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围岩运动及其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煤层顶底板比较松软的特殊开采条件,当综采工作面回采接近主回撤通道的过程中,超前压力对通道顶板的影响加强,致使顶板受力逐渐增大,极易发生冒顶事故,严重影响设备回撤速度和矿井工作面的正常接替.通过在昌汉沟煤矿15104综采工作面收尾阶段和设备回撤过程中对回撤通道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现场矿压监测,得到巷道顶板岩层运动、支架压力分布和矿压显现特征等数据,为进一步优化回撤通道支护参数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浅埋深综采工作接近主回撤通道过程中,顶板压力大,巷道变形严重,影响综采设备回撤速度及工作面正常接替。通过不连沟煤矿F6201工作面末采阶段主回撤通道矿压监测,分析得出了巷道破坏变形、垛式支架压力分布等规律,提出工作面距主回撤通道8m~9m位置时,必须强化巷道支护,确保垛式支架的工作阻力保持在8 800kN以上,为进一步优化回撤巷道支护参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矿井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顺槽受到综放工作面回采动压和周期来压的影响,巷道顶板围岩变形严重,影响生产安全。根据工作面顺槽围岩地质情况对原有支护设计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并进行了现场观测。观测表明,经过支护设计优化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顺槽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满足矿井巷道稳定要求。  相似文献   

4.
大采高工作面因设备体积大、吨位大,增大了工作面回撤难度,同时回采速度快,增加了工作面搬家次数。以霍尔辛赫煤业有限公司3210工作面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例,通过优化撤架通道、停采线位置、回撤通道断面形状及尺寸,20 d完成工作面三机设备的回撤,大幅度提高的综采工作面的回撤速度,为类似矿井综采工作面的高效回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矿井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顺槽原锚杆、锚索支护参数不合理,且受到综放工作面回采动压和周期来压的影响,巷道顶板围岩变形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针对工作面顺槽围岩具体的地质情况对原有支护设计进行锚杆、锚索参数优化设计。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顺槽试验巷段共布设2个测站,测站间隔120 m,2个测站同时进行观测。现场应用表明,经过支护设计优化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顺槽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满足矿井巷道稳定要求。研究结果对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巷道支护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现末采期间工作面开采和回撤的安全性、空间性、可操作性,提高综采工作面回撤速度,是矿井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通过对神东煤炭集团万利一矿42202综采工作面末采和回撤期间回撤巷道矿压显现和垛式支架阻力的观测及分析,得到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支架压力分布等矿压显现特征,为进一步优化回撤通道支护参数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固一矿11031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至预先掘好的回撤巷道时,发现回撤巷道严重变形,不能满足回撤液压支架的需要,需对回撤通道进行扩帮。在扩帮过程中出现煤层顶板破碎、垮落,局部空顶高达8 m,对回撤综采设备造成安全隐患。综合考虑顶板破碎情况,采用Π型钢梁配合金属网片及木柱进行了支护,有效处理了顶板的垮落,在回撤期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江龙 《陕西煤炭》2021,40(1):123-127
足够的巷道断面是保证通风系统、辅助运输系统及矿井设备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而部分矿井巷道在掘进期间由于煤层较薄,围岩较硬,无法一次达到巷道设计高度,也有部分矿井巷道在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受矿压影响而出现底鼓现象,缩小了巷道断面,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为解决回采巷道存在的底鼓、路面平整度差等问题,以某矿209综采工作面回采巷...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15,(9):228-231
针对母杜柴登煤矿1202综采工作面运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对不同回采速度下工作面前方垂直应力、回采巷道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回采速度较快时,工作面前方煤体内支承应力相对较大、影响范围相对小,并提出了优化支护的理念。现场矿压观测表明,推进为速度1.6 m/d时顺槽顶底板、两帮变形量约为8 m/d时的2倍。研究认为适当加大工作面回采速度,可以提高回采巷道稳定性、降低围岩变形量。  相似文献   

10.
《煤》2015,(12)
以浅埋深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针对工作面回采至停采线这一过程,对工作面回撤巷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UDEC离散元模拟软件,对工作面回采接近回撤巷道这一过程进行模拟,对巷道的表面位移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主回撤通道顶板下沉量在1 100~1 300 mm之间,回撤巷道设计的支护方式能起到良好的支护效果,能达到对主、辅回撤通道顶板、煤壁及底板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宏 《中州煤炭》2020,(4):154-157
结合综采背拉双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提出3种单段回撤方案,通过对3种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得出综采背拉双工作面单段回撤中间巷出设备不施工绞车窝的回撤方式在技术和经济上为最优方案,为类似双工作面布置、停采位置不同单面收尾回撤设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杨德 《山西煤炭》2015,(3):70-72
随着综采工艺在我国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开始采用,实现了矿井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目标。伴随着综采工艺发展,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形形色色,其中,工作面回采完毕后,综采大型设备的回撤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课题,而在保证安全回撤过程中,提高设备搬家回撤的速度又是重中之重,在本文当中,从单通道的设计,搬家方法的选择等各方面阐述了如何可以实现单通道快速搬家工作面设备回撤,从而为综采工艺的大力发展提供一些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以浅埋深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针对工作面回采至停采线这一过程,对工作面回撤巷道的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FLAC有限元模拟软件,对工作面回采接近回撤巷道这一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回撤巷道的围岩应力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工作面回撤期间主回撤巷道支承压力和辅回撤巷道围岩应力相互叠加,两者之间的煤柱应力值增至13.5MPa,较正常开采期间的应力值高3.5MPa,主辅回撤巷道之间的煤柱能够承受支承压力的作用;工作面与回撤巷道贯通时,巷道两帮移近量和顶底移近量分别为210mm和320mm,回撤巷道保持稳定,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撤出。  相似文献   

14.
综放工作面回采完毕前,需要提前对工作面煤帮、顶板及两顺槽进行超前支护,达到回撤设备所需要的支护强度和回撤空间,回撤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如何,直接决定了工作面回撤的安全程度和回撤速度。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到各种地质条件的影响,在煤矿综采设备的拆除过程中,虽然已经停止回采,各种压力显现已经稳定,但仍会出现瓦斯涌出异常现象,给回撤工作带来安全隐患。结合城郊煤矿2505综采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改变常规的回撤工艺,通过留设回撤通道和维护,实现了回撤工作面全风压通风,施工期间瓦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实现了矿井生产的正常接替。  相似文献   

16.
鹤煤二矿目前为煤柱回采,巷道压力大,失修巷道较多,且矿井整修力量薄弱,给矿井运输带来了很大不便。针对这种情况,对综采面液压支架的回撤技术进行了经验借鉴、经济比较、技术完善,并进一步提出了解体方案。实践证明,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解体回撤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深,采煤工作面顺槽压力越来越大,巷道易变形,通风断面和行人通道都要靠落巷或扩修来保证。原有的综采设备列车在回风顺槽内放置,拉移设备车困难且影响回风,白坪矿通过对综采设备远距离供电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将设备列车放置在皮带运输顺槽停采线外的专用巷道处,有效解决了设备车的拉移问题及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严禁放置大型电器设备的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韩超  黄辉  朱栋栋  张豪 《中州煤炭》2018,(10):198-202,206
陈四楼煤矿于1997年投产,随开采年限的增加矿井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综采工作面回采条件日益复杂,综采工作面布置受地质构造影响越来越大,致使小储量的综采工作面出现次数和综采工作面搬家次数逐渐增多,综采工作面收尾越发频繁。采取合适的综采工作面收尾方法,对提高综采工作面收尾速度、确保综采工作面收尾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确保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回撤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对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也起到一定作用。介绍了陈四楼煤矿2802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主要生产系统及设备布置,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和说明了综采工作面收尾上网上绳阶段及扩通道阶段采用的两种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综采工作面收尾方法的选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煤矿机械》2016,(3):87-90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利民矿Ⅱ011603大采高工作面综采设备回撤采用了承重回撤调向平台和回撤运输叉车,加快了工作面的回撤速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了大采高工作面综合设备安全回撤,减少事故,在同类型矿井中综采设备的回撤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20.
综采工作面两巷,尤其是沿空回采巷道的支护与管理技术,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综采工作面安全快速回采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减少煤炭资源的损失,张集矿综采工作面一巷或两巷长期出现沿空巷道,因受采动压力影响,沿空巷道变形严重,直接影响工作面安全快速回采,文章提出应用基于锚梁网支护沿空巷道的综合治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