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淮北市地质花园建设工程为例,对区内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估。认为施工工程发生岩溶塌陷灾害的危害程度小,危险可能性也小。依据评估区的地质灾害种类,进行了危险性分区,将区内分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就基坑边坡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对于确保该区后续工程建设安全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中以山西太原万柏林区为研究区,选择崩塌、滑坡两种灾害类型,以该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EM、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数据源,研究通过地貌分区、坡度约束下的ISODATA非监督分类方法提取该区的地质灾害潜在危害区,进而配合三维可视化模型对潜在危害区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解译崩塌与滑坡灾害点,最后通过野外核查方式验证、修正成果,快速得到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有21处,其中:滑坡12处,崩塌9处。地质灾害潜在危害区的确定对于工作区灾害点的快速提取具有指导意义,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刘峰 《资源与产业》2009,11(2):114-117
拟建的马1井井场公路位于通江县北部四川盆地与米仓山构造带的转换部位,该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小型滑坡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的潜在滑坡,对公路的危害程度较小。在公路建设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深路堑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失稳崩塌或滑坡,高填方软弱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路基变形失稳、岩石风化碎落等。本文基于公路工程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灾种和危险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贵州绥阳县域内地质灾害的特征,基于2021年贵州省绥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为数据基础,统计分析了绥阳县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分布,滑坡主要分布于北西部及南东部的地势相对平缓的侵蚀地貌地带,崩塌主要分布于中部及北部的边坡陡峻的沟谷及峡谷地带;区内灾害大多发生于主汛期,其影响的因素是由地貌、岩性等内因与降水、人类活动等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北部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研究该区采空塌陷、崩塌、滑坡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该区项目建设的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区内生态修复、防灾减灾、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大同侏罗系煤层开采区为研究区,针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3种灾害类型,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和1∶50 000地形图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解译得到该区地质灾害点,通过野外核查方式验证、修正成果,得到了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信息。研究区内共发育地质灾害点294处,其中,崩塌18处,滑坡10处,地面塌陷266处。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灾害点与地貌因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灾害点主要发育在0°~25°坡段内,坡向分布上则主要集中在平坡段;灾害点对区内道路与居民地的影响较大,对河流的影响较小。同时,崩塌和滑坡灾害与地面塌陷灾害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以大同侏罗系煤层开采区为研究区,针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3种灾害类型,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和1∶50 000地形图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解译得到该区地质灾害点,通过野外核查方式验证、修正成果,得到了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信息。研究区内共发育地质灾害点294处,其中,崩塌18处,滑坡10处,地面塌陷266处。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灾害点与地貌因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灾害点主要发育在0°~25°坡段内,坡向分布上则主要集中在平坡段;灾害点对区内道路与居民地的影响较大,对河流的影响较小。同时,崩塌和滑坡灾害与地面塌陷灾害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新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腹地,山地丘陵面积占99%,山高坡陡,是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在对区内地质灾害分布及发育特征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地质灾害与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关系,并就县域境内地质灾害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为区内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调查成果资料,结合室内分析,总结归纳出秭归县幅典型滑坡、崩塌主要成灾模式。典型滑坡成灾模式主要包括滑移型、冲刷型、崩滑型、碎屑流型等四种类型,典型崩塌成灾模式主要包括软弱基座型、风化卸荷型等两种类型。通过对区内典型滑坡、崩塌成灾模式及其发生发展条件、演进模式的研究,为区内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管控及工程建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煤电建设用地引发的地质灾害预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阳泉市南煤集团煤电一体化发电工程项目为例,对该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预测。指出该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本文分别对工程建设引发加剧这几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地质灾害点防治划分了等级,提出了对建设用地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各项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崩塌和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对赣州境内崩塌和滑坡案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此类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太原西山矿区为研究区,针对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这三种斜坡类地质灾害类型,以SPOT-5影像和30 m分辨率DEM为数据源,以三维可视化辅助解译加野外核查修正的方式获取到该区地质灾害点分布信息。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斜坡类地质灾害点46处,其中崩塌9处,滑坡12处,不稳定斜坡25处,解译准确率75.44%。进而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灾害点与地貌因子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灾害点主要发育于海拔1000~1500 m之间、5°~15°坡段内,坡向分布上则主要集中在东向;灾害点对区内居民地与工矿用地影响较大,对道路和河流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13.
汪璐 《现代矿业》2022,(11):22-26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属沿江城市,区内碳酸盐岩发育,地质构造复杂,滑坡、崩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较发育。依据铜陵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成果,详细阐述了该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发育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岩溶、矿山等因素的关系,总结了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可为该市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园区建设用地进行调查,预测评估区内主要地灾类型为崩塌、滑坡及地面沉降。在此基础上,运用圆弧滑动、赤平投影等方法,对上述地质灾害危险性开展了评估。总体分析认为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预测地质灾害发育中等,致灾危险性较大,综合评估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为后期工程建设和地灾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中应用证据权法进行大埔县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备选因子包含高程、坡度等10个因子,结果表明:坡度、前期降雨量等8个因子为最佳组合,拟合精度90.30%,预测精度89.90%。相应的易发性分区中,98.37%的灾害点位于中、高易发区内,表明方法在本区的崩塌滑坡易发性分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岩土是各类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们的性状制约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发育生成时间的长短。岩土体结构及构造特征的差异,是引发各类地质灾害的关键因素。统计表明,地质灾害点发育密度最大的是碎屑岩区,滑坡最大规模出现在碎屑岩区,灰岩区中发生崩塌最多。简要分析了湖北省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与岩土体类型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安徽南部属于山区地质条件,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管涌等典型地质灾害事故严重危害人类生产活动和生命安全。通过对山区各种地质灾害类型进行概述,并结合易在皖南山区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进行现场探查方法技术总结,结合探测技术发展提供应用要求,为同类地质条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FAST(中国天眼)保护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目前共有在册地质灾害132处,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已对FAST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本文以FAST保护区现有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保护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地质灾害关联模型,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孕灾条件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对区内地质灾害成因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防治措施及监测预警建议。FAST保护区滑坡地质灾害主要有“牵引式”、“推移式”两种破坏力学模式,其中小型滑坡多呈“牵引式”破坏,中型、大型滑坡多呈“推移式”破坏;区内崩塌危岩体的主要破坏模式有“倾倒式”、“坠落式”、“滑移式”。区内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因此,强降雨前后应做好地质灾害巡查防控,区内开展岩土工程活动前需做好科学评估和规划,避免人为引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地质条件复杂,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占全部地质灾害类型的95%,其分布也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点。将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分析了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大气降水、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发生的前提是需具有特定的地形地貌条件,其次受工程地质岩组类型和地质构造的制约,在此基础上,由降水、人类工程活动共同引发。  相似文献   

20.
卢氏县矿产开发引发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该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较为复杂,矿产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十分强烈,为地质灾害的形成埋下隐患,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