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高温高速密封试验台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缺少试验装置,目前国内不能对航空发动机密封装置进行全工况条件下的试验研究。研制一种能模拟航空发动机密封装置的全工况条件的密封试验台,对某刷式密封试验件进行静态和动态试验。该高温高速密封试验台能模拟航空发动机密封装置的工作温度、压力、安装方式及工作转速等工况,可对密封装置的静动态试验的泄漏量进行测量,为密封装置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某型航空发动机磁力密封装置零件无明显损伤特征的密封失效问题,对磁力密封装置静环磁性、振动工况及动环内O形密封圈压缩率与拉伸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磁力密封装置磁性比压设计过小、动环内O形密封圈拉伸率设计过大是造成磁力密封装置泄漏的主要原因。通过对O形密封圈、齿轮轴等零件的改进设计,从理论上提高磁力密封装置工作可靠性,解决密封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3.
低滞后刷式密封泄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模拟航空发动机静态和动态工况,对低滞后刷式密封的泄漏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转速、进出口压差和温度等参数对低滞后刷式密封泄漏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普通和低滞后刷式密封的试验对比,研究普通刷式密封的滞后现象,并进行低滞后刷式密封的持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滞后刷式密封具有优异的密封性能,在动态试验中,刷丝具有良好的跟随性,缓解了刷丝滞后效应;低滞后刷式密封具有持久保持优异密封性能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航空发动机石墨圆周密封接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结构受力分析,利用ANSYS分析某型在役航空发动机石墨圆周密封的接触特性,研究不同工况参数对密封环最高温度、最大变形、最大应力及接触压力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石墨圆周密封环主密封面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密封环接头处应力最大,这与应用时接头处磨损较重的实际情况相符;辅助密封面和密封跑道应力分布均匀,密封座端面应力沿径向呈梯度分布,最大应力位于密封座靠近密封跑道边缘处;随滑动速度的增大,密封环主密封面最高温度增大,而最大变形、最大应力和接触压力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石墨密封环主密封面最高温度、最大变形、最大应力和接触压力随密封压差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航空发动机计量是保证试验测试量值准确、实现单位统一的重要支撑。阐述航空发动机计量技术的内涵、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分析我国航空发动机计量发展趋势,指出计量体系建设思路,可为加快航空发动机的正向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气膜浮环密封上浮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气膜浮环的上浮性能,针对航空发动机主轴承箱的气膜浮环密封系统,建立浮环的有限元模型并提出一种上浮转速的计算方法。采用Ansys建立密封组件的有限元模型,提取浮环与跑道的径向变形,得到浮环密封的动态间隙。采用Fluent建立浮环密封偏心气膜模型,提出浮环上浮转速与泄漏率的计算流程。在先增压至工作压力再增速和先增速到工作转速再增压2种操作条件下分析各结构参数、操作参数对浮环上浮转速的影响,并搭建试验台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低压差下气膜浮环的泄漏率与偏心率呈近似二次关系,上浮力随偏心率增大而增大但会有一个畸变过程;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工程设计时应选取较小的波簧弹力,较大的节流长度。不同的操作方式下各密封参数对气膜浮环上浮性能的影响呈现很大的差异性,综合来说先增速后增压时上浮性能较好,有条件时开车前应先进行上浮性能的分析再选择操作条件施加的顺序。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涡流传感器建立一套浮环密封上浮性能试验方法,该方法可定量地判断浮环密封临界浮起转速,精确地测量浮环密封中密封环的上浮量,并通过计算得到密封环偏心率随转速变化曲线。利用该方法开展某航空发动机浮环密封不同工况条件下上浮性能试验研究,上浮量测量结果与实际位移偏差满足工程测试精度,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上浮量测量结果与实际位移基本一致,浮环密封上浮性能与密封件两边压差、介质等因素有关;浮环密封正常工作时密封环会与壳体端面产生微动磨损,浮环密封设计时需要考虑微动磨损对浮环密封性能及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刷密封内流动与密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阻抗力表示刷丝内气体流动的体积力,建立了刷密封内流动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将以速度压力为原始参数的偏微分方程转化为涡度输运方程和流函数方程,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迭代计算,得到了刷密封的流场速度和压力分布,分析了刷密封结构对密封特性的影响。计算实例与试验值误差小于8%。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航空发动机螺旋桨轴的各种密封结构,除对航空工业有使用价值外,对于在民用产品中的应用也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机械系统主要包括传动系统、润滑系统、密封系统以及主轴轴承系统这四个部分,该机械系统具有结构复杂、故障频发和涉及学科内容多等的特点,而从我国既有航空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统计数据来看,其故障发生概率始终居高不下,这与设计人员水平低下、装配手段落后以及投资力度小等的方面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探究航空发动机机械系统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规刷式密封存在的转子易磨损、刷丝之间的间隙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进而造成空隙率不均、后挡板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大小受到转子径向跳动的限制等问题,研发了一种用于气体密封的新型端面刷式密封结构,将常规型刷式密封的摩擦面由转子表面转移到与转轴垂直的端面上.端面刷式密封具有摩擦无法对转子造成破坏、刷丝排列更紧密,刷丝区孔隙率均匀、适用于更大的转子偏移、结构上有更多的选择性等特点,使密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端面刷式密封的特点,采用多孔介质模型作为刷丝区的分析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端面刷式密封泄漏流动进行了模拟,得出刷丝区承担着主要压力降,起到主要密封作用。模拟结果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得到较为一致的趋势,且试验值均高于理论值。用仿真方法讨论了一些重要参数对端面刷式密封性能的影响,可供工程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对刷式密封制造工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自制了新型端面刷式密封环.在自制的实验台架上,对端面刷式密封进行了性能测试,得到了反应端面刷式密封静态和动态密封能力的泄漏曲线,将端面刷式密封性能试验结果与文献上其他种类密封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端面刷式密封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比常规刷式密封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气液两相环境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启动过程的磨损问题,提出高压侧具有引流槽、可实现零泄漏的润滑密封端面结构。基于雷诺方程建立润滑膜流场分析模型,求解计算具有动压-润滑组合槽的机械密封性能,并与普通螺旋槽机械密封进行了性能对比,讨论高压侧引入润滑槽对液膜厚度、液膜刚度、泄漏率以及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高速性能试验及摩擦磨损试验验证计算的准确性和端面的减磨效果。端面结构在低速阶段的接触摩擦试验显示,具有组合槽的密封端面在相同的启停工况下端面摩擦因数可以有效降低50%~75%,高速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具有组合槽和仅有动压槽的机械密封在工况范围内均能保持理想的负泄漏率,说明气液两相润滑机械密封能够在工作环境中处于理想的泵送状态,实现了对润滑油的绝对密封效果。外侧深槽与动压浅槽组合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可以显著改善端面摩擦磨损状况,可为高速和超高速轴承腔气液两相机械密封端面减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许振石  樊军 《传动技术(上海)》2010,24(4):38-40,37,47
随着密封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密封技术不断得到改进,新密封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本文就几种密封技术(如磁流体密封、干气密封、蜂窝密封、刷式密封)作简要的概述及密封技术在软件开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填料静密封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对"十二五"规划的认识和体会,阐述和分析了填料静密封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航空发动机油封的带转要求,设计一套发动机带转油封启动系统。该方案采用液压马达带转的方式来代替发动机的涡轮起动机,建立小型的液压站形成动力源;形成动力传递路线为:电机带动液压泵经高压管路传递到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将动力经过齿轮、传动轴传递到发动机,将发动机转子带转到需求的转速。该方案采用一般通用型的设备,没有使用寿命和次数的限制,工作和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18.
刷式密封流场和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刷式密封区域视为多孔介质,建立刷式密封CFD数值分析模型;结合FLUENT软件,通过求解Non-Darcian多孔介质模型的能量方程和(RANS)完全雷诺平均方程的方法,研究刷式密封干涉量、转速和压比对刷式密封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EUGRN方程推到出多孔介质阻尼系数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随着压比的增大,最高温度先增大然后减小;随着转轴与刷丝束间干涉量和转速的增加,最高温度增大;在每个转速下都存在一个临界压差可使得刷丝自由端最高温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钢丝排刷式扫雪机,对该扫雪机的设计思想、结构、液压控制系统、配套动力选择、主要特点及技术性能指标等作了介绍。该扫雪机设计采用了全新的扫辊结构,整机结构简单紧凑,机动性好,全液压控制,以小型农用自卸汽车作为配套动力,使用维护方便,制造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