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已经关闭破产,排土场的存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给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不便,需要对其进行植被恢复。为了了解该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情况,对排土场进行土壤采样,并进行样品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每个监测点的土壤进行评价,确定土壤质量级别。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能够较好的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计算方便,操作性强,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理化特性及改良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露天煤矿开采对土地和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大面积的废弃排土场,如果不进行生态恢复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社会、经济等问题。排土场土壤改良及其生态恢复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理化特性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排土场复垦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异性,并进行了土壤改良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豆科类植物与施入食用菌废料在土地复垦土壤改良中能增加土壤的熟化程度,提高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3.
植被恢复是排土场环境恢复的重要方法,恢复对排土场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植被恢复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此,在排土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基于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System)技术开发了一个集数据存储、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为一体的排土场植被恢复环境影响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并以阜新海州排土场为例进行系统的应用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4.
元宝山露天煤矿汽车排土场的植被恢复对于排土场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生态系统恢复都起着关键作用。采用改良土壤、采用滴灌、草灌结合、加速本地植被侵入等手段,在排土平盘与坡面形成立体植被防护网,逐步使排土场融入本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魏家峁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破坏模式,介绍了该露天煤矿的工程地质条件,利用FLAC3D软件构建工程地质模型,分析了工作帮边坡、内排土场、东一排土场、西南排土场、非工作帮的稳定性破坏模式,得出的结论对该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的动态特征和变化模式,以内蒙古北电胜利露天煤矿4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8个指标,构建了基于群落结构稳定性与群落功能稳定性的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处于人工植被恢复中的内排土场和恢复年限分别为4 a、5 a、8 a的沿帮排土场、南排土场和北排土场的南、北方向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对群落稳定性因子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排土场边坡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边坡植被群落稳定性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与草原站背景值相比,其综合评价指数处于较不稳定或不稳定状态。(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排土场边坡群落稳定性由结构稳定性主导转向功能稳定性主导。恢复初期受人工影响,物种多样性提高,结构稳定性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稳定性波动下降,功能稳定性上升,其中地下生物量增长迅速,生物量向地...  相似文献   

7.
草原露天煤矿区不同复垦模式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露天煤矿地处水土资源匮乏的干旱西部生态脆弱区,实现有限水土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是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中的关键所在。以内蒙古大唐胜利东二号露天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典型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复垦矿区不同表土堆存方式下土壤质量的变化,并对不同复垦模式排土场平台和边坡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表土在草原露天煤矿复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散状的表土存放方式能更好地保持表土的质量和特性,“覆表土+草帘+打网格+施化肥”的排土场平台复垦模式和“覆表土+覆草帘+草方格”的排土场边坡复垦模式下表层土壤质量和植被恢复效果最佳,但仍然低于原地貌水平。研究成果可为草原露天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霍林河一号露天矿排土场生态恢复的探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霍林河一号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土岩性质,结合季节和气候特点、不同的土质和复垦条件等,因地制宜,阐述了最适宜栽培的植物种类和栽培方法,提出了恢复排土场生态的方法,实现排土场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9.
为了合理评价含基底软弱层的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实现内排土场边坡形态动态优化设计,根据对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地质资料调查分析,确定了露天煤矿内排土场潜在的滑坡模式,分析了内排土场排弃至不同位置时的边坡稳定性。基于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确定了不同时期内排土场边坡的排弃高度与边坡角度。实现了内排土场在动态的排弃过程中边坡形态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3S技术的大型露天矿区复垦地景观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如田  白中科  李华  叶宝莹 《煤炭学报》2007,32(11):1157-1161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的5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3S技术,把复垦后按照植被覆盖和地形特征划分的斑块与排土场建设时期的斑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斑块个数及其平均斑块面积反映了复垦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斑块数目也不同程度地增加,复垦时间较长的二铺排土场、南排土场、西排土场的多样性指数有较大提高,稳定性指数除二铺排土场和南排土场有所降低外,其它排土场的变化不显著,景观优势度指数的高低与平均斑块面积的大小显著相关.破碎化程度的增高也表明了复垦地的植被演替与恢复过程的多样性在不断增加.结合研究区调查情况分析表明,排土场复垦地景观的变化是非均匀沉降、地表覆土厚度与下垫层类型、植被配置与演替以及管理措施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斑块数目、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多样性、优势度等景观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复垦地景观结构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1.
煤矿智能化——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技术支撑的科学思想,阐述了煤矿智能化的定义和总体要求,明确了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智慧煤矿,分析了煤矿智能、智慧、信息化、数字化等术语的内涵和关联关系,提出了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原则和阶段目标。进行了煤矿智能化顶层设计,提出了统筹规划煤矿智能化发展模式、科学设计智慧煤矿总体架构、建设100个智能化示范煤矿的发展思路。探讨了井工煤矿精准地质探测与4D-GIS系统、智能化开拓规划与工作面设计、智能化巷道快速掘进成套技术、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成套技术、智能化主/辅运输技术、危险源智能感知与预警技术、智能化洗选系统、智能化综合保障技术、矿井物联网综合管控系统和操作平台等主要环节的发展路线。阐述了露天煤矿智能化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露天煤矿信息化系统、开发露天煤矿智能化连续开采技术、建立露天煤矿空-天-地一体化安全预警系统、推进露天煤矿生态环境协调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煤机装备智能制造,提高煤机装备的可靠性与适应性,促进煤炭资源开发的机器人化替代,为煤矿智能化发展提供智能装备保障。提出了加大煤矿智能化发展政策支持、设立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专项、建立国家级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研发实验平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reports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area of open pit coal mining and substantiates alternative technologies based on new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principles of open pit mining. Using the method of geometrical analysis of an open pit mine field and technological design of mining systems, stage-wise mining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 case when mining front advance is changed. Such technologies ensure the improvement of a wide range of technical-and-economical and ecological performance of an open pit mine. The main flow charts of the mining sequences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natural-technological groups of deposits, that influence cross-wise configuration of an open pit (ultimate contour)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s) of working areas and generate geometrical type of an open pit field.  相似文献   

13.
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定了我国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目标,提出实现绿色开采目标技术支撑为陡边坡技术、采场工作帮陡帮开采技术、内排土场陡帮排土技术、外排土场减少占地面积技术、逐孔爆破技术、采场与外排土场帷幕与降尘技术、绿色开采新工艺、闭坑治理技术等。建立了评价露天煤矿绿色度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73个。引入"绿色因子"作为各级评价指标值,三级评价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确定其"绿色因子"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逐层进行评价二级、一级指标的"绿色因子"值的计算,建立了各级指标绿色因子值数学模型。提出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标准,将露天煤矿"绿色度"划分为5个等级。以黑岱沟露天煤矿为例进行应用实例研究,得出该矿绿色度指标为0.639,属于II级达到良好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露天煤矿的开采中,前期经过小煤窑开采破坏所形成的采空区给露天煤矿的正常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采用何种有效的爆破方式使其上部的覆盖层由地表塌陷填实采空区,将对露天煤矿的后续开采安全影响极大。本文通过铁长沟露天煤矿采空区塌陷爆破实例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5.
张洪 《煤炭工程》2023,55(1):23-26
目前露天开采的供地模式为“先征地、后出让”,缺乏行之有效的收回和退出机制,复垦后的采矿用地难以退出。根据煤炭露天开采的规律和用地周期性特点,提出了煤炭露天开采临时用地的新模式,有利于提升露天煤矿开采土地利用、复垦利用的质量和规模,且对于探索制定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合理的土地使用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火烧区煤层开采通常采取火烧高变质煤不进行剥采工作,只剥采原煤的方式开采,因此,弃采高变质煤下火烧蚀变岩内摩擦角对露天矿边坡稳定的影响研究具有必要性。以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KT2剖面为例,在弃采高变质煤方案下,研究火烧蚀变岩内摩擦角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不同火烧蚀变岩内摩擦角条件下露天矿边坡的稳定系数,进而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为露天煤矿安全开采和边坡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露天矿区集中化开采模式和综合工艺匹配模式既是现代露天煤矿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特大型露天煤矿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全面分析了开采规模的制约因素,并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造了单坑合理规模的收益函数,通过整数规划方法,建立了多坑的合理生产规模模型,并以安太堡露天矿为例进行了分析,得出安太堡露天矿合理生产规模为22.0Mt/a.  相似文献   

18.
露天矿闭坑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露天矿闭坑前后地质灾害的分析,总结出我国露天煤矿开采至闭坑前环境地质问题与灾害主要有3个方面:① 露天煤矿开采将形成深大的矿坑及废弃矸石排土场.② 露天采矿形成的矿坑边坡及排土场边坡,由于地质构造、边坡岩体、地表水与地下水作用,采矿工程活动等原因诱发一系列诸如滑坡、塌陷、泥石流、周边地面变形、地裂缝等突发性或缓变性地质灾害.③ 露天矿开采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及缓变性的灾害.提出了露天矿闭坑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方法.并根据以上研究以抚顺西露天煤矿闭坑(矿坑)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为实例进行了分区,得到了符合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陈毓 《煤矿安全》2012,43(8):171-173
煤岩量的计算是露天矿编制矿山工程进度计划的重要依据,是采矿设计中最主要的工作。利用Minex 6.0软件,以新疆后峡煤田黑山露天煤矿为例,建立了首采区的采场模型,确定各个工程位置的煤岩量并绘制V-P曲线,为采矿设计人员编制开采进度计划及开采工艺和设备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大大提高了采矿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法国中南部煤田矿山公司()每年复垦几百公顷土地他们之所以在矿山土地复垦HBCM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因为它们把矿山土地复垦问题纳入了采矿设计之中。露天矿La Martinie排土场的建设及其生态恢复是公司在矿山土地复垦方面的一个示范性工程,该矿在矿山开发HBCM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开始考虑土地复垦问题,并就复垦工程及复垦后土地再利用等问题同附近社区居民、当地政府及地方团体进行过多次磋商。详细介绍了法国露天矿排土场建设、复垦及La Martinie土地再利用的技术方法及施工组织管理经验,其对我国露天矿山土地复垦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