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脆硫铅锑矿与铁闪锌矿的浮选行为及其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脆琉铅锑矿与铁闪锌矿两种矿物的基本浮选行为以及铅锌浮选分离中NaCN的作用机理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脆硫铅锑矿的天然可浮性好于铁闪锌矿,石灰对脆硫铅锑矿物的可浮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吸附量测定表明,NaCN对脆硫铅锑矿物表面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黄药解吸能力都弱于铁闪锌矿。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可以抑制硫化矿的小分子有机抑制剂甘油基黄原酸钠,通过浮选试验考察了该抑制剂对硫化矿物的浮选抑制行为。结果表明,用丁黄药作捕收剂,在甘油基黄原酸钠存在下铁闪锌矿能被Cu^2+活化从而具有良好的可浮性,而黄铁矿不能被Cu^2+活化,从而实现两种矿物的选择性分离。通过动电位分析表明,甘油基黄原酸钠在有Cu^2+存在条件下不能阻止丁黄药的阴离子在铁闪锌矿表面的吸附,但能阻止丁黄药的阴离子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与浮选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白钨矿是钨金属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脉石多为萤石、方解石和石英,因表面性质相似而难以获得合格的精矿指标。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红外光谱(FTIR)分析、接触角分析和Zeta电位分析,研究了羧化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腐植酸钠及组合抑制剂在白钨矿与萤石和方解石常温浮选分离过程中药剂吸附行为及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羧化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腐植酸钠较强地抑制了萤石和方解石,白钨矿也受到略微影响,可浮性差异较小;将木质素磺酸钠与腐植酸钠按质量比4∶1进行组合,命名为DWC 1作为抑制剂进行浮选,白钨矿与2种脉石可浮性差异较大。红外光谱、接触角和Zeta电位分析表明,DWC 1在白钨矿表面吸附程度要远小于萤石和方解石,且主要吸附形式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4.
利用纯矿物试验研究了抑制剂 CK的磁处理对铜硫两种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采用接触角测试及矿物表面吸附量测试对磁处理强化黄铁矿抑制机理进行了探讨。与常规浮选相比较 ,磁场可强化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 ,促进抑制剂 CK在黄铁矿矿物表面的吸附 ,增加矿物表面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在丁基铵黑药作用下,矿浆pH对硫酸铜未活化和活化铁闪锌矿的浮选试验,以及铁闪锌矿表面ζ电位及红外光谱测定,探讨了丁基铵黑药体系下,铁闪锌矿的浮选行为及其表面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铁闪锌矿在弱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可浮性较好,Cu2+对其有较强的活化效果。丁基铵黑药在铁闪锌矿表面为化学吸附,其表面生成双黑药,加入Cu2+后在铁闪锌矿表面生成正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铜,使铁闪锌矿可浮性得以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在氰化钠抑制剂作用下,进行了黄铁矿、闪锌矿纯矿物在丁基黄药和乙硫氮体系下的浮选试验,为氰化尾渣中黄铁矿与闪锌矿的回收进行基础研究。并通过Zeta电位、红外光谱、接触角检测手段,确定硫化矿有氰浮选试验的最佳条件及相应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6.0,乙硫氮浓度为6.0 mg/L时,氰化黄铁矿最大回收率达69.15%;而当pH值为9.0,丁基黄药浓度为10.0 mg/L时,氰化闪锌矿最大回收率达80.62%。接触角检测结果表明丁基黄药和乙硫氮的加入提高了氰化矿物表面的接触角。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丁基黄药和乙硫氮在氰化矿物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Zeta电位检测结果表明丁基黄药和乙硫氮在氰化矿物表面发生了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7.
Ca(OH)2体系中铁闪锌矿和磁黄铁矿的电化学行为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高碱高钙电位调控浮选工艺应用于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分离的可能性,研究了铁闪锌矿、磁黄铁矿在饱和Ca(OH)2体系中与乙硫氮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Ca(OH)2体系中,铁闪锌矿和磁黄铁矿表面都有一个不断被强烈氧化的电极过程,并生成SO4^2-离子。但当体系中存在捕收剂乙硫氮(D^-)时,两种矿物的电化学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铁闪锌矿表面吸附有弱疏水性的Zn(OH)D和少量疏水性的ZnD2,但这种吸附是不紧密的;D-难以附着在氧化的磁黄铁矿表面,但在未氧化的活性磁黄铁矿上会形成电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吸附量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阿仑膦酸钠对萤石与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考查阿仑膦酸钠在两种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在仅添加油酸钠时,萤石与方解石在pH值7~12区间内都具有较好的可浮性,难以分离。在添加阿仑膦酸钠后,萤石与方解石的可浮性出现差异,可以实现两者浮选分离。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吸附量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在萤石表面的吸附量较少,对其表面润湿性影响较小,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大,对其表面润湿性影响较大。阿仑膦酸钠中的两个磷酸基团与方解石表面的钙原子结合,阻碍了油酸分子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使得方解石被抑制。  相似文献   

9.
铁闪锌矿无捕收剂浮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铁闪锌矿的自诱导和硫诱导无捕收剂浮选行为,结果表明,铁闪锌矿在弱酸性矿浆中可以实现自诱导浮选,通过药剂调控矿浆电位,得出了不同pH条件下,回收率-矿浆电位关系和浮选电位上下限-pH关系。通过矿物表面提取,探讨了铁闪锌矿表面氧化的机理,中性硫可能是主要疏水体。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铁闪锌矿具有硫诱导无捕收剂浮选。  相似文献   

10.
铜离子活化的锌矿物易浮难抑,导致铜锌共生硫化矿浮选分离成为选矿领域的一个难题,添加络合剂是抑制铜离子对锌矿物活化的有效手段。以乳清蛋白作为铜离子络合剂,考察其对铜离子活化铁闪锌矿及阻止铜离子活化铁闪锌矿的抑制效果,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及动电位分析相关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乳清蛋白后被铜离子活化铁闪锌矿的回收率由44.69%降到了2.56%。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等检测结果表明,乳清蛋白在碱性矿浆条件下分解成氨基酸,形成典型的弱场强配体,并通过络合作用与矿浆中的铜离子紧密结合。同时,乳清蛋白会以化学吸附的方式覆盖在铁闪锌矿表面,阻碍铁闪锌矿表面的硫离子与铜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从而防止铜离子活化铁闪锌矿。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人工混合矿浮选实验和润湿接触角测试, 考察了闪锌矿与磁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因素, 并研究了浮选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 磁黄铁矿影响闪锌矿的浮选并显著降低浮选锌精矿品位。捕收剂与抑制剂在两种矿物表面发生了竞争吸附 在闪锌矿表面, 丁基黄药的吸附能力要强于腐植酸钠;而在磁黄铁矿表面, 腐植酸钠的吸附能力要强于丁基黄药。研究结果表明, 适宜用量的捕收剂配合抑制剂可以较好地实现锌硫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12.
石天宇  张覃 《矿冶工程》2015,35(6):49-53
使用新型阳离子捕收剂AY对胶磷矿和石英进行了纯矿物浮选试验, 采用粉末接触角、Zeta电位、红外光谱及吸附量测定等方法对捕收剂AY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 采用硫磷混酸作为胶磷矿抑制剂, AY作为捕收剂可实现胶磷矿和石英的分离。石英表面零电点小于胶磷矿, 捕收剂AY可使石英和胶磷矿表面电性正移, 石英正移幅度大于胶磷矿; 捕收剂AY在石英表面发生物理吸附, 混酸可以抑制捕收剂在胶磷矿表面上的吸附, 捕收剂AY在石英表面吸附量高于在胶磷矿表面上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微细粒白云石矿浆体系分散行为,通过纯矿物沉降试验,考察了矿浆pH值、分散剂种类(ZSC、ZSS、ZSP-1、ZSP-2、ZSP-3)及其添加量对白云石分散率的影响并采用Zeta电位、红外光谱分析、润湿接触角测量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不添加分散剂时,pH值对体系分散影响较大,碱性条件下微细粒白云石分散率可达到20%,优于酸性条件(分散率5%);分散剂对白云石矿物分散能力强弱顺序为ZSP-1>ZSP-2>ZSP-3>ZSS>ZSC。分析表明,不同种类分散剂在微细粒白云石表面主要以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形式共同作用,分散剂通过改变矿物表面Zeta电位使颗粒间静电斥力增强,以及降低矿物表面接触角,使颗粒表面亲水性增强,从而提高矿物颗粒间距来强化白云石的分散。  相似文献   

14.
高效组合抑制剂D1对钨矿物和含钙矿物抑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钨矿物和含钙矿物浮选分离,采用一种高效的组合抑制剂,强化对萤石、方解石等含钙脉石矿物的抑制。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抑制剂D1能有效地抑制萤石和方解石,而对于白钨矿和黑钨矿可浮性未产生较大影响。实际矿石试验结果表明,经一次粗选可得到WO3品位为4.56%、回收率为82.34%的钨粗精矿。并通过考察组合抑制剂D1在白钨矿、黑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四种矿物表面ζ-电位的变化和M2+吸附量,初步探讨了抑制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硅酸钠(水玻璃)、阿拉伯树胶和 Na_5P_3O_(10)。对矿物表面ζ-电位和以油酸钠浮选方解石、磷灰石和白云石的影响。所有三种药剂对矿泥均有分散剂和抑制剂的作用。Na_5P_3O_(10)。通过吸附于矿物表面的阴离子上并提高了负的ζ-电位使矿物分散。在油酸盐存在下,它降低捕收剂的吸附,引起  相似文献   

16.
铁闪锌矿与磁黄铁矿浮选分离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性介质中,使用组合抑制剂一氯化钙与腐殖酸钠,成功地分选经大量铜离子活化并被丁基黄药捕收后的铁闪锌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物。人工混合矿物浮选分离表明,在介质pH6.3~8.2之间进行一次浮选,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中当介质pH为7.2时,获得的锌精矿含锌为43.9%,锌回收率95.14%。分选机理表明,组合抑制剂不能解吸矿物表面吸附的疏水物质──黄原酸亚铜,钙离子能选择吸附在磁黄铁矿表面上,继与腐殖酸钠络合生成凝絮状腐殖酸钙胶团,其强烈的亲水性使磁黄铁矿受到抑制,而铁闪锌矿几乎不吸附钙离子和腐殖酸钙,故仍保持良好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17.
丁黄药体系铁闪锌矿的浮选行为与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丁黄药为捕收剂时铁闪锌矿的浮选性质, 在酸性条件(pH <6)下, 其回收率约为60%, 在pH>8 的碱性条件下, 其回收率急剧下降;pH=6.0 时, 铁闪锌矿在0.2 ~ 0.6 V 的电位区间, 回收率大于50%;pH=9.18 和pH =11.0 时, 无论怎样调节矿浆电位, 铁闪锌矿浮选回收率低于50 %。从热力学的角度而言铁闪锌矿与黄药的作用有可能产生双黄药X2 和黄原酸锌ZnX2, 但ZnX2 稳定存在的区域不大。采用循环伏安电位扫描研究方法, 研究了丁黄药在铁闪锌矿表面的电化学作用机理, 丁黄药在铁闪锌矿表面的吸附和氧化形成疏水性物质的反应不明显;在高碱条件下, 铁闪锌矿自身的氧化严重阻滞了丁黄药在其表面的吸附和氧化形成疏水性物质。电化学试验结果与浮选试验结果能较好地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接触角试验、zeta电位测量和总有机碳(TOC)检测,研究一种新型N-16捕收剂对磷灰石和方解石的浮选行为。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在碱性条件下,N-16捕收剂对磷灰石具有较好的捕收效果,而对方解石捕收效果较差。N-16与磷灰石和方解石作用后进行了接触角测量,相对于方解石,磷灰石表面具有更好的疏水性。随后,通过zeta电位的测量可知,添加了N-16捕收剂后,磷灰石的表面电位变得更负,这是因为N-16解离后,捕收剂阴离子吸附在了磷灰石表面。TOC检测结果表明,磷灰石比方解石吸附了更多的捕收剂,造成磷灰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铁闪锌矿的新型活化剂X-45和常规活化剂硫酸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铁闪锌矿纯矿物和人工混合纯矿物浮选试验研究,并通过测定接触角和分析疏水聚团现象探究其浮选行为机理。由试验结果可知,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新型活化剂X-45对铁闪锌矿的活化能力和选择性均优于常规活化剂硫酸铜,且对矿浆环境的适应性也更强。为X-45的工业化应用及进一步提高铁闪锌矿的利用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硅孔雀石浮选回收率,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异戊基黄药与水杨羟肟酸对硅孔雀石硫化浮选行为的影响,通过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药剂与硅孔雀石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捕收剂的作用效果好于单一捕收剂,可以将硅孔雀石的浮选回收率提高了18.82个百分点;组合捕收剂会使矿物表面接触角增大,负电性增强,使得药剂在矿物表面产生更强的化学吸附,从而提高了硅孔雀石的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