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均质渗透率油藏井网模型选择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实际油藏往往是某方向渗透率大于其它方向渗透率,若按均质油藏模式部署井网,会严重影响开发效果。在简化(地下流体为单相,油层等厚,水平最大主渗透率方向与最小主渗透率方向垂直,注采平衡)的条件下,建立了存在方向渗透率地层条件下流体流动基本微分方程;并给出了平面中两个水平主渗透率方向互相垂直条件下方程的解;推导出势函数及流函数表达式。采用推导出的表达式,分别计算了五点法和九点法井网注水井排与最大主渗透率方向夹角为0°、22.5°和45°时的流线分布,求出相应油井见到注入水时间及波及系数。结果表明,非均质渗透性油藏2种布井方式的油井见到注入水时间和波及系数都小于均质油藏;五点法井网以注水井排与最大主渗透率方向一致时注水效果好,九点法井网以注水井与边井连线方向与最大主渗透率方向夹角为45°时注水效果好。图4参2(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2.
非均质油藏的岩石渗透率合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惠延安  王平  郑新华 《石油学报》2007,28(2):102-104
渗透率合成方法经常应用在石油储量计算、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油藏工程研究中,主要包括垂向上不同层段渗透率的合成以及沿渗流方向不同渗透率带渗透率的合成。根据达西定律及建立的渗流模型,经过数学推导,得到垂向和水平方向两类渗流模型的渗透率合成公式。其中,垂向上不同层段渗透率的合成按流量叠加原理进行推导,而沿渗流方向不同渗透率带的合成则按不同渗透率带的压差叠加原理进行合成。结合石油地质、开发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用室内实验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的误差为0.28%-5.35%,基本上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油藏的非均质性不但表现在物性方面,更突出地反映在岩性多样性方面,本文针对胡状油田的严重非均质特点,建立了该块的岩性判别图版。研制了不同岩性的孔隙度、渗透率模型,经过取心井的检验,所研制的模型计算结果可靠,能够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计算及代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渗透率是影响储层性质的主要物理参数之一,根据大量国外研究成果和作者本人的实践,对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对渗透率的分布特征、各种均值参数的计算和比较、参数的合理性和代表性分析、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标定以及地质因素对参数计算的影响等,为油藏模拟和开发过程中渗透率参数的合理选取以及油气储量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储层各项物理参数在三维空间分布的定量描述是同藏地质模型研究的核心内容,渗透率是诸项物理参数中最重要也是定量描述的参之一,以分形技术为基础,以变序技术,局部权技术,相映技术为配套技术,对一个开发区块多口井的储层非均质渗透率地预测。  相似文献   

7.
非均质性是储集层客观存在的特征,非均质性影响油气分布、油田产量、最终采收率以及经济效益。如何有效地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一直是地质学家探讨的问题。目前能够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参数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提出了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新参数——渗透率参差系数,该参数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准确地表征储层的非均质程度。计算方法简便,可对比性强,评价标准容易建立,计算精度不受样品数量多少的影响,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概算法是油田开发设计过程中进行开发指标预测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运用一维肉体上流动理论来研究水驱油过程的规律。同时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研究油层渗透率分布的非均质状况,最后推导出非均质油藏水驱开采时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平面非均质性对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于特低渗透油藏,平面非均质性对储层的驱替效率和油气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很大。通过考虑特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征,建立一维油水非混相驱替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重点分析了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及其分布方式对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造成地层平均含水饱和度和地层压力下降,油井出口端含水率升高,驱替效率降低;在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确定的情况下,按线性增加型和先增后降型2种分布方式驱替时,驱替效果较好;在水驱油过程中,地层注入端的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规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特低渗透油层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压汞资料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对比汞饱和度为35%的孔喉半径R35值的分布与喉峰值分布,认为在同一地区,R35值分布特征表征了储层孔喉分布特征,因此,R35值分布的非均质特征表征了储层微观百均质性。对于非构造圈闭控制油藏,不同R35值分布区间的储层,其储集的流体性质不同,这与流体在非均质储层内的二次运移和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研究区域的测井、地质资料出发,通过单井储层渗透率序列计算,以分形技术为基本预测方法建立起储层非均质渗透率三维分布数据体。并以此为基础,在平面上细分沉积微相,在剖面上分析砂体的连通情况,建立起各沉积单元中相对独立的水动力单元,结合储层规模的非均质渗透率预测为完善储层地质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储层中高渗透层段剖面连通概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储层中高渗透层段剖面连通概率的计算原理和步骤,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3.
非均质油层波及系数计算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范江扎.  АБ 《石油学报》1993,14(1):92-98
对于地质构造复杂的大型非均质油田,油层作用波及系数对采出过程和最终采收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波及系数的油层宏观非均质和开采工艺因素十分复杂,难于进行仿真的公式化描述.因而,迄今尚没有一种完整而简便的非均质油层波及系数计算模型.本文在非均质油层波及系数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和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非均质油层波及系数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4.
非均质断块油藏进入开发后期,如何对高渗条带识别,成为改善严重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通过沉积微相法、测井评价方法、示踪剂监测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开展对高渗条带识别的研究,为下步措施安排提供了可靠的调整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非均质模型在实验研究中应用非常普遍,但由于无法求解非均质模型中不同区域的渗透率,给定量评价非均质程度以及深入研究采收率等重要参数带来困难。文章首先给出了井点呈对角分布的均质模型渗透率公式,并进行实验验证。非均质模型采用含高渗条带对角分布的平板模型,条带内及其余区域的渗透率各自均匀(分别为K1、K2)。应用数值模拟软件,探讨了模型在不同边界比例(条带形状)条件下的平均渗透率变化规律:拟合公式虽然具有一致的形式,但是每条曲线的拟合系数有很大差别,因而不同模型的平均渗透率(K)与K1的比值(K/K1)与边界条件无法统一;在特定模型内,只要保持K1/K2比例不变,则K/K1值保持不变。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求解非均质模型内不同区域渗透率的方法和步骤。该方法拓宽了非均质模型的研究范围,也提高了定量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油气储层压裂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低渗致密储层尤其是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的压裂技术难点,针对低渗、低孔致密油藏,提出了提高低渗透致密油藏产量的措施,阐述了3种低渗透油藏压裂液—胍胶压裂液、聚合物压裂液和清洁压裂液各自优缺点和特性,重点介绍了清洁压裂液种类和特点、成胶原理、破胶原理,展望了清洁压裂液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渗透率合成在石油储量计算、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藏数值模拟等油藏工程研究中经常遇到,主要包括垂向上不同层段渗透率的合成和沿渗流方向不同渗透率带渗透率的合成。受\"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深层高温高压凝析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与试井方法研究\"中长岩心实验研究的启发,结合石油地质、开发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用数学推导的方法推导了两类渗透率的合成公式,并用室内实验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影响变形介质气藏储层渗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变形介质气藏开采过程中,由于流体的产出,使储层岩石受力发生改变并使储层岩石发生弹塑性变形;而弹塑性变形反过来又影响到储层的渗透率。一般来说,影响变形介质气藏储层岩石渗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含水饱和度;外部因素包括上覆岩层压力、水平应力和孔隙流体压力。根据对变形介质气藏储层岩石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分析,说明了各种因素对渗透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并最终影响到气井的产能。为了给变形介质气藏的合理开采提供理论依据,认为开采前后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渗透率的影响和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