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钒钛磁铁矿相对于普通磁铁矿而言,具有矫顽力高、剩磁大的特点。攀西某钒钛磁铁矿选矿厂原矿中磁抛尾后一段磨矿分级系统存在严重的磁团聚现象,为消除这一影响,可在矿浆进入一段螺旋分级机前进行脱磁。实践表明:分级机给矿经脱磁后,溢流-0.074 mm含量提高9.10个百分点,返砂-0.074 mm含量降低5.43个百分点,分级效率提高18.54个百分点,球磨机处理能力提升15.25%;脱磁器可以有效地消除磁团聚现象,降低一段磨矿返砂-0.074 mm含量,提高螺旋分级机分级效率。  相似文献   

2.
袁腾  赵礼兵 《现代矿业》2018,34(9):241-242
针对司家营铁矿选矿厂磨矿分级系统螺旋分级机与磨机台时产能不相匹配,分级效率低,影响流程指标稳定及台时产能进一步提高的问题,通过考察研究,实施了一段使用FX840平底旋流器替代原Φ3 m螺旋分级机,二段使用Φ500 mm平底旋流器替代原锥形旋流器的改造方案。优化后有效改善了磨矿分级产品粒度组成,提高了分级效率,一段分级效率提升15.81个百分点,分级溢流细度(-0.074 mm)提升了11.46个百分点,二段分级溢流细度(-0.074 mm)稳定到70%左右,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山开发公司选铁厂三段分级效果差及铁精矿品位低下的问题,进行了细粒级水力旋流器替代三段沉没式单螺旋分级机的研究。生产实践表明,使用细粒级水力旋流器后,三段磨矿分级的循环负荷提高,磨矿效率提升,精矿-0.074 mm含量从86.3%提高到92.37%,全铁品位从62.10%提高到63.60%,该工艺解决了开发公司选铁厂精矿铁品位低下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马文选 《矿山机械》2003,31(2):53-53
我公司拜耳法原矿浆生产采用格子磨加螺旋分级一段闭路磨矿回路,磨矿规格为φ3.6×4.5m,与之配套的是φ2.4m沉没式双螺旋分级机。由于分级机返砂能力过小,分级机能力与磨机能力严重失衡,造成产能低、指标差,分级机断轴频繁,磨机内衬损坏严重。 1994年,我公司在1#格子磨成功地开发出格子磨一旋流器一段闭路磨矿新工艺。该工艺采用水力旋流器替代螺旋分级机作为格子磨排矿的分级分离设备,旋流器底流返回格子磨,溢流作  相似文献   

5.
田艳红  周咏 《金属矿山》2019,48(11):68-72
研山铁矿地表超贫赤铁矿石选矿厂受矿石性质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工艺过程与生产指标稳定性差,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现节能提质、降本增效目标,在进行了系统的工艺流程考察和工业试验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工艺技术优化:①将粗细粒分级旋流器沉砂嘴直径增大10 mm,使溢流与沉砂的产率比从35%∶65%优化为20%∶80%。②将一段磨矿分级系统的低铬钢球更换为高铬钢球,将[?]120 mm+[?]100 mm钢球变更为[?]100 mm+[?]80 mm+[?]60 mm钢球(级配2∶4∶2),沉砂嘴规格直径缩小10 mm情况下,球磨机内再无破碎或变形的小钢球,返砂比由450%降为250%~300%,球磨机处理能力提高约70 t/h。③将二段旋流器给矿渣浆泵由200ZJ-I-A65型更换为250ZJ-I-A65型,配套电机功率提高65 kW,二段球磨机装球率提高4个百分点情况下,旋流器组开启台数由5台调整为4台;在旋流器给矿压力提高20 kPa、给矿浓度下降9.99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旋流器分级效率提高了19.14个百分点,二段磨矿浓度显著提高3.74个百分点;球磨机在给矿-0.074 mm含量下降3.80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排矿-0.074 mm含量大幅度提高5.40个百分点;④通过限定螺旋溜槽的分选浓度、及时调整集矿滑块的位置显著改善了螺旋溜槽的分选效果;将浮选抑制剂苛化淀粉、捕收剂GK68一次性加入搅拌槽改为将苛化淀粉分别加入搅拌槽和扫选3浮选槽中、GK68分别加入搅拌槽和精选浮选槽中。经过上述多项工艺技术优化,综合精矿品位稳定在65%左右,精矿合格率由32%提高到80%以上,尾矿品位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工艺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田艳红  周咏 《金属矿山》2020,48(11):68-72
研山铁矿地表超贫赤铁矿石选矿厂受矿石性质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工艺过程与生产指标稳定性差,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现节能提质、降本增效目标,在进行了系统的工艺流程考察和工业试验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工艺技术优化:①将粗细粒分级旋流器沉砂嘴直径增大10 mm,使溢流与沉砂的产率比从35%∶65%优化为20%∶80%。②将一段磨矿分级系统的低铬钢球更换为高铬钢球,将[?]120 mm+[?]100 mm钢球变更为[?]100 mm+[?]80 mm+[?]60 mm钢球(级配2∶4∶2),沉砂嘴规格直径缩小10 mm情况下,球磨机内再无破碎或变形的小钢球,返砂比由450%降为250%~300%,球磨机处理能力提高约70 t/h。③将二段旋流器给矿渣浆泵由200ZJ-I-A65型更换为250ZJ-I-A65型,配套电机功率提高65 kW,二段球磨机装球率提高4个百分点情况下,旋流器组开启台数由5台调整为4台;在旋流器给矿压力提高20 kPa、给矿浓度下降9.99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旋流器分级效率提高了19.14个百分点,二段磨矿浓度显著提高3.74个百分点;球磨机在给矿-0.074 mm含量下降3.80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排矿-0.074 mm含量大幅度提高5.40个百分点;④通过限定螺旋溜槽的分选浓度、及时调整集矿滑块的位置显著改善了螺旋溜槽的分选效果;将浮选抑制剂苛化淀粉、捕收剂GK68一次性加入搅拌槽改为将苛化淀粉分别加入搅拌槽和扫选3浮选槽中、GK68分别加入搅拌槽和精选浮选槽中。经过上述多项工艺技术优化,综合精矿品位稳定在65%左右,精矿合格率由32%提高到80%以上,尾矿品位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工艺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任瑞晨  宋金虎  程明  庞鹤  卢智强 《煤炭学报》2015,40(5):1143-1147
针对河北唐山地区煤炭黏土含量大、多高灰细泥、浮选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磨矿、小锥角水力旋流器脱泥、分步释放浮选等试验方法进行了浮选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50 mm与75 mm旋流器串联脱泥工艺,底流和溢流灰分差值为13.05%,说明旋流器串联脱泥工艺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能分离部分高灰细粒级煤泥,对底流进行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研究,在保证精煤质量前提下,精煤产率也相应得到提高,说明采用小锥角水力旋流器对原煤泥进行浮选前脱泥,能够有效降低高灰细粒级对浮选的影响,提高精煤的浮选效率;浮选尾煤灰分仍然较低,为38.27%,对低灰尾煤进行磨矿-脱泥-浮选试验,精煤产率为35.47%,综合精煤产率(占全级)相比较原煤泥直接浮选提高率达54.20%。  相似文献   

8.
<正>北方铜业铜矿峪选矿厂设计生产能力600万t/a,原矿硬度系数f=13~14,采用一段闭路磨矿分级系统,配置3台MQY 5.03×8.5溢流型球磨机、6台渣浆泵、3台7-Ф660水力旋流器。球磨机排矿通过6台渣浆泵(其中3台整体备用)扬送矿浆至3台水力旋流器组进行分级,旋流器溢流(细度为-0.074 mm占68%)自流至3台Ф4.5 m×4.5 m的搅拌槽中进行浮选前调浆,旋流器底流返回至球磨机再次磨矿。  相似文献   

9.
刘建平  高雪婷 《现代矿业》2015,(2):64-66,69
针对某选矿厂Ⅰ段磨矿分级作业分级效率低、溢流细度较粗的问题,考虑到采用水力旋流器替代螺旋分级机分级所面临的技术难点,通过工业试验确定水力旋流器规格和参数。结果表明:Ⅰ段磨矿分级采用FX-710(140 mm)旋流器替代原螺旋分级机,磨矿效果和分级指标明显改善,粗选回收率得到提高,达到了用水力旋流器替代螺旋分级机优化分级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司家营铁矿选矿厂氧化矿系统采用FX840-GX-P型平底旋流器代替2FLG-3000mm型双螺旋分级机后,磨矿分级效率大幅提高,且一次分级溢流粒度在一定程度上变细。磨矿效率由改造前的0.99t/(m3·h)提高到改造后的1.35t/(m3·h),-0.074mm粒级产量每小时增加16.81t。一段旋流器给矿泵的过流件寿命也由改造前的4个月增加到改造后的5个月。  相似文献   

11.
许建中  史英祥 《选煤技术》2015,(2):39-42,46
为改善煤泥分级与分选效果,三交河矿选煤厂采取了加强原煤脱泥筛的生产管控,调整分级旋流器参数和振动弧形筛筛缝,增设振动弧形筛喷水等一系列整改措施,使分级旋流器入料中1 mm粒级含量下降4.89个百分点,分级效率提高11.08个百分点,0.25 mm粒级煤泥的回收及0.074 mm粒级细泥的脱除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选煤厂精煤产率,降低了浮选入料量与浮选药剂消耗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选矿厂多数采用磨矿机-螺旋分级机或磨矿机-水力旋流器的磨矿回路,少数选矿厂采用磨矿机-水力旋流器-细筛回路。水力旋流器已成为重要的分级设备。然而,当前所用的分级设备,均存在分级效率低的问题。水力旋流器常有溢流跑粗、底流夹细,分级效率在27~60%左右,即约有40~60%合格的矿粒返回磨机,螺旋分级也约有60%的合格矿粒被返回磨机。如克里沃洛采选公司第三段磨矿回路,水力旋流器沉砂中含72~80%合格的粒级产品,分  相似文献   

13.
吴杰  陈珺 《矿冶》2017,26(3):29-33
某锡铜硫化矿选矿厂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矿石性质的变化,原磨矿分级流程难以适应新的生产要求。生产实践表明,通过改造磨矿分级工艺流程、优化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棒磨机磨矿技术效率(-0.074 mm)提高10%;1~#、2~#水力旋流器分级效率(-0.074 mm)分别提高10.54%、13.28%,入选物料中不合格粗粒级(+0.2 mm)含量降低了2.69%,过粉碎粒级(-0.019 mm)降低了8,08%,易于选别的粒级(-0.2+0.037 mm)增加了6.91%。明显改善了入选产品的粒度组成,提高了设备的作业效率,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某金矿通过破碎腔型优化及智能给矿,使破碎小时处理量增加约33t/h,碎矿最终产品粒度-12mm含量由80%提高到约83%;通过降低入磨粒度,优化磨矿分级流程实现精确化磨矿,旋流器溢流细度-0.074mm含量由51%提高到53%,选矿日处理能力由原来的10 000t/d提高到10 500t/d。同时,通过对旋流器结构优化提高分级效率,消除旋流器溢流中粗粒,优化磨矿产品粒度组成,使磨矿产品尽量集中易浮区间内,为后续选别提供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格子磨系统作为矿浆制备的关键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格子磨加旋流器一段闭路磨矿流程是目前拜尔法原矿浆制备工艺提高磨矿效率、保证矿浆细度的最佳选择[1]。1存在的问题某公司在氧化铝生产中选用了格子型球磨机进行矿浆制备,其工艺流程为格子磨+旋流器的闭路式磨制工艺(见图1)。格子磨原设计的配套分级设备是2FC-2400分级机,扩产改造后,增加了旋流器。旋流器底流返入给料器罩,由与格子磨同步转动的勺式给料器给入格子磨内。  相似文献   

16.
为使业界系统了解分级设备的基本信息,在重点概述了螺旋分级机、水力旋流器和斜板分级机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基础上,指出传统螺旋分级机具有结构和操作简单、运行可靠、处理量和分级效率稳定、传动功率较小、生产成本较低、返砂含水量小、无需辅助设备、配置容易等优点,尤其适合一段闭路磨矿流程,但存在体积大、价格高、占地面积大、分级效率不高等不足;水力旋流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分离粒度细、处理量大、无运转或驱动部件、分级效率高、作业指标可调节等优点,尤其适合二、三段闭路磨矿流程,但存在影响分级指标的因素较多、对给矿量稳定的要求较高、给矿量不稳定时分级效率低、能耗和生产成本较高等不足;斜板分级机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处理量大、无运转或驱动部件、分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能耗低、无需辅助设备、给矿量稳定,缺点是设备高度高,与磨机配合形成闭路磨矿的难度相对较大。最后总结了复合式圆筛螺旋分级机、多段圆锥螺旋分级机、斜窄流螺旋分级机、变径水力旋流器、新型异构水力旋流器、新型GTZ旋流器、CZ系列高效旋流器等改进型分级设备的情况,指出这些改进设备普遍具有分级效率更高、沉砂夹细和溢流夹粗少、耐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赤铁矿选厂实际生产运行时铁精矿品位较低而尾矿铁含量偏高的问题,在分析原矿性质的基础上,对两段磨矿分级—弱磁选—强磁选—强磁精矿1粗1精3扫反浮选选矿全流程进行考察,以查明问题原因。结果表明,因原矿性质相比设计时变化较大,磁性铁含量降低,赤(褐)铁增加到83.15%,造成一、二段强磁选作业处理量大幅增加,强磁选尾矿铁含量升高;二段旋流器溢流细度较粗(-0.074 mm 86%),导致反浮选精矿铁品位较低。提出加强研究原矿性质、合理配矿,一段、二段强磁选作业各增加1台强磁选机,改造二段旋流器给矿泵、增大反浮选给矿细度等优化建议,以改善选矿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某铜矿尾矿库拟采用中线法筑坝工艺,根据工艺需求需旋流分级作业。本文通过旋流分级试验,分析了旋流分级效果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旋流器的规格尺寸、参数配置;从而满足设计要求的分级后底流粗砂粒度按-0.074mm含量小于20%、底流粗砂产率≥25%、底流粗砂排矿浓度≥60%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9.
某铜矿尾矿库拟采用中线法筑坝工艺,根据工艺需求需旋流分级作业。本文通过旋流分级试验,分析了旋流分级效果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旋流器的规格尺寸、参数配置,从而满足设计要求的分级后底流粗砂粒度按-0.074mm含量小于20%、底流粗砂产率≥25%、底流粗砂排矿浓度≥60%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入洗原煤煤泥含量不断增大,致使水力旋流器底流中细粒级物料含量增大、分级效率降低的问题,邢台矿洗煤厂从影响旋流器分级效果的结构参数、操作参数和入料性质等方面入手,逐一探索改进,并解开系统内闭路循环,优化原有工艺流程。实践表明:通过对旋流器进行改造和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有效改善了旋流器底流夹细问题,提高了旋流器的分级效率。在分选参数不变的情况下,CSS溢流灰分由改造前的23.08%下降到18.04%,+0.18 mm粒级产率占总溢流的比例由改造前的59.96%提高到75.29%,底流灰分增加了7.9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