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汉阙是我国文明史上保存最完整、最悠久的汉代建筑之一,而四川雅安高颐阙是中华汉阙之典范, 其建筑形制及其阙身图像反映出汉代玄学思想和社会形态。通过对高颐阙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及田野调查, 针对高颐阙中的“典式”图像展开具体研究,从图像符号学的视角考释高颐阙图像文化内蕴,进而展开对高 颐阙所表达的习俗与信仰,以及在汉代社会意识中的等级礼制与阴阳五行的的具体探究,由此窥见汉代的等 级制度、社会形态的神话论以及汉人对生死信仰的追崇。  相似文献   

2.
大连汉代建筑除了城市遗迹,以墓葬建筑为多.通过梳理和分析考古发掘中的汉墓建筑,从地理、交通、人文3个因素出发,窥探出当时大连汉代建筑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在海陆环境中孕育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贝墓,在面对湿润性气候,大连先民用干栏式构造的建筑做出了回应.另一方面,作为汉代中原进入东北的门户,海陆路通道的便利,致使海陆交汇处成为汉墓分布的集中区.同时,大连在汉代与中原文化的互动,使汉化思想进一步映射在汉墓建筑上.由此得出大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塑造着建筑的地域性,即建筑取材、构造、分布上的海洋性特征和建筑思想和文化上的中原化.通过建筑印证大连汉代时期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指出地理和人文环境对建筑地域性的塑造,为大连古代史及建筑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兰芳  顾平 《饰》2015,(2):100-102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大量汉代建筑明器被发现,在考古材料的基础上,本文拟对汉代建筑明器进行造物学研究,从汉代民族的生存、创造、信仰等方面来深入了解文化传统;从民间艺术角度挖掘汉代民族的造物意识,探究传统造物艺术的设计理念,加强对造物学研究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以鲁中山区古村落典型代表之一的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村为例,通过查阅文献、现场调研和实物测绘的方法开展研究,对其传统民居选址、布局和建筑形式进行深入探讨.意以从中探求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源及发展规律,同时提高人们对于传统建筑整体认知,对发掘、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代建筑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东汉时期,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建筑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平面布局向合院式的发展、高台建筑向高层建筑的变化上。汉画像石、汉墓壁画、汉画像砖中以建筑为描写对象非常之多,涉及汉代建筑类型十分广泛,形象地再现了东汉庄园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结合文献记载,为复原展示汉代辉煌的建筑文化,提供了更为可信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6.
徽派民居建筑作为我国重要的乡土建筑类型之一,其独特的建筑符号和人居环境对今天的建筑师而言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本文从传统徽州民居建筑的形态、景观、和生态经验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提炼和总结了部分设计经验,希望能对当前该地区的新地域性建筑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古城古镇型旅游景区中传统民居建筑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但随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传统民居在建筑类型、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建筑空间等方面均进行着自发式与被动式的更新演变.如何避免传统民居因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和空间效益而造成独特建筑文化的解构是我们应思考的关键问题.丽江古城被称作是民居建筑的活化石,故以其为例探索民居建筑的演变发展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北京是名人荟萃之地,名人故居成为北京传统建筑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纪念性建筑,名人故居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载体.其建筑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人文价值,也是各个时期不同建筑风貌的重要遗存.北京旧城中众多呈现散点式分布的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区位分布的制约.一方面是将以分散的名人故居形式保存的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系列进行系统整理,一方面则是对同类型建筑文化资源进行整体性保护与利用研究方向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龙门石窟北入口详细规划设计中,通过对"伊阙"自然景观的深入分析,解读场地特色,确立"山水之美"设计主题,运用顺应自然的景观设计手法,强化景观主轴;正确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营造与自然有机融合的建筑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古赵文化为背景,介绍了古城邯郸赵苑旅游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风格,赵苑建筑群以战国和汉代建筑为原形,但经过了提炼与抽象,从主入口的门阙到九宫城的格局,乃至宫室的细部装饰,既反映了战国与汉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又结合现代功能与审美理想创造出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古赵文化为背景,介绍了古城邯郸赵苑旅游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风格,赵苑建筑群以战国和汉代建筑为原形,但经过了提炼与抽象。从主入口的门阙到九宫城的格局,乃至宫室的细部装饰,既反映了战国与汉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又结合现代功能与审美理想创造出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为拓展传统地域性建筑的研究领域和弥补运河研究在建筑学领域的缺环提供有益的探索,对山东运河传统建筑类型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功能将山东运河传统建筑划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及水工建筑三种主要类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每种建筑类型进一步分类,通过分析典型实例,总结出其与运河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建筑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地方特征和文化传统;建筑色彩同样在建筑更新以及创造新的都市文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建筑色彩在维护和保持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及城市文脉中起的积极作用;不当的建筑色彩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建筑色彩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要努力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作为中国建筑师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应当学习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才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文化营养.以此为基础,融合世界建筑之长,进行富于活力的创造.从寻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看,目前国內建筑创作有“外西内中式”、“建筑符号式”、“新古典式”、“仿古式”等倾向,探索中虽不乏佳作,但较多的却表现出对传统的斥贬、误用、滥用,以至复古主义流行或建筑理论上的混乱.这反映了对传统建筑文化认识上的模糊与理解上的肤浅,反映了对中国建筑历史及理论研究的薄弱.中外建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筑史研究推动建筑创作,是建筑发展的一大规律,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已向广大建筑师提出了对中国建筑文化再学习、再研究的理论课题.积极提倡建筑史研究同建筑创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比例规律是建筑构图理论的法则之一,它对建筑造型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充分肯定了它对建筑理论和建筑设计的作用的同时,对传统比例规律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在现代建筑构图理论研究中,应该对传统的比例规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为现代建筑带来更加优美的造型.  相似文献   

16.
象征是一种以感性形象来表征抽象观念或意蕴的方式.象征理论是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比附性象征可使抽象的建筑形式准确地传达出丰富的意义,使建筑设计从表层的形式设计进入到深层的内涵表达,可以给当前的建筑创作指明一个前行的方向.引入文艺学中的象征理论,分析了传统建筑中的比附性象征的约定俗成机制,总结了数字、方位、色彩、图像等比附性象征方式及其系统运用,并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例进行论证.通过对中外建筑中几例典型的象征作品的分析,探讨了建筑象征理论在现代建筑理论与创作中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和韩国传统居住建筑文化的分析比较为基础,阐述了两国居住建筑的差异是由社会、地理、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着重截取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徽派建筑与韩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及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系统分析与比较.透过这两个地域的分析比较来理解现在的居住建筑文化,了解居住建筑的形态发展,以及双方居住建筑结构、空间、形态等多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对其了解与理解后,总结出中国与韩国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的特质.最终通过对各自特质的总结分析,获得两者最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木构建筑的抗振动性能较差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木构建筑抗振动模型设计方法.结合木构建筑自身稳定性和位移限值特性,选定振动指标绘制出时间-位移曲线图,对木构建筑在不同震动下的抗振动性能进行评估,并对比了位移不定情况下建筑承受荷载能力.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充分考虑了木构材料的弹性形变及其自身的静压本构关系,可以较高精度地分析木构建筑自振频率与振型,保证了最终所建模型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所提抗振动模型比传统模型更能体现出木构建筑的抗振动性能.  相似文献   

19.
传统图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和题材.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装饰设计如何发展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对我国传统图形的认识、形式重构、色彩与意象表现等实证研究,探索既能体现本土特色和民族性格,又能反映传统文化精神和具有时代感的设计手法,实现传统图形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20.
装配式建筑是采用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标准化建造而成的建筑,相对传统建筑而言,减少了人工劳动力,提高了效率,减少污染符合绿色环保发展要求.所以对这一科学、高效的建筑方式要深入研究,有效地控制预制构件的成本,是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文献归纳总结,现场考察、学习等方法,总结出几个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因素,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