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
社会性别规制所引致的健康不平等使得不同性别老人罹患失能的概率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医疗资源匮乏、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利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失能老人所存在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村地区老年人失能状况严重,失能概率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无论是自理能力、生活能力还是认知能力,农村女性老人的失能状况较农村男性老人都更加严重;家庭经济地位、自主决策权、患慢性病数量、对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等是影响农村老人失能状况的重要因素,并构成了农村女性老人失能状况较男性老人更加严重的关键致因。基于此,应将性别意识纳入与健康相关的各项政策议程中,以增强健康资源在性别间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2.
蔡锦帆 《城市住宅》2022,29(2):188-191
抱团居住养老社区的建立基于老年人对于抱团居住养老的意愿,通过logistic回归得出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对青年人信赖程度和对青年人住房问题了解情况,同时老年人对于抱团居住养老住宅具有鲜明的需求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针对抱团居住养老社区,从社区住宅产品设计和运营模式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居家养老已成“老龄化中国”主流的养老模式,迫切需要全面了解城市既有住宅老年人的居住现状及适老化改造的需求与意愿,进而为居家老人提供安全、舒适、智能、可及的适老化改造方案。自制适老化改造调查问卷,对成都地区60岁以上尚可自理或需要部分护理的老人,展开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并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与方差分析。不同家中常住人口、养老方式倾向、居住时长、住房满意度、改造意愿的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造意愿与居住时长显著负相关(t=5.530,P=0.000)、与住房满意度平均值显著负相关(t=2.460,P=0.015);养老方式倾向对于住房满意度平均值呈现出显著性差异(F=4.016,P=0.004);老年人家中常住人口能显著预测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倾向(P <0.05)。家庭结构是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倾向的重要因素,居住时间俞长的老人对住宅满意度俞高同时也俞有改造的意愿,厕所的改造是老年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日间照料中心存在服务内容供需失调、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状况。文章调查了绵阳市老年人对日间照料模式的养老意愿和服务需求,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养老意愿和服务内容需求度进行研究,发现有持续稳定收入、无主干家庭照料以及对日间照料了解程度高的老人选择意愿更强;高龄、失能、孤独程度严重的老人对能满足基本生活的服务需求较高;非高龄、孤独程度较轻的老人对精神层面服务有较高需求。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将日间照料中心依据不同服务对象进行分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为研究不同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得出乌鲁木齐市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数据分析结论表明:老年人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自立能力、月收入、精神慰藉、住房情况都是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的因素。分析结果同时表明,重点发展社会化养老,以其他养老模式为补充的综合养老模式更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可达性是影响老年人出访公园的关键点之一,年龄 阶段、交通条件、公园数量与分布都会对老年人的实际可达性 距离产生影响。基于多源大数据,以武汉市中心城区范围内80 个公园和出行访问公园的11万人次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 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出访公园的可达性距离和相关影响因素, 并据此展开空间评价。在可达性距离方面,数据统计显示,老 年人访问公园实际可达性距离约在6 km,“超标”情况普遍, 且在空间上以二环线为界,内外差异明显。在相关影响因素方 面,当公园可达性距离超过1.5 km时,随着距离的增加,年龄 越大的老人出访比例会越低;当公园与居住地的距离超过老年 人适宜的模式(步行2 km)时,老年人可能因不愿改变出行方式 而减少出行;当公园彼此布点距离在3 km以内时,随着布点密 度的增加,会一定程度上提升高龄老年人的出访意愿。在空间 评价方面,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发现汉阳西部、洪山中南 部居住的老年人出访公园出行比例异常偏低,三环线边缘的部 分公园较难吸引周边老年人出访。总体而言,一方面拓展了老 年人出访公园可达性的研究技术框架;另一方面能为相关规划 建设提供指引建议,实现理论与实践互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4)
基于2015年7月-8月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370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的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身体状况、婚姻状况、与子女交流次数、家庭年收入这5个变量对农村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意愿正向影响显著。没有配偶比有配偶的农村老年人入住社区养老意愿的可能性增大1.474倍;老年人的子女数每减少一个,愿意入住社区的可能性增大2.351倍;家庭年收入每上一个档次,愿意居住社区养老的可能性就增大1.918倍。精神慰藉变量负向影响显著。性别、文化程度、子女数、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服务、收入水平、是否有稳定经济收入对社区养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1):14-16
为了解城市老人参与志愿养老服务的意愿,利用问卷调查286名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31. 12%和19. 93%的被调查老人愿意志愿服务别的老人和被别的老人志愿服务。年龄、健康状况、工作情况等因素与老人志愿服务他人意愿相关;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与老人被服务意愿相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2)
本文基于2014年北京大学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采用潜类别分析模型(LCM)与多项Logit回归模型,探索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潜在类别与差异,以及"丧失"因素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类型可分为积极型、矛盾型、消极型三类,矛盾型占比达50%以上;"丧失"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直接因素,日常活动能力不受限、认知功能完好、睡眠质量较好的老年人出现积极型的可能性高;"丧失"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不同户籍、社会经济地位方面存在差异,日常活动能力因素对农村、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老年人影响更大,睡眠质量对城市、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老年人影响更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要重视矛盾型老年人的识别与干预;要健全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完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及配置,促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要精准施策,分类施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
随着我国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相应地使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着不均衡发展。本文以调研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失能老人与非失能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不同,并分析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最终发现,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年龄、患慢性病的种数、子女数量等因素影响着老年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