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花4-1油田是我国第一个自营开发的深水油田。为了减少该油田修井作业次数,降低油田开发及维护费用,首次开展了双电潜泵完井技术的应用研究,设计出了双电潜泵完井系统,并根据油田的油藏特点和配产数据进行了电潜泵相关的水下设备选择和电潜泵机组设计。现场应用表明,所设计的双电潜泵完井系统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采油周期,有效减少修井作业次数,具有良好的开发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流花4-1油田水下生产项目是我国自主开发深水领域的第一个项目,该油田是依托老油田生产的边际油田,老油田所采用的直接电液控制系统已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因此设计了水下复合电液控制系统并进行了成功应用。该系统在增加了水下电力通讯单元和水下控制模块基础上,利用脐带缆技术实现了批量数据传输,使整个系统的水下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了规模化和自动化,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良好的数据反馈性,为流花4-1油田的稳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水下GPS定位技术在流花 4-1 油田井口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首个采用深水开发模式自营开发油田——流花 4-1 油田(LH4-1 油田)的钻井作业中,要求对水下井口精确定位和井口导向基盘方位精确控制,为满足作业要求,采用了水下GPS定位技术。该技术利用水声相对定位技术与GPS水面高精度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经过比较分析水声定位技术三大系统长基线定位技术、短基线定位技术和超短基线定位技术的特点,在 LH4-1 油田水下井口定位作业中选用了长基线定位系统与GPS定位系统组合形成的组合定位系统,编制了水下无线罗经和水下机器人配合下水下井口精确定位及井口导向基盘控制的详细施工程序。作业后测量表明,定位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圆满解决了 LH4-1 油田钻井水下井口精确定位及基盘方位精确控制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流花4-1油田是我国第一个自营开发的深水油田,针对该油田深水开发的特点,对海缆运输和铺设方案选择、脐带缆起始铺设终端精准定位下放、海缆铺设防止打扭、海缆卡子与锚定结构的水下连接、特殊设计的海缆回接提拉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该油田海缆铺设安装和回接施工作业中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些关键技术将为其他深水开发油田的海缆安装设计及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继明  苏峰  李波 《钻采工艺》2018,41(1):25-27
分支井技术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及提高油气开采经济效益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到海上油气田开发。针对流花4-1油田油藏地质情况及原油物性特点,为更大限度提高单井产能和经济效益,在水平井基础上布置一口水平分支井。两分支垂深相差2m,a分支水平产层段长781m,b分支水平产层段长1311m。文章主要
分析该双分支井施工难点,重点介绍了双分支井钻井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井身结构设计及优化、套管开窗技术、钻头及钻具组合设计及优化、钻井液设计等,可为今后国内海上油田实施和推广双分支井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流花4-1油田储层岩性为礁灰岩,碳酸盐岩含量高,酸岩反应速度快。为延缓酸-岩反应速度,增加盐酸的穿透距离,研究了稠化酸酸化体系。通过试验优选出性能优良的稠化剂JAT-2和稠化酸配方:15%HCl+0.7%稠化剂JAT-2+0.5%缓蚀剂ACP+0.5%铁离子稳定剂CA+1.0%互溶剂EGMBE+0.5%助排剂SAB。稠化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酸液添加剂配伍性好,热稳定性好,抗盐能力强,缓速效果明显,对储层改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海油第一个自营开发的以水下生产系统为主体的边际油田开发项目,流花4-1油田开发项目中应用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和引进集成新技术。在对依托的超期服役老平台延寿工程中,进行了永久系泊的半潜式生产平台安全解脱和回接作业;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开发了锚系解脱与回接成套技术,立管快速解脱、海底存放与回接成套技术,老旧跨接管深水拆除技术等。在流花4-1油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开发中,创新应用了双泵采油系统和远距离电潜泵变频驱动技术,使用简化联顶管柱系统取代了传统联顶管柱系统成套技术,实现了管线终端PLET的国内首次研发,自主管理了国内首次300m深水铺管,并首次应用了遥控水下高压电切换开关技术。这些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为以后类似的深水油气田开发积累了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南海流花11-1礁灰岩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砂岩油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对南海流花11-1礁灰岩油田B1和B3层进行了速敏性、盐敏性、酸敏性、碱酸性、温度敏感性以及应力敏感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油田开发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海流花11—1油田的深水开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花11—1油田是中国南海目前完成的在技术上实用、经济上可行的海洋石油深水开发项目。贯穿项目开发始终的主导思想是将划时代的创新技术揉合进常规技术中,把称作“组块搭接式控制体系”的水下井口生产系统与电潜泵人工举升相结合,为深海石油的开发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0.
深水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采用双管输送,海管路由和立管构型的不同、管汇生产井布置、各井产量的差异、流体物性及流型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两侧管道输量分配不均,给管道安全流动带来风险.以流花21-2油田水下生产系统双管输送为例,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从水下井口到FPSO分离器的双管输送模型,分析了双管输送偏流和段塞流形成的原因,并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流花4-1油田水下生产管汇安装过程中所遇到的海床条件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海床条件变化的原因是钻井过程中泥浆堆积引起的这一结论,并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测量海床泥浆覆盖层厚度的方法,进而找到了新的最佳的管汇安装位置,并通过水下平整海床技术的成功运用,最终解决了因海床不平导致的生产管汇水下安装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可为同类海床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此外,还总结了水下生产管汇设计应用的几种基盘形式及其适用的海床条件和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2.
深水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采用双管输送,海管路由和立管构型的不同、管汇生产井布置、各井产量的差异、流体物性及流型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两侧管道输量分配不均,给管道安全流动带来风险。以流花21-2油田水下生产系统双管输送为例,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从水下井口到FPSO分离器的双管输送模型,分析了双管输送偏流和段塞流形成的原因,并对提高管道运行背压、压力与液位高选控制以及管道出口温差控制等3项措施对偏流和段塞流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气油比较低的油气田,提高管道运行背压可消除段塞流,但偏流仍严重;采用压力和液位高选控制,可有效减弱偏流和消除段塞流,气、液偏流率分别降至6.3%、9.6%,且管道输送系统和分离器运行稳定;而采用出口温差控制,对偏流和段塞流控制效果不佳。因此,流花21-2油田最终采用了压力和液位高选控制措施对该油田双管输送进行控制。本文研究为类似油气田双管输送工程设计和生产操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相比较早的小波变换和傅氏变换,广义S变换具有更好的时频局部性,但也存在低频信息易损失、弱反射层易丢失等问题.对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处理思路.这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提取并补偿高频信号的同时,也对低频信号进行了有效的保持.该项技术在流花11-1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几年渤海油田新建小平台电潜泵修井检泵作业难的问题,根据这些小油田和边际油田的开发特点,研制了双电潜泵系统。该系统在油井中同时下入2套电潜泵,这2套电潜泵以并联方式安装在同一油井中不同的层位,共用1根油管采油,可按先后顺序启用2套机组总成。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不但可实现较长时间的采油期,延长电潜泵的寿命,减少作业次数,而且有利环保,减少污染,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域地下水-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的成岩作用包括粘结、溶解、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化及“白垩化”作用等。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及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iv期成礁、早期暴露-溶蚀、 期成礁、中期暴露-溶蚀、早期成藏、晚期溶蚀、晚期成藏及区域地下水溶蚀。这种特有的演化模式形成了垂向上的8层储层结构,即4个高孔渗段和4个中-低孔渗段间互沉积,4个中-低孔渗段A,B2,C及E段以胶结作用为主,岩性相对致密,隔夹层广泛发育;生物礁体暴露过程中,处于渗流环境的B1,B3及D段由于溶蚀作用形成高孔渗段,区域地下水进一步溶蚀和“漂洗”形成的高孔渗段F段为水层。  相似文献   

16.
《石油机械》2015,(6):35-39
为了对新服役和维修后再役的水下采油树进行性能测试,对水下采油树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参照API相关标准及水下采油树工厂验收测试步骤,结合流花11-1油田水下采油树的特点,制定了一套水下采油树测试方法和流程。水下采油树测试项目包括:水下采油树本体测试、密封轴套测试、油管挂测试、采油树帽测试及采油树系统功能联合测试。测试过程中判断保压效果的标准是没有明显的泄漏,且在规定的保压时间内压降不应超过初始压力的3%。该测试方法的制定对于解决国内油田水下采油树的检测维修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国内水下生产系统及相关水下生产设备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高效开发边际油气田和深水油气田,水下增压已成为全球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陆丰22-1油田属于二次开发,具有含水率高、井口压力低等特点,为充分利用油田的剩余开采储量和提高油田的商业价值,采用全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利用水下增压泵将井口流体增压后输送至平台进行处理。应用多相流动态模拟OLGA软件建立了陆丰22-1油田从水下井口至平台的流体输送模型。首先针对单海管工况和双海管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陆丰22-1油田双海管运行时水下增压泵均在最佳运行区域内,且流体温度高于原油凝点;而单海管运行输量<300 m3/ h时,水下增压泵工作点处于最佳运行区域外;然后通过调节水下增压泵转速对双海管在线清管进行了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在平台用200 m3/ h的生产水推动清管球对第一条海管清管时,需将水下井口的流量限产至420 m3/ h,待清管球通过第一条海管后在平台停止注入生产水,同时水下井口恢复至正常产量,双海管在线清管总时间约11.4 h。研究结果对深水油气田应用水下增压泵解决流动安全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绥中 36 - 1油田是我国已投入开发的最大海上稠油油田之一 ,在 1993年到 1997年相继投产的 4座采油平台上 ,绝大部分油井采用电潜泵投产和生产 ,当前仍处于中低含水期。总结了该油田在这几年采用电潜泵采油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9.
流花19-5气田属于边际气田,为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新建水下生产系统。为此,进行了水下完井技术研究。针对水下完井技术难点,进行了海上水平井完井防砂及管柱设计,制定了防止井筒内形成水合物、结垢和结蜡的技术措施,优选了完井工具及完井管柱的材料,采用连续油管注氮气举排液技术投产,制定了锚泊定位半潜式平台漂移应急方案,形成了水下完井技术。流花19-5气田的2口井采用了水下完井技术,完井作业顺利,平均单井完井时间30.32 d。研究与实践表明,水下完井技术能够满足流花19-5气田高效开发的需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边际气田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20.
流花11-1-32大跨度延伸井完钻井深5 294 m,跨度4 801 m,水平段长905 m,跨垂比5.52,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跨垂比延伸水平井.通过对该井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及所应用的套铣回收套管、旋转导向钻具和套管漂浮技术等进行简要介绍,力图对水下井口作业和类似的大位移井作业所需考虑的技术难度、工程准备和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初步总结,以期为今后设计和实施类似的大跨垂比延伸水平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