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特性及利用形态,阐述城市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了地下空间利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商业建筑在城市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功能角色和空间角色,对于城市空间、城市环境、城市经济的影响也日渐深入.商业建筑的开发和发展对于城市环境的各种影响,以及城市环境如何反作用于商业建筑的开发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商业建筑的开发和发展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的特性决定了商业建筑与周边城市环境的互动关系也是一种动态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热环境对生态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 《规划师》2005,21(10):15-17
城市热环境是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在城市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热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感受,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学习和工作效率,以及身体健康.改善城市热环境可从城市生态容量控制、植物配置、城市空间规划与控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人类建立了城市这一生存环境 ,但同时城市环境又通过环境视觉暗示对人的身心健康、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等产生着直接的或间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 ,应发挥城市环境视觉暗示的积极作用 .  相似文献   

5.
浅论中国的城市文化广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城市文化广场设计经验,阐述了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素及相应的环境设计,指出了城市文化广场环境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交通组织、周围建筑环境、街道以及周围整体环境方面分析了城市广场要营造的场所空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城市与建筑在保证环境质量的情况下持续地发展,此文提出了六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创造城市特色与保存建筑历史文化环境;2.控制城市建筑容积率与保护环境;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环境;4.发展第三产业与创造环境;5.重视城市整体开发与发展环境;6.增加城市绿地与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撼动了固有的政府包办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以下简称城市建设)传统模式,中国城市建设走向市场化,投资渠道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多样化,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而使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在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思想上,树立和强化科学发展观,在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紧紧抓住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不放松,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控制环境脏乱差,提升到抓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以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由此,中国的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试论建筑与城市环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千篇一律或者杂乱无章的通病,提出单体建筑的个性化应与城市空间整体环境协调统一,互相交融,形成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的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构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其应用已被列入"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互联网+"等多项国家重大文件中,虚拟现实城市空间环境的有效性问题在城市设计过程中亦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虚拟现实城市空间环境有效性的概念发展,厘清了有效性的判定准则,总结了虚拟现实城市空间环境的应用类型,归纳了影响虚拟现实城市空间环境有效性的相关因素,为建立有效性的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金科伟  王薇 《工业建筑》2021,51(2):1-6,75
当前城市空间的高密度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城市环境的综合质量却逐渐降低.天空开阔度等相关理论的实践应用对于优化城市视觉环境、改善局地气候具有较大价值,将其引入高密度城市住区空间环境研究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三维空间建模、通视分析等功能,优化了城市空间天空开阔度的计算模型.再以城市形态学...  相似文献   

11.
刘国伟  赖伟王军 《福建建筑》2014,(1):111-113,78
万州滨江环湖地区是其历史发源地,是城市中心和景观核心区。本文对万州滨江环湖区域城市建筑、广场公园、空间节点三个场所要素进行了现状调研,提出依托自然山水景观,传承历史文脉,突出建筑主题,改善人居环境是提升万州滨江环湖场所文化的重要主题策略。从文化和建筑出发,结合现代人居生活需求,展示主题空间,改善居住环境,形成建筑与文化的融合、人与环境的互动,从而达到提升万州滨江环湖场所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郝蔚然 《山西建筑》2011,37(26):5-6
以大同市御东新区文瀛湖景区项目为例,探讨了文瀛湖体的修复策略和湖区景观方案设计,指出应充分发展山水城市的理念,通过科学的规划方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休闲滨湖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巢湖市居巢区政府办公楼的设计过程,和作为沿湖城市带起点的标志性建筑,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建筑师是如何找到切入点并进行深化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多年以来,洞庭湖水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侵袭与破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扩张.农业、渔业的发展迫使洞庭湖水域的居民不得不向洞庭湖攫取土地,围湖造田现象逐年加剧。  相似文献   

15.
沈一  陈涛 《中国园林》2005,21(3):6-10
公园是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斑块之一,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川大西湖湿地公园规划通过湿地生境系统的保护、再造与利用,营造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序列,从而构建丰富的景观类型与内容。  相似文献   

16.
赵鹏  李永红 《中国园林》2008,24(1):46-49
开放空间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它的公众属性,公众属性是开放空间活力的保证。杭州西湖的公众属性表现在长期以来对大众户外休闲生活全方位的支持。这也是西湖成名多年之后仍能魅力依然,且能活力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湖公众属性的充分发挥得益于紧密相依的城湖关系、以水为主山环水抱的景观格局以及相当规模的环境容量。这一古代中国难以表现出来的普惠大众的公众属性,进而影响到杭州城市性格的塑造。21世纪以来西湖综合整治建设所树立的“以民为本,还湖于民”的理念就是对西湖公共属性的主动认知和提升,是对西湖资源的最大利用和西湖价值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7.
芝加哥的滨水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雪 《重庆建筑》2003,(2):50-52
根据作者对芝加哥湖滨地区和沿芝加哥河两岸的调查,指出有预见性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巨大意义,像1909年的芝加哥规划,1972年的湖滨区规划和1974年的滨河区规划等,在评价城市美化运动的同时,揭示了将湖滨地区保留为面向公众的,城市开敞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追溯自汉代历下城到清代末期省会城市的漫长农耕时代历史,回顾了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结合多泉、近山、丰水的自然条件的人居环境发展过程。从宜居环境选择、城市军事防卫和自然灾害防范方面,揭示了济南先民"得城市聚落之便,享山水林泉之乐"的聚居环境理想和巧用自然环境、趋利避害的智慧文明。从山、泉、河、湖、城的有机交融关系上实证说明了践行我国北方自然山水审美鉴赏理论是农耕时代济南城市泉水聚落最具环境文化价值的风貌特色,也是济南泉水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佐证所在,值得在当代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之中认真保护,以供后人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王佶  王竹 《华中建筑》2005,23(2):94-95
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着。但是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因此人居环境中的绿化设计便愈加显得重要。考察一般的城市住居情况来看,提高住居绿化环境的品质,虽然这意识已经被人们越来越重视起来,但在设计时却常常可以看见缺乏条理的整体设计。这并不是设计师能力缺乏造成的,而是他们缺少一部分基础的技术支持。本文就是针对这状况提出了“城市住居绿化菜单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相当多的城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滨水景观的设计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滨水区在城市中拥有重要的经济、文化与生态价值。在城市设计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往重点多放在静态景观空间上,而忽视了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动态考量,特别是忽略了人们随机漫游的视觉空间体验,尤其是在滨水游憩与湖面泛舟的人群,其视点由于具有随机动态性而难以捕捉,使得以其动态活动为基础的设计难以入手。本文以西湖为案例范本,针对西湖的核心问题,梳理城市眺望体系的相关国际规划理论和实践,系统提出"人-城-湖"三者互动的滨水望城的动态设计理论与技术,对其天际轮廓、动态游览路线、视觉感受、景观廊道、空间形态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中国式滨水景观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