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城市的影响日趋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城市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文章将审美文化放在城市这一特殊环境内进行研究,针对现代城市这一综合性的、广阔而复杂的研究对象,提出了城市审美文化的主体概念。分析了城市审美文化主体、审美意识的复杂性,并根据城市审美文化主体数量众多且个体状况各有不同的特点将主体审美需求划分为"直观的审美需求"、"趣味的审美需求"、"艺术的审美需求"等三个层次,最后分析了城市审美文化主体审美能力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回顾禅学和诗学之间的相生相倚的渊源关系,认为严羽的"以禅喻诗"说,以"妙悟"为核心理论,把审美活动按照层次分为两个阶段,是审美主体与审美本体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审美距离是审美经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审美距离包括审美时间距离、审美空间距离、审美心理距离和审美情感距离.审美距离是沟通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一座桥梁,它是"审美无功利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距离一方面规定着审美对象的产生,另一方面又唤起主体的审美能力.这二方面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审美距离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审美距离是审美经验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美食"与"食美"已然成为推动中国人日常饮食生活不断提升的两大构成要素。"美食"即美的食,是人类美食生活物质之本,包括遵循饮食科学生产、满足实用性与审美性合一的功用、追求意境体悟三个层次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展现;"食美"即欣赏美食,是人类美食生活精神之纲,涵盖饮食实质审美、感觉审美、意境审美三个层次的由生理到心理的品评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对"绿色"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地位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并简要论及了绿色的审美变异。最后指出:美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审美意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一部色彩史也是一部衡量社会自由开放的社会史,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社会、特定时代的自由和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6.
魏晋名士崇尚"自然"而行为"放达",不甘被儒家礼法束缚。在"礼崩乐坏"的大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从道家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摆脱当时趋于僵化的世俗儒家礼法的束缚,出现了"人的自觉"。魏晋时期的"人的自觉"产生的背景与当代人的生存困境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但是当代人缺失了魏晋时期的一种审美情感,这也是当代人无法摆脱精神痛苦的根源所在。通过美育重新建筑起普遍的审美情感,使国人用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一种审美的方式来经营生活,是改变当代人生存困境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以禅喻诗"是严羽《沧浪诗话》的重要理论,然而,诗学研究发展至今日,对"以禅喻诗"本义的理解和研究却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本文指出理解"以禅喻诗"要抓住"喻"的本质,并从诗歌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深入理解《沧浪诗话》折射出来的注重审美直觉和生命的情感体验的审美主张。  相似文献   

8.
当代审美教育与"审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丑"具有审美不可替代的价值作用,美育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只有审美,还应该包括"审丑".文章从"丑"的历史性发展、"丑"的存在性价值,及其对大众文化的唯商品性和唯技术性的批判和否定意义等角度,肯定了"审丑"在当今审美文化发展中的现实作用,其重要的价值和和功能在当代审美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9.
孟郊作为中唐韩孟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立足于蹇涩的个人经历,创造出一系列以阴冷、孤寒意象为主的"酸寒"之语,开启韩孟诗派尚险重奇的创作风格,引导中唐诗坛向功利化的方向迈进。但其"以丑为美"的审美方式却饱受世人争议,文章从孟郊生活环境及个人经历出发,深入探究其"酸寒"意象及诗境构造过程中的审美心态,为孟郊研究提供美学方面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徐寅(1309—1368),字昭梦,唐末莆田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唐代末季。徐寅把内心凄凉、没落、感伤的情绪寄托在大量的咏物诗中。这些诗清新隽永、特色独具,体现出来的是徐寅用"心"去同化、改造"物"的审美心态,他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审美追求:"清"。"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审美范畴,从意象选取、图画美、音乐美等层面去审视徐寅咏物诗,可以发现:他常用以清为灵、为美的"水""云"等意象,营造宁静淡泊的意境。重点研究徐寅咏物诗其明快而澹净的审美特质以及凄冽与古雅的意境和情趣给人带来的独特艺术享受。徐寅的咏物诗,以其独有的美感特质为中国诗史添加了新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许渊冲在其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提出了诗词翻译的"三美"标准,即分别从音、形、意等不同侧面来呈现原文在译作中的美。以李煜《浪淘沙》许渊冲译本为例来分析诗词翻译中听觉、视觉以及感觉等不同维度形成的审美空间的构建,以期从另一种不同的视角来诠释以及赏析诗词翻译。  相似文献   

12.
儒家美学一贯重视学的社会功用,欧阳修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极为重道且关心“百事”、重视个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和散审美特征:有旋律的意境--富有音乐的旋律和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刘跃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8,34(Z1):94-96,103
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承载了几干年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索、民族心理、审美追求、伦理诉求和文化体认等。通过对古典诗词中对人物心理刻画的独特方式及其心理意义略作探讨,以期对提高读者古典诗词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不同影响 ,外国诗歌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把握外国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进行外国诗歌鉴赏的提前 ,而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外国诗人诗作的了解也是进行外国诗歌鉴赏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5.
美国现代实验派诗人E.E.卡明斯对诗歌进行了有悖于常规的偏离,这是出于美学目的而对标准语言常规的有意违反,也因此造就了他独具个性的语言.诗人通过书写偏离创造出特异的形象,以期带给读者强烈的审美冲击.统计和分析这些偏离的语言现象,一方面可以为诗歌语言前景化研究提供可信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读者发现隐藏于诗歌作品内部的深层含义,进而体会到诗歌的新颖性、不寻常性和独特性,拓展和延伸诗歌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6.
禅,是种哲学、美学,也是一种设计理念.在当今"中国热"的潮流中,"禅"无疑是作为万众瞩目下的东方古老文化理论的精髓之一,再次受到世人的追捧.禅意的审美意识以及法道自然的空灵境界,已成为室内设计界新的探索研究内容和创作的源泉.禅意的设计思维方式也是现代极简主义室内设计的哲学根基.当今,禅风雅韵的设计风尚充分体现出了人本主义、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7.
河南当代先锋诗人是中国诗坛上为数不多执著坚守知识分子理想、坚守"诗歌"阵地的诗歌群体.他们既固执地坚守中国优秀的诗歌资源,又不拒斥有益的诗歌技艺创新,并将二者完美地缝合,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纲领,把乐教作为育人的终极教育;赞颂“尽善尽美”的《韶》乐,把文质俱佳的作品作为乐教的范本;反对只重形式和技艺的学习,把体验和陶冶情感作为乐教的重心。孔子的乐教观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深邃而广博的智慧,对25个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教育仍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徐訏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源于西方理论范畴,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与社会的现代化与工业进程相关的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二是指以主体性和个体为内核,以‘审美现代性’为价值立场的价值模式。而在近现代的中国,“现代性”其实只是功利理性主义的代名词。在这种强势观念与潮流中,却有少数作家仍然执着地站在“审美现代性”的立场上,试图以迥别于时代潮流的创作立场去实现文学现代性的理想。徐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家。徐的小说以“人性”为起点,以对人的解读和对社会的批判为动力,游离于其时主流文坛强势的功利理性主义,执著地朝向个性化和自由化,用一种难能可贵的诗性乌托邦,实践着“审美主义”的沉重探索。  相似文献   

20.
小说叙述语言因叙述视角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审美功能,像全能视角的叙述语言注重讲故事的传奇性和超越性,提供全方位的审美感知。而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的叙述语言则注重叙事的外在客观真实性和内在主观真实性,追求典型、深刻、细腻、传神的本真效果,是拓展型的审美品味和原生态的审美透视。中国小说叙述语言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突出而又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