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提出了流域综合管理的概念,介绍了流域内水电站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的分布式集成方案,讨论了分布式大坝安全信息系统中控制集成和数据集成的解决方案,通过综合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流域内大坝安全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管理效益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青海电力》2012,(1):31-31
3月31日,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在成都召开"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资质认证颁证大会",向首批获得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资质的厂家颁发证书。会上,中国电科院顺利获得"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二级资质",是电力行业中唯一获得该资质的单位,  相似文献   

3.
彭道刚  卫涛  姚峻  张凯  夏飞 《中国电力》2019,52(10):11-17,25
能源互联网中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设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和标准数据传输通信协议,也将导致其面临信息安全威胁和风险。信息安全是保证能源互联网环境下分布式能源站发展的重要基石,建设安全的分布式能源站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能源电力系统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角度出发,设计了能源互联网环境下分布式能源站的体系架构,分析了分布式能源站信息安全防护对策,并通过构建的分布式能源站平台进行信息安全防护配置和应用实施分析,为分布式能源站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 Services架构的企业应用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应用集成包括3个层面的任务:应用之间的相互通信,应用之间的数据传递以及对业务流程的重新整合。Web服务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应用集成的模式,使一直以来令人头疼的企业应用集成问题有了新的解决途径。它不仅能简化企业应用集成,还能够实现以Internet为平台,开发和部署下一代商业应用,使开发人员把注意力从“如何使所开发的应用与其它应用更好地连接”转向“如何更好地实现应用的各种功能”。基于WEB Services这项新技术架构的华中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应用集成方案,给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应用集成探索实施思路,提供成功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实现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能力的角度来描述目录服务的各种功能定义,但不会针对特定的目录服务器产品给出设计定义。在分析电力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从用户、组织机构等方面设计目录中信息的存储方式,将用户的权限细分并详细分配,以保证基于此目录的服务能给用户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服务。同时结合未来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要求而定义出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目录服务的规划,并从横向和纵向2个维度描述信息化系统之间资源的集成和同步要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电力企业自身特点和目前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现状,阐述了应用和发挥XML Web服务的特长以弥补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在集成中的缺陷,达到在异构的平台上,把用不同语言实现的信息系统通过各自的通讯协议,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数据格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安全审计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准确性、分布式安全性和协同整体效能,在分析网络安全审计系统(SAS)和移动代理(MA)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利用MA技术、协同技术和审计技术的集成优势,结合分布式及MA与SAS的特点,设计并构建了基于多MA的协同新智能分布式安全审计系统(DSAS)结构模型,解决了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同时提出了DSAS的实现过程及模拟测试的构思。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实现了面向服务架构的流程管理平台。通过分析电力系统各业务应用之间流程的集成、集约化管理和流程闭环管理的需求,提出了针对电力集团企业的分布式流程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介绍了该平台的关键组件,包括流程设计器、流程客户端、流程引擎、流程管理控制台以及流程统计与分析等,以两级审批流程为例说明了基于该平台的流程交互过程。该平台支持BPMN2.0标准,提供面向各业务的流程集成及流程的集约化管理,支持流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9.
《供用电》2017,(7)
智能配用电园区含有多种类型分布式电源、多样性负荷和各种形式的储能,同时具有先进的自动化和信息系统,对其进行有效集成方能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利用。文章根据智能配用电园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智能园区配用电集成构架设计,主要研究配电一次设备与智能配电终端的融合与集成、智能配用电信息集成、实现设备与设备、智能用电设备与系统集成3个方面内容,能够实现设备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高度集成。该技术已经在天津生态城试点应用,可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新能源消纳、电网与用户的互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庞大的经济市场对电机的需求极为丰富,利用互联网建立电机信息系统,提供各类服务,包括进行电机的商务活动,其前景广阔。本文着重探讨基于互联网的电机信息系统的电子商务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前,分布式环境中的联合身份验证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为这种新的认证方式提供了一个标准规范,它同时是一个基于单点登录(SSO,Single Sign-On)标准的XML框架,允许不同的实体间交换验证、授权和其他信息。文章详细介绍了制作自定义SAML身份声明提供程序的实现过程。一旦SAML令牌被信任和验证,持有者就可以登录所有的应用系统,而不用重新进行身份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电网缺乏对分布式能源及其所接入低压配电系统的有效量测,难以分析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给配电网运行带来的显著不确定性.电力物联网技术可突破传统量测方式的瓶颈,应用于含可再生能源配电网的多级协调运行及可再生能源广域消纳.面向电力物联网的建设,阐述了可再生能源的状态感知、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然后,利用物联网感知信息,从用...  相似文献   

13.
能源互联网需要将能量流和信息流进行耦合,建立全新的能源体系,分析现有的能源互联网架构及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需求,结合目前5G网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5G网络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的大规模传感器接入和组网技术、分布式能源管理、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应用架构以及网络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 E)和信息安全4个方面的挑战。能源互联网是一次重大的能源变革,信息通信技术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综述能源互联网背景下5G网络面临的挑战,为未来能源互联网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赵丙镇  王栋  钱雪  李军 《中国电力》2021,54(7):192-197
为保障大电网安全,解决电力物联网复杂通信网络中网关抗攻击能力弱、设备集中式接入认证方式导致认证中心负荷大、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动态网关架构以及接入认证机制。将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运用到主网关的动态切换过程,形成了分布式的动态网关结构;结合门限秘密共享算法提出一种可信、灵活的分布式接入认证方式,并将接入认证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ID等数字信息存入区块链数据存储结构中以提高认证过程的安全性。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安全性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动态网关架构可以抵御物联网常见攻击,接入认证机制可以为电力物联网设备提供高度安全的接入认证保障。  相似文献   

15.
能源互联网未来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融合了电力、互联网、信息等学科的能源互联网可依照Internet理念组网。阐述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特点、框架等内容;简要介绍了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装置及能源路由器等;总结了国内外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分布式能源并网影响、高效储能技术、接口标准、信息互联系统建设、电力市场与服务完善等若干未来能源互联网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能源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和大量多种类型分布式能源不断接入给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安全管理和应用服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了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构想,拟通过物联网技术赋予电力系统灵活感知、实时通信、智能控制和可靠的信息安全等能力,不断提升电网运行控制和调度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深入提高各种类型能源之间的互动能力,将现有的电力系统转变为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的智能网络化电力能源系统。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进行说明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对异构系统信息集成模式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电力监控系统中的数据库跨平台访问技术,实现了异构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互联.电力监控系统的数据库访问服务经过中间件因特网通信引擎IcE的封装,对外提供通用的接口,在多种开发环境下,通过接口描述可以透明调用数据库访问服务,实现了异构系统之间共享类库的应用,同时解决了异构系统的互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智能电网重要组成部分的主动配电网信息安全防护问题,首先对主动配电网"发、输、配、用"电环节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参考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针对区域能源互联网提出总体安全可信防护方案,依据方案建立可信链条,保障节点、网络连接及应用的可信;最后对方案进行示例验证,数据传输、存储主要采用SM2和SM4加密算法。考虑到下行数据会有大量重复密码运算过程,采用批量认证方法,通过使用Merkle哈希树合并多认证请求,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一级部署业务系统各级用户的平滑访问,引入了反向级联认证技术.反向级联认证是在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原则的前提下,利用总部和网省两级身份认证系统,实现网省用户访问总部一级部署业务系统的身份认证方式.反向级联认证在一级部署业务系统中的成功应用,为其他业务系统进行一级部署改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经验,也充分证明了一部分业务系统率先进行一级部署改造是切实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投资风险,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