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种类较多,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压占、破坏土地和植被、采矿区水均衡破坏、固体废弃物排放、矿山废水对环境的破坏等5种.分析了南阳市矿山环境变化趋势,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区,划分出了重点保护区、重点预防区、重点防治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遥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时、快速地了解河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利用遥感影像采用室内解译与野外实地验证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河南省2019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露天采场是所有矿山开采占地最多的用地类型。与2018年相比,2019年全省矿山恢复治理面积大幅度增加,2019年矿山恢复治理12 175.57 km2,比2018年增加2 235 km2,其中露天采场恢复治理面积较大,恢复效果较好,而矸石山、排土场等矿山废弃用地需要加快恢复治理力度。根据解译成果统计,仍然有部分矿山未恢复治理,另外有个别矿山存在越界开采、无序开采、随意乱挖等现象,这些违法开采矿山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调查成果可为河南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监管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银泰铝土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矿层开采等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资源破坏4个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采矿活动对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严重,对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破坏影响程度严重,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银泰铝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某露天煤矿为例,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4个方面对露天开采矿山排土场地质环境影响做出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综合评估。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预防及恢复措施,以对同类露天煤矿排土场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山东省绿色矿山要求,露天金矿必须全部转入地下进行井工采矿,并对已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恢复治理,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基于仓上金矿地质环境背景和露天开采现状,分析了矿山露天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研究了仓上金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方法,并对矿山转入地下开采后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通过采用尾砂回填、边坡防渗、场地恢复等治理措施,既能有效修复露天采矿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矿区生态地质环境,又能解决三山岛金矿尾矿库库容不足的问题,降低矿山生产和回填治理成本,提高尾砂资源集约化利用率,同时还可为当地提供大量可利用用地,解决金仓街道城市发展空间的难题,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矿山生产不可避免对周围整体环境带来破坏。为了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更好地构建矿山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对晋宁磷矿矿区土地的损毁方式和整体排土规划,将6~#坑排土场区域同南部排土场已完成的覆土规划整体结合,进行生态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研究。采用CAD软件对6~#坑排土场重新规划设计,合理确定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并应用3D模型软件模拟规划区域后期效果,提出排土场生产作业排土与后期生态修复、景观再造相结合的措施。研究结果对修复及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也可为类似露天矿山解决排土场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或避免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有效防治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双胜镇龙头山凝灰岩矿为例,对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重点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一级。现状评估将评估区分为矿区道路、探槽、其他区域(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预测评估将评估区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较轻区3个区。其中,露天采场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碎石加工场、表土存储场、排渣场为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办公生活、矿区道路区为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研究为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