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 “包装与环境” 标准化体系的趋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国际包装与环境标准化体系的趋同化现象及根源。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会议资料,研究欧盟协调标准体系、亚洲包装标准指南、ISO包装与环境标准体系和我国包装与环境标准体系四大体系在理念、体系框架和技术内容等方面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关联的根源。结论国际包装与环境标准化体系具有显著的趋同化现象,根源在于全球标准化发展的趋同以及国际包装与环境法令的趋同。  相似文献   

2.
包装动力学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奚德昌 《中国包装》1989,9(4):56-58
1.定义和意义包装动力学是一门研究商品包装在动态载荷下运动规律的科学。包装动力学的研究,为揭示商品包装在流通环境中运动规律,合理进行包装结构设计,保护商品,减少包装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是当前我国为保护商品的一个重要学科。包装动力学的内容,目前主要包括包装防震缓冲理论,包装防震缓冲技术,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测试和试验,流通环境的调研和测试,新型包装防震缓冲材料的开发,包装防震缓冲标准以及有关包装工程问题。振动的含义比较广泛,振动是一种运动,是指某物  相似文献   

3.
绿色包装——包装工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张绍华 《中国包装》2001,21(1):51-55
如何既使我国包装工业顺利健康地发展,又使环境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保护,走出一条二者直辖市发展的新路子,是馐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这各“新路子”,其实质就是要力发展适应环保的“绿色包装”,建立起绿色包装的发展体系,这是包装工业与环境保护直辖市发展的最佳途径,最佳选择。这一“最佳选择”的结果,无疑会导致这样一种关系:发展的包装是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保持和谐优美的环境是发展包装工业的神圣使命和客观要求,而各谐优美的环境又是发展包装工业天然的绿色宝库。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品包装法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祖彬 《包装工程》2005,26(5):245-247
包装立法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就现行我国与商品包装有关的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食品卫生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规,研究指出了其与商品包装密切相关的条款,综述了我国商品包装法规的概况.  相似文献   

5.
魏风军  武瑞之  龚经强  刘菲  高尤良 《包装工程》2005,26(1):187-188,191
通过对我国包装电子商务概念、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网上调研,剖析了我国包装电子商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只有包装企业与包装行业网站良好接轨,实现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发展"大包装电子商务",完善包装电子商务的宏观环境,才能促进中国包装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包装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绿色包装是在传统包装设计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新理念,它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是解决环境污染严重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和绿色包装内涵,分析出了制约我国绿色包装发展和推广的主要因素和问题,针对性的给出了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上海包装》2010,(3):56-56
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和包装与环境标准化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我国第一次举办的国际包装标准化大会,也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包装与环境标准化论坛。  相似文献   

8.
关于战术导弹防护包装设计与试验要求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战术导弹的产品特征、寿命期剖面、寿命期环境剖面以及作战使用要求,在分析和对比国内外战术导弹防护包装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战术导弹防护包装设计与试验要求,供战术导弹产品设计、包装研制以及标准化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其他通用弹药产品设计和包装改进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祖彬  李文涛 《包装工程》2007,28(8):194-197
包装印刷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其绿色化发展成为新世纪我国包装印刷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认真解决的大问题;简要分析了我国包装印刷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害问题,指出了绿色化发展是包装印刷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传统制版印刷工艺,积极发展环保包装印刷工艺技术的绿色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上海包装》2011,(6):I0001-I0001
当前,工业形势和环境复杂,包装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包装工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中求进,统筹协调,化解矛盾,趋利避害,避免大起大落。我们要充分发挥行业内的作用,促进包装企业可持续发展,使我国包装产业在产品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食品安全、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包装》2007,(3):42-4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包装产业在近20多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包装的快速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包装无处不在,由此也使得废旧包装随之而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及资源问题。另一方面过度追求包装的精美和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包装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过去,人们头脑中的绿色包装似乎只是包装产品的环保化,  相似文献   

12.
郑贵华 《中国包装》1999,19(1):57-58
经济越发达,包装就越发展。我国的包装工业近十多年来发展很快,在进入90年代以后包装工业产值平均每年以20.3%的速度递增。但是包装的发展,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发展包装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问题。大量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相当严重,如何才能整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包装》2010,30(4):77-77
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0/TC122/SC4大会和包装与环境标准化论坛将于5月31日至6月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在我国第一次举办的国际包装标准化大会,也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包装与环境标准化论坛。  相似文献   

14.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题,包装业直接关系环境与资源。中国包装业以倡导绿色包装,积极推进绿色环保包装产业的发展为宗旨。本文介绍评述新兴的绿色二次革命。 我国入世1年多来,绿色壁垒、环保壁垒亦频频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为此,各地开办环保标志认证学习班…在世界环境日期间,北京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循环经济已被确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我国在面临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和国内资源日益耗竭、污染日益严重、生态日益破坏的形势下,在经济发展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定;是我国从原来只重GDP、轻环境转向经济环境并重,着力保护和节约资源,走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历史性标志。包装工业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短,又多属一次性使用,使用量大,因而消耗资源十分严重,其固废物对环境又造成严重污染,因而包装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更加迫切。包装工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包装”的号召,绿色包装和循环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为详尽地论述和介绍了绿色包装的内涵,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绿色包装是绿色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与环境密不可分。采用绿色包装是21世纪包装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电子商务“零包装”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柯胜海 《包装工程》2013,34(8):120-123
分析了电子商务模式下,包装在设计层面的创新发展,并以二维码技术为切入点,结合典型的商品包装案例,论述了电子商务语境下包装设计涵括实体包装和数字虚拟包装两部分内容,进而探讨了在这一语境下实现包装设计“零度化”的手段和途径。研究得出了实体包装的“零度化”设计与数字虚拟包装的有机整合,才是实现包装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环境责任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有产品就会有包装,在过去,人类因科技的发达制造了大量的产品与包装,虽然带给人们生活起居的便利性和舒适性,甚至因追求“名牌”与“美观的设计”而满足了“需要”之外的欲望,但在享受之余却严重的忽略了使用后所遗留下的污染与垃圾等问题。这是产品与包装设计在一味地注重造型美观、吸引消费所遗留下的严重后果。包装虽给产品带来保护和美化的作用,但它又是一种极为短暂与垃圾化的产物,随着流通比率的增加,环境的负荷量也随之而增加。当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包装问题也就日益带上了浓重的“环保”色彩。环境问题虽说是由  相似文献   

19.
包装与环境系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的包装工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何正确处理发展包装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也已摆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了。笔者去年曾随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和中国包装总公司考察团对欧洲3国(瑞士、瑞典和丹麦)进行了考察,对比在美国看到的包装废弃物管理的状况,感到在处理包装废弃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对下述几个问题一定要  相似文献   

20.
《世界标准信息》2010,(6):18-19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10年ISO/TC122/SC4大会和包装与环境标准化国际论坛,于5月31日至6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我国第一次举办的全球性包装标准化大会,也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包装与环境标准化国际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