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提高H13钢表面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方法用Nb棒作为电极,氩气作为保护气体,通过电火花沉积技术在H13钢表面制备Nb沉积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沉积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结构及磨痕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沉积层的相组成,利用能谱仪分析沉积层的元素分布,采用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测试沉积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沉积层进行耐蚀性测试。结果 Nb电火花沉积层表面呈橘皮状,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主要由Fe_2Nb和Fe_(0.2)Nb_(0.8)等相组成。沉积层截面组织连续、致密,无明显缺陷,强化层内存在大量的微晶组织和非晶组织。Nb涂层与基体发生了元素的相互扩散和冶金结合的过程。沉积层显微硬度高达642HV,为基体的3.2倍。在同等磨损条件下,Nb沉积层磨损失重约为基体的1/3,磨痕较浅。沉积层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自腐蚀电位比基体提高了113 mV,自腐蚀电流密度显著降低。结论在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Nb涂层,可有效提高其表面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从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Ti离子注入H13钢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EVVA源强流离子注入机将Ti离子注入到H13钢表面,注入剂量和离子能量分别为0.5×1017~5.0×1017ions/cm2和105keV。利用TR IM2003程序模拟计算饱和注入剂量;通过显微硬度仪、磨损试验机、电化学测试系统和扫描电镜测试了注入前后H13钢的表面硬度、磨损性能、摩擦系数和耐蚀性。利用SEM、AES、XPS和EDX等分析手段对注入前后的材料表面形貌、注入元素的化学价态及浓度分布等进行分析。借助XPS考察了注入表面层钛元素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Ti离子注入显著提高了H13钢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减轻了磨粒磨损;减轻了表面层铁元素的氧化。通过所测主要性能可知,利用钛离子注入改善H13钢较为经济有效的注入参数分别为1.0×1017ions/cm2和105keV。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H13钢模具电火花表面强化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优选结果表明,电极材料是影响电火花强化层性能的最主要因素;石墨电极是最佳的强化电极,其强化的涂层在耐磨性、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方面都表现出优异特性。 相似文献
6.
7.
H13钢由于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和淬硬性,是1种重要的工业用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热作模具.热作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表面受到各种物理、化学等作用,其使用寿命较低.着重介绍了几种有利于提高H13钢模具寿命的表面改性技术.可以认为:多元共渗、复合处理及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技术均是改善H13钢模具表面性能的有效方法,而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由于工艺过程中影响因素太多,设备费用昂贵,处理工件形状简单,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8.
9.
10.
H—13钢铸造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13钢是近十几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热作模具钢。几何形状复杂的大、中型模具采用铸造方法制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可是,目前对H-13钢的铸造性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很少见到报道。为推广应用铸造方法生产H-13钢热作模具毛坯,对H-13钢的铸造性能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一组有价值的H-13钢铸造性能数据,为高质量的H-13钢模具的铸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Wear resistance of Zr/WC composite coatings on Cr12MoV steel surface by electric spark deposition 下载免费PDF全文
Zr/WC composite coating was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Cr12MoV steel by electric spark deposition technology to change its surface properties. The surface and worn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oating were observ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Dry friction and wear tests of the coatings were carried out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ting is continuous and uniform, and the thickness was about 50-60 μm.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coating surface was highest at 1140 HV_(200g),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bstrate. The ear tes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r weight loss, wear volume and wear rate follow the following rules: Cr12MoVWC coating Zr/WC composite coating.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高能微弧火花沉积技术在SCH13钢表面制备Stellite合金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沉积层的显微组织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微弧火花单脉冲沉积斑的形成与生长机制进行重点研究.结果表明,高能微弧火花作用下Stellite合金单脉冲沉积斑呈飞溅状,大量单脉冲斑的不断叠加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沉积涂层.微弧火花沉积层依附于基体的界面以柱晶组织呈外延生长,并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稀释率较低,主要由γ-Co固溶体和铬的碳化物组成.随着工作电压的增加,沉积层显微组织略有粗化,其平均硬度较Stellite合金电极材料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H13钢试样经真空热处理后,分别对其进行渗氮和碳氮硫共渗处理,然后浸入700 ℃高温熔融铝液中进行腐蚀试验,并对腐蚀前后试样的截面组织形貌、质量损失及相成分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渗氮试样与碳氮硫共渗试样的渗层界面结合方式相似,渗层光滑致密,与基体分界较为平整。碳氮硫共渗试样的表面化合物区存在Fe3N、Fe2N、FeS、Fe3C相,其中FeS相是典型的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且硬度较高;渗氮试样表面化合物区存在Fe3N、Fe2N相,渗层的表面硬度高于碳氮硫共渗试样。在相同的腐蚀条件下,真空热处理试样的质量损失为7.5 g,质量损失率为21.1%,渗氮试样的质量损失为4.1 g,质量损失率为11.2%,碳氮硫共渗试样的质量损失为0.8 g,质量损失率为2.2%。试样中的铁铝化合物呈锯齿状嵌入基体,厚度分别为184.75、88.56和35.88 μm;经铝液腐蚀后的主要化合物均为Fe2Al5,其中碳氮硫共渗试样由于S、C的加入,可与H13钢基体形成FeS和Fe3C,表现出最佳的耐高温铝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将未处理H13钢、热反应扩散(TRD)法渗铬试样及铬硼复合渗(TRD渗铬+TRD渗硼)试样浸入熔融铝液进行热浸铝试验。对渗铝试样截面进行显微观察及渗铝层定点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热浸铝条件下,单一碳化铬覆层的浸铝层厚度与未处理H13钢相当,即单独渗铬并不能提升H13钢抗铝液侵蚀能力。而硼铬复合处理试样浸铝层厚度为单一碳化铬覆层的67%,渗硼处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TRD碳化铬覆层抗铝液侵蚀能力。试样经热浸铝后渗铝层Fe-Al金属间化合物成分主要为Fe2Al5。 相似文献
16.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heat-affected zone and of the coating, produced in reconditioning components by electric resistance deposition of heat-treated high-carbon steel strip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将经过氧化、软氮化及喷砂等不同表面处理的热作模具钢(H13和EX1)试样浸入铝合金液进行熔损试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对试样表面结合界面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腐蚀产物成分分析。结合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技术,监测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研究这三种常用表面处理工艺对压铸模具钢耐热铝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处理所形成的氧化层可以有效提高模具钢的耐热铝侵蚀性能,软氮化所形成的渗氮层则减弱了模具钢的耐热铝侵蚀性能,喷砂处理后表层的形变强化层及残余压应力基本不影响模具钢的耐热铝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分别在600、650和700 ℃温度下对喷射成形H13钢循环加热100 h,通过XRD、SEM、EDS、称量增重等方法分析了喷射成形H13钢氧化膜的物相类型,氧化层形貌,元素分布和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00 h保温后,试样表面形成了两层氧化膜,外层氧化膜主要由Fe2O3和Cr2O3组成,组织疏松,有较多孔洞;内层氧化膜是尖晶石结构的NiCr2O4/NiCrO4化合物,组织致密不易脱落,有效阻碍了O2和合金元素的扩散。与铸造H13相比,喷射成形H13钢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