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商道型古村镇在我国各地大量兴起,对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稳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上伏历史文化名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集镇。本文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上伏古村的价值特色、保护与利用策略等进行深入研究,并试图进一步探讨山西商道型古村镇的保护与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1.概况石淙头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南38km,地处陕、晋、豫三省交界。旧时曾是晋南地区通往河南、陕西太行古道上的重要站点。明清时期,商贾云集,贸易昌盛,设有官家驿站,是一个跨区域的文化、贸易中心。据县志、碑文及建筑推断,古村的历史至少可上溯至元末,明初已初具规模。石淙头村是一处以明清时期晋商家族聚居地建筑景观和独特山水风光为特色的历史村落。村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座座深宅大院,古朴典雅,系明清时期沁  相似文献   

3.
1.古村群概况安义古村落群位于南昌市安义县西南约10km的西山梅岭之麓,地势东高西低,由长埠镇罗田村、水南村和石鼻镇京台村三大古村落构成。三个村落自唐末至明初陆续建村,大量乡土建筑留存至今,如麻石板古商道、古井、古樟、古戏台、石牌坊、完整的地下引排水涵道,以及古民居  相似文献   

4.
古村渼陂     
陂古村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庄山环水绕、风景优美、民风纯朴、天然形胜。陂古村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目前,陂古村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全国受此殊荣的三十六个古村之一,此外还荣获了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科普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等五个省级荣誉称号。在陂村内,古建筑数量众多、类型齐全、规模宏大,有许多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现有367栋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5.
明清山西商人通过经营盐业、茶业和票号成为雄踞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商业集团,财富的积累使山西商人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商业空间。纵观百年来晋商的时空发展和演变,晋商会馆的时空分布反映了晋商的商业发展过程和经商足迹。晋商会馆在地理分布上呈现沿商道线路、集镇渡口聚集的特征,作为商道沿线重要的历史见证,晋商会馆是此类文化遗产线路上重要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明清山西商人通过经营盐业、茶业和票号成为雄踞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商业集团,财富的积累使山西商人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商业空间。纵观百年来晋商的时空发展和演变,晋商会馆的时空分布反映了晋商的商业发展过程和经商足迹。晋商会馆在地理分布上呈现沿商道线路、集镇渡口聚集的特征,作为商道沿线重要的历史见证,晋商会馆是此类文化遗产线路上重要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东源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全村均为曾姓,是曾子的一支嫡传后裔。东源古村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村内现存有各类明清传统建筑74栋,古村聚落形态清晰完整,是一个明清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对研究古代建筑思想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古村的建筑装饰艺术、砌体结构等方面的工艺质量整体水平很高,在石作、砖作、木作等方面的精湛工艺水平,在整个南方原生态村庄中也是难得一见。2014年3月,东源曾家村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  相似文献   

8.
晋商大院居住形态及美学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晓芳 《山西建筑》2010,36(20):15-16
以晋中地区的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静升村王家大院等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晋商老宅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空间布局、院落组织,揭示了明清时期晋商大院传统聚落与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关系,折射出了晋商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6,(7)
平遥传统民居大门装饰艺术的独特性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背景、历史人文等多方面的影响下逐步发展形成的。平遥为晋商文化的发源地,门文化、门装饰中也无处不渗透着晋商文化所秉承的"儒商相通"、"诚实守信"、"义利并举"、"商学传家"的做人经商理念。本文通过对大门各装饰构件组成、特征、纹样使用倾向等方面的研究,发掘大门装饰中的价值取向与晋商文化的关联,以及晋商文化在大门装饰上的渗透表达。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
武陵山片区的古村古寨古镇资源众多,小古村古寨古镇更多。"小"基本上是武陵山片区古村古寨古镇的本质特点。这些古村古寨古镇在规模上无法和丽江、凤凰、长汀、平遥古城相比。从历史的角度也无法和云南的束河古镇、沙溪古镇、和顺古镇相比。但从地理环境、民风民俗、文化内涵来看却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靖州岩脚古侗寨就很具代表性。其保护策略概括起来就是"生态、民族文化、特色"大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11.
阮仪三 《城市规划》2006,30(6):I0001-I0002
渼陂古村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吉安市东南部,赣江支流富水河(亦称“王江”)南岸。梁氏家族世居于此,是一个耕读并重.农商并立、文武并举、义利并蓄、庐陵文化与红色文化并存.人文历史和自然田园风光和谐统一的历史文化古村。  相似文献   

12.
有句话说,"五百年的风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风景看山西"。山西的古、山西的朴、山西的拙、山西的淳,凝聚成了华夏文明的魂。而说起山西的古镇,平遥是声名赫赫的,张壁却一直鲜为人知。张壁古堡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度CCTV"魅力中国"系列评选的"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也是第二批入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堡内地上城池古堡、地下"万米长城",堪称世界之最。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古地道、元代戏台、金代墓葬、明清民居文化等一系列华夏文化精髓,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山西,现存元明清时期的民居有近1300处,其中晋中地区的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静升村王家大院等晋商大院最具山西传统民居独特的审美特征,通过分析其空间布局、院落组织,揭示了明清时期晋商大院传统聚落形态与当时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文化蕴含密切相关,折射出了晋商独特的"天人合一"、恪守礼教的文化底蕴和极富山西民俗文化精髓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9)
古村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陆巷古村作为"江南太湖第一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苏州东山镇陆巷村为例,简述陆巷古村文化旅游资源概况,指出古村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旅融合"下的陆巷古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1.曾家古村概况曾家古村又名"务义港曾家清代建筑群"。据《武城曾氏重修族谱》记载,"务义港曾氏"源自山东省济南府嘉祥县南20km的南武山西元寨,战国时期南迁至湖南长沙,后迁至江西庐陵(今吉安),再后由曾先公(其有子曾柏仕、曾云仕、曾在仕)迁往贵溪县南约50km处的耳口乡务义港村。作为首批江西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曾家古村落背依云台山,前临泸溪河(又名务义港),清代聚落群依山势、沿务义港驳岸地带建设,风貌较为完整,是赣东地域优秀历  相似文献   

16.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了促进传统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建设,文章以河北蔚县石家庄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发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具体从村庄保护区范围划定、古堡内建筑保护规划、古堡内街巷保护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及新村建设与古村保护规划五个方面对石家庄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进行了探析,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1.概况何君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县城西侧,至今已有千年的建村史,以吴姓为主,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太医博士、加轻车都尉吴铁镜与其子太医院院正吴杏林,自江西永丰县肇基于何君村,吴铁镜遂为古村的吴氏始祖,伫立于村中的吴氏大宗祠和祖坟,见证了何君村历史脉络与宗族文化的延续。古村当中一条清溪(赣江支流)自西向东蜿蜒穿过,溪流两侧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村内分布有大量的古樟树、古银杏,十  相似文献   

18.
正良户古村从二○○七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来,在保护和发展之路上已经走了十余年。这期间,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作为古村保护和开发的一分子,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处理好政府、投资人、村"两委"、村民之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是研究晋商文化的重要对象。在凝聚着智慧和思想的晋宅建筑中,无不渗透具有独特魅力的晋商文化。以山西平遥云锦成民俗客栈为例,分析了晋商大院文化在酒店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延伸。  相似文献   

20.
粤北新田古村,建村于公元315年,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始于西晋,历经唐宋元明清等五个朝代,既是一部内涵精深博大的古村史,又是一部积淀深厚的古建筑文物史,尤以祠堂建筑保存最为完好,最有历史价值。古村仍保留有上古遗风的"姓氏节",是少有能保留这种古老习俗的古代村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